|
善知识讲堂一师兄学习善知识讲授的法王著作《中观之钥》后之心得笔记
中观之钥笔记
向神圣的诸善知识致敬!
无缘大悲护群生,智慧行业虽圆具,
唯由心名假安立,恭敬顶戴上师佛。
□ 四种般若波罗密多
1.因般若波罗密多
2.果般若波罗密多:佛心相续的智慧
3. 体性般若波罗蜜多:空性
4. 文字般若波罗蜜多:经教
□ 三种大悲
1.缘生大悲:是缘众生而生起的悲心
2.缘法大悲:缘无常所摄持的悲心
3.无缘大悲:缘空性所摄持的悲心
□ 何为善心?何为恶心
凡能给予自他有情现前或究竟的安祥乐果的心的品类,都安立为善心,反之为恶心。思维恶心品类的过患,依具量之理思维善心功德并串习,则恶心品类力量必趋衰减。
□ 怎样成为佛教徒
行:是否皈依
见:认不认许四法印——诸行无常;有漏皆苦;诸法无我;涅磐寂静。
□ 唯识派以二取体空为法无我,中观派则以实有空法无我
唯识:二取体空:能取(心)所取(境)一体,没有独立于心智外的持有的境而存在
中观:实有空:不观待于名言的安立,从境上有的、自立自成的空
□ 四依四不依
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词,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
□ 若于内外法,尽除我我所,即灭彼近取,彼尽生亦尽
业惑尽解脱,业惑从分别,分别依戏论,空性遮遣彼。
空性能遮遣戏论,戏论遮除了,就能够遮除(非理作意的)分别,非理作意的分别没有了,业跟烦恼也就没有啦,业烦恼没有了,爱取、五取蕴也没有,然后生也没有,死也没有,无有生死就解脱了。(空性能够遮除戏论,戏论能够遮除分别,分别能够遮除业或惑,业或惑能够遮除近取,近取能够遮除生死。)
□ 三种乐——有漏乐、解脱乐、无上乐
我们要追求解脱乐和无上乐。如何才能达成这个目标?需要具足两个条件:第一条件就是一定要具备福报资粮,第二个就是具备智慧资粮。智慧资粮依靠无谬地通达中观空性,中观正见(的获得)一定依靠于闻,闻是智慧的亲因。
□ 业-----造作
有身业、口业和意业,有黑业、黑黑业(欲界的恶业)、白业、白白业(色界、无色界才有)、黑白黑白业(欲界的善业),还有非黑非白业,还有其他几种分法,简单说就是这样。
善业又分相应善(心王与心所),等启善(发心的那一刻是善),自性善(无贪本性),胜义善(最高级的无上的乐,涅槃)
□ 虽然外在显象显现为实实在在的实有,但究竟的实相上却绝非实有。因此,万法既不是实有或自性有,也不是完全的没有或无,远离了常边、远离了断边-----这就是我们倡导的最高境界“中道”
中道思想的解释各不相同,
毗婆沙里的中道思想:果法生起的时候因法灭了,所以远离常边,因法无间由果法生起,远离了断边,从因果的角度来说。
经部也是远离常边和断边,一切有为法的相续续流远离了断边,诸法的刹那生灭远离了常边,刹那生灭的续流远离了断边,这是经部的中道。
唯识的中道就是遍计执所遍计出来的无实有无谛实有,这就远离了常边,然后依他起也不是无它,是谛实存在的,这就远离了断边。这也是远离常边和断边。谁也不想(承许)常边和断边,实质上大部分都不是中道。
中观有中观的中道:一切法的名言有,这也是有,远离了断边。一切法的胜义无,远离了常边。(这样)的中道之见是应成中道之见。
□ 未知所观事,非能取事无
不了解所要破除的,所观察的对境,就不能够熄灭内心的耽著,因此对空其所空的内涵确切了解,实属必要。
□ 所遮品自性有为无或所遮品“我”为无的内涵是什么
所遮品为自性实有,自主实有,或者显现境本身自有自成,离诸观待,这是不存在的,万法只不过是唯空缘起罢了。认为有一个空,等着我们去证得这个空,这是不成立的。真正的空是一个最高的哲学境界——把我们的实有破除了以后假名安立为空。
□ 我执
我执”分为两种:“俱生我执”和“分别我执”。“分别”就是分别辩基础来的,分别辩基础上的我执是在见道的时候断除的;俱生我执是要经过修道断除,完全的我执断除是在七地末、八地初的时候。
□ “实有”认识的差别
应成派:看待“实有”和“自性”是同义词
唯识:不认为是同义词,实有是实有,和自性不一样
自续派: 破除实有,但是不破除自性有,认为实有和自性有不是等同
经部:实有区别于假有,假有是观待而有,依赖于名言概念的施设,依赖于分别心的安立而存在的法,称为假有。能够依靠自己的原理,独立存在的方式,称为实有。
□ 我是谁?
