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論:
《聞集》云:「設雖有多聞,不善護尸羅,由戒故呵彼,其聞非圓滿。設雖聞寡少,能善護尸羅,由戒故讚彼,其聞為圓滿。若人既少聞,不善護尸羅,由具故呵彼,其禁行非圓。若人聞廣博,及善護尸羅,由俱故讚彼,其禁行圓滿。」又云:「雖聞善說知心藏,修諸三昧知堅實,若行放逸令粗暴,其聞及知無大義。若喜聖者所說法,身語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護得聞知彼岸。」
不知龍樹菩薩以持戒作為多聞標準的意趣為何?我猜
1.聞法是用來對治煩惱,非增廣見聞,而戒是最好下手處
2.道次第:戒定慧
3.具力業門:所依門
4.....
台灣有某團體認為在家居士修學佛法,要從戒律下手,而非去研讀大經大論,例如廣論
雖不知其意趣,但是日常法師說要將戒學好的前提是要多聞思,很認同師父說法,不知道次第,持戒的意樂便不清楚,例如五戒至少要希求能得暇滿人身,進而生生增上,進一步持別解脫戒,菩薩戒,密乘戒,漢傳佛教很喜歡傳戒,尤其是菩薩戒,不懂內涵,到時犯根本戒,即使根器如密勒日巴值遇具量上師,恐怕也要經歷許多劫方能証得初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