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藏语,但从小就生活在不同语言、方言的圈子里。香港说的是粤语,可父母说的是夹杂马来西亚语、福建话、粤语的普通话,父母的朋友很多是说印尼语的,爷爷姥姥却只懂说海南话,我的粤语基本上是在幼儿园自学成就的。在中学英语名列前茅的我,到了澳洲机场的第一个五分钟里,就知道16年来学的英语是白学了。后来陆陆续续学了英语,也在大学学了两年日语。
学习外语,首先要明确知道自己需要懂到什么程度、学来干吗?前年遇到个很目标为本的北京的哥在学习英语,他只需要学三句话:1,‘我没零钱!’;2,‘我不知道这个地方!’;3,‘我不懂英语,您请说普通话!’。确实,北京的哥往往也只需要这三句话。如果需要仅限于如此,确实没有什么必要参加华尔街课程什么的。
亚洲绝大部份的外语学习课程,有一个不可弥补的过错,它们全建基于过时了的错误外语学习理念,奇怪很少有人把这错误指出。传统外语学习课程,基本上就是文法规律、示范、练习这三部曲模式。在你花了几千甚至几万元,耗了无数的晚上听了无数盘磁带后,你也还是在只能以老年痴呆者的语速说句I am a man的程度,而我一声不吭把裤子脱了,一样可以沟通这同样的信息!这种过时学习方式,严重缺乏效率,而且不是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方式。在学习几年后,学员能分清动词、名词等一大堆几乎没有什么用的概念,也能背上几千个单字,但却仍然无法沟通。我觉得问题是:
3。不真实而且没有用的内容 ---
其中的练习句子,几乎全是没有用的内容,譬如I am a man,我很怀疑你会在什么情况下要用上这类对白。
最常见的练习对话就是:
Is this an apple? (这是一个苹果吗?)
Yes, this is an apple.(是的。这是一个苹果。)
没有人会这样说话嘛!他们会说:
What is this man?(这是什么啊?)
An apple, you idiot!(你这傻X,苹果没见过吗?)
或者
What is your name?(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John. What is your name?(我的名字是John。你叫什么名字?)
My name is Mary.(我的名字是Mary。)
可是在真实世界里,根本没有人会这样说话。正常人会这样说:
What's your name?(你什么名字?)
I am John. And what's yours?(我是John。你呢?)
I am Mary.(我是Mary。)
既然没有人会在真实生活中这样说话,为什么必须这样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