所谓的我充其量也不过是,依据身和心两者的聚合而假名安立而已
所谓的美女充其量也不过是,依据皮肤、毛发、骨架、骨髓、血液、五脏六腑、屎尿等的聚合而假名安立而已。
所谓的奔驰车充其量也不过是依据。。。。。假名安立而已
□ 真(胜义谛)与假(世俗谛)
有部:
世俗谛:和假等同,如桌子,可以再分割,是假有,
如房子是由门窗、墙壁、房顶等各部分组成,将其各个部分分开来看,其每一部分都没有房子的性质,也不叫做房子,这种物质或者观念组合性质的东西,统统被称为假谛(俗谛)之物;
胜义谛:最小最小的叫极微,叫做无方分极微,是没有办法再能够截割它,是真实,认为就是胜义谛,有部承认有无方分的极微。
经部:
胜义谛:经部认为有作用就叫作实有,有实用功效的具体事物是胜义谛,如瓶能盛水,烧饼能充饥等。能盛水是真瓶的功效,能充饥是真烧饼的作用。这样有实际功效的具体存在的实物被称作“有为法”、真谛事物;
世俗谛:
与这种真实存在相对立的是观念性的存在,如“瓶”和“烧饼”的意象、共相、概念。观念中的“瓶”不能盛水,观念中的“烧饼”不能充饥。因此,观念性的东西是虚假的东西,故此,经量部称观念性的存在为“假谛”。依赖于名言和概念所施摄的法,认为名言安立的为虚假法,是世俗谛。经部也承认有无方分极微.
唯识:先破有部经部的无方分极微,如果极微的东面能碰到西面,即能和在一起的话,那么再怎么堆积体积都不会增长;如果是东西两面不可接触,那么有方向就可以继续分割下去,所以不存在无方分极微。对于圣者来说,无明众生就像在梦中一样,梦见山河大地那是有的,但梦中的一切都离不开心识的存在,都是心识的幻变,把外界的一切的山河大地都认为是假的,是内心所演变的,都是假的。但是也有真的,就是它的识,所以唯识是境空识有。识境无二见境界与圆成实性为真谛,识境二见境界和遍计性、依他性事物为假谛.
中观自续派:中观自证派以现量无二见智所证之物为真谛,如无自性的水瓶;以现量二见智所证之物为假谛,如世俗眼光所见的水瓶。
中观应成派:“实有”和“自性”是同义词。万法既不是实有或自性有,无自性(胜义谛),也不是完全的没有,只不过是依缘假名安立而已(世俗谛).
世俗智所见现象皆为假谛,终极理性真智所见真相(空相)为真谛。假谛如世眼俗光所见的质实水瓶,真谛如理性所见的水瓶空性。
□ 三种缘起——因果缘起、观待缘起、名言安立缘起
□ 三种我---- 幻化我、执实我、名言我
凡夫有两种我(执实我、名言我)
除佛以外的圣者有三种我(幻化我、执实我、名言我)
佛有两种我(幻化我、名言我)
名言我不妨碍生死解脱不需要破,我们要破的是执实我,它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怎样破,用七相推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