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91|回复: 36

对无我的疑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2-3 10: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观察五蕴身心的刹那生灭,而知无我。这是通过观察现象界而得出的结论。
但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人的经验存在,那如何论证本体界无我呢?
 楼主| 发表于 2022-2-6 13: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bmdj 发表于 2022-2-5 16:45
你的理解是:五蕴上无有我,但是离开五蕴还是有我。是这样子理解吗?

新发一帖《请问阿含经中如何论证离蕴无我》,可以的话,麻烦移步帮解答一下,谢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6: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梵本质是形而上的,经验触及不到,那么怎么证明梵存在呢?就像一个东西即不能看到、听到、觉知到,但是你以什么样理由他存在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6: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佛教说法不是梵我一如得到解脱,而是智慧与空性结合得到解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6: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梵是既不具有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任何形式.既超越于人类感觉经验又不能用逻辑概念或用语言来表达。这种说法挺像一些经论描述的胜义谛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6: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理解是:五蕴上无有我,但是离开五蕴还是有我。是这样子理解吗?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2-2-5 11:27 编辑

回erake等师友:

真常一系,汉地开花,觉囊呼应,此等乃真常之执旗者。
但,私以为:如果行人从教理上透过去,从修行上透过去,最终还是要归于缘起。

教理上,喜欢真常的,不妨学习一下《时轮无垢光大疏》,其中自性身、法身、报身、化身的关系,昭然若揭,又不违背中观,必然能扭转执常者之见地。

见地不透,是智慧不透,修行不透。

从修行入手,倘若真的对真常有个入处,必然接下来,会转入缘起。为什么?缘最细微风心,得证空性故,而空性不违缘起!

此事不难,也大难,需要各种机缘凑合、成全,需要自己的愿力与精进。

不过,最终这些甚深领悟,将汇于菩提心、戒行——如果能走到这一步,真的了然,那修行是真有大成了!

胡乱感慨一番,均是空话。

愿一切如母有情究竟离苦得乐,圆满正觉!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印度教、佛教,基本上印度产生的种种思想,都在常与断,空与有,理念与现实等等之中打转,无非就是谁说的更圆罢了。理论每发展到一个阶段,总有一些天才进行挑战,产生理论迭代。看吠檀多师批判佛教,也非常深刻,佛教师再批判吠檀多,也是非常深刻,此起彼伏的人类思想盛宴。但,吠檀多还在发展,佛教思想,藏传至宗大师已成绝唱,佛教所批判的外道神我理论,尚留停在初代佛教师入藏之前所面对的梵我师,其后印藏汉分家,对印度梵我思想的新进展基本已无关心。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5 11: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吉祥止止 于 2022-2-5 11:10 编辑
cjysy 发表于 2022-2-4 23:48
5、余论

还有一些附带讨论的,简答写一笔吧:

谢谢。有空我仔细辨析一下,有问题再请教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5 11: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erake 发表于 2022-2-5 10:03
转贴:
上座分别说:
2022-01-07 10:24

哈哈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5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唯识师:无为法即是全局理体,此理体无生、不动。
真常师:确实如此;然理体能生万法。
唯识师:若理体生万法、那理体就动了,一动就不是无为法了!
真常师:理体自性不动、然理体不守自性、幻然若动,虽仿佛若动而实际不动。
唯识师:理体到底动没动?
真常师:动即不动、不动而动,动是假、不动是真。你们分不清真假,所以或执动、或执不动——放下执著吧!
唯识师无语千年。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3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一》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
佛言:「善男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
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
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
……
佛言:「善男子!闻、思、修慧,非才得闻,便能内自解入法性,亦复如是。汝今当知,大旷野者是生死境;夏盛热时受炎渴人,即是一切诸有情类;极炎炽者,即是烦恼六尘爱境;善知路人,即诸菩萨善能知于一切智道;其饮水者即是内自入证解者,得法胜味轻清甘美,第一义谛诸法实性。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3 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三》
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
世俗正法,谓名、句、文身。即素怛缆、毘柰耶、阿毘达磨。
胜义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
行法者亦有二种:一持教法,二持证法。
持教法者,谓读诵、解说素怛缆等。
持证法者,谓能修证无漏圣道。
若持教者,相续不灭,能令世俗正法久住。
若持证者,相续不灭,能令胜义正法久住。彼若灭时,正法则灭。故契经说:我之正法,不依墙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续而住。


是时赡部洲中,唯有二行法者:一是阿罗汉名苏剌多,一是三藏名室史迦,亦名般株,而为众首。
……
时悦众者,请众首三藏室史迦,为众说般罗底木叉,三藏许之而欲略说。时阿罗汉苏剌多从座而起,偏袒一肩,顶礼三藏,合掌白言:唯愿上座,为众广说。
三藏答言:于此众中,谁能具行般罗底木叉戒而请我广说。
阿罗汉曰:如佛在世,诸苾刍等,于诸学处,所行边际,我皆能行。若此名为能具行者,愿为广说。
作是语时,三藏弟子生大瞋恚,即叱之言:是何苾刍,故于众前,违反我师,不受教诲。
寻共害彼阿罗汉命。胜义正法,从斯灭没。
时有敬重彼阿罗汉天龙、药叉,兴大瞋忿,杀彼三藏。
有说,即彼阿罗汉弟子,为报仇故,害三藏命。
有说,王闻彼阿罗汉无辜被杀,追恋懊恼而杀三藏。
世俗正法,从斯灭没。
尔时,世间胜义、世俗二种正法,皆灭没。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3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无我,是名无我,非无我也,是故无我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3 1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形而上的本体”?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3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撒米,你就知道了。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07: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2-3 19:01
什么叫“形而上的本体”?

现象是形而下的,是可经验的,产生现象的原因、本质是形而上的,经验触及不到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说经验体验不到?心的功能是无量无限的,密乘经三远离而体验到的最细风心,就是展现整个宇宙与世间的基本明光,这就是最精微的世俗谛了。然而,就这个所谓的本体展现显化而言,一切都是缘起,否则本体与显化打成两截,本体无用,显化亦不能发生。故而,无有任何自性,方能成立一切缘起,这是最真实的胜义谛了。一切都是缘起,从无上的体验,到形而下的推理,均难逾越此正理。这本就是修行之心可以体验、验证、触摸到,怎么说经验触及不到?这不是置整个佛法修证于笑话之中了吗?自己目前体验不到,可以去读描述,比较完整的,是《时轮无垢光大疏》,可以跟随师长求灌顶并听闻。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3: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1:54
谁说经验体验不到?心的功能是无量无限的,密乘经三远离而体验到的最细风心,就是展现整个宇宙与世间的基本 ...

哦,其实我的疑问应该限定在阿含教法中,不涉及大乘的法义。
在阿含教法中,还没有涉及对心的无限功能的讨论,只是如实观察五蕴,知道五蕴身心刹那生灭,没有一个恒常,主宰的“我”。
但这种方法,也就是对现象的观察如何得知本体上没有一个梵我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2-2-4 13:31 编辑

阿含是基于佛的遍知,由于他的遍知,见一切无非是集、灭法,也就是“十二缘起的集”,“十二缘起的灭”。而佛的遍知——也就是三明、四无畏、十力等,均是无限无量的究竟智,此智能遍缘一切法与法性。怎么说阿含教法里没有无量无限的心呢?佛陀以他的亲证,已经排除了有究竟不变的本体。
你说阿含教法只是如实观察五蕴,那你错了。或是被新内观洗脑了。观察缘起,就经典而言,不仅仅是观察当下生灭现象。也要观察三世缘起。起码要观察过去缘起。如果仅仅观察当下生灭,未必会相信轮回,那么,对四圣谛都不一定完整的信任呢!如苦谛。

如果从理上,也就是推理上,对不变不动的本体,就更好反驳了。无非就是对不二论吠檀多的反驳罢了。这也没有什么难的。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3: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3:28
阿含是基于佛的遍知,由于他的遍知,见一切无非是集、灭法,也就是“十二缘起的集”,“十二缘起的灭”。而 ...

那小乘的阿罗汉没有遍知的智慧,是如何证知形而上没有梵我的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反过来问你:有一个恒常的本体吗?

如果许有,那么:

恒常意味着不变,则只能承认,一切现象均非它所生。
否则,它能生出诸物,就不是恒常不变的。

既然它不变,那就不应是本体。为什么?
因为,既然它不能升起诸法,如何说它是诸法的本体呢?

故而,恒常不变与本体相违。

任何恒常不变的本体,均经不起观察推敲。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掘井者未见井水出,但见湿涌即预井水成,
虽未亲证遍知然有智,正理之锤即可毁邪见。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2-2-4 14: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3:47
我反过来问你:有一个恒常的本体吗?

如果许有,那么:

“它能生出诸物,就不是恒常不变”这个怎么理解?具体说,在阿含教法中,是如何驳斥印度教梵我合一理论的?
印度教梵我合一:
梵是既不具有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任何形式.既超越于人类感觉经验又不能用逻辑概念或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本我(Atman)则是梵在各别事物中的呈现(Thatartthou)。阿特曼终究应该从梵得到证悟,但是由于人的无明(无知),人对尘世的眷恋,受到业报规律的束缚,因而把梵和我看作了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七情六欲买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2-2-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2-2-4 15:21 编辑

【具体说,在阿含教法中,是如何驳斥印度教梵我合一理论的?】

《相应部》
SN.12.17 /第288經
SN.12.24 /第295經

如果认为一切都是梵的自性,
那么:
苦是梵的自性所创造的吗?

如果是,
则梵的自性也是苦。

证得这样的苦之梵,
又有何意义呢?
回复 支持 0 反对 1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5-5-12 01:34 , Processed in 0.04032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