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学道

禅宗怎样行菩萨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9 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blursky1058 发表于 2016-1-9 11:46
大老板去了清真寺表述宗教和谐相处, 不代表同意伊斯兰观点吧
还有, 您真是好人,具有圣母心. 很多年以前, ...

本焕大师在世时,没见他跑去跟老和尚谈禅宗的低劣
你所说的全是废话
发表于 2016-1-9 15: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扎西多杰 于 2016-1-9 15:37 编辑

尽找一些自己的学生和粉丝PK
有什么含金量,好坏话都听他讲
人迷信的时候,大师放个P,后面的粉丝都说“真香”
发表于 2016-1-9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扎西多杰 发表于 2016-1-9 15:11
本焕大师在世时,没见他跑去跟老和尚谈禅宗的低劣
你所说的全是废话

估计你没了解所说:
1 去了寺庙, 不代表其对抨击的寺庙派系的悔过;
2 寺庙允许他这样说, 说明汉地寺庙的宽容啊
发表于 2016-1-9 18:03 | 显示全部楼层
3 寺庙请他演讲, 是尊敬他, 请他做客人. 不是你理解的类似武功比赛, 热爆互相攻击, 争个武坛霸主地位的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blursky1058 发表于 2016-1-8 23:52
做个补充, 慧能这样分4乘, 非教下分法:
"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见闻转诵是小乘。悟法解义是中乘。依法 ...

谢谢,这里的三乘、乃至三身并不是一般教理所说的那样,可见对于禅宗所运用的佛法术语并不能仅靠字面理解对照,还是需要依师而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学道 于 2016-1-12 11:20 编辑
山楂 发表于 2016-1-8 21:07
都是证悟,但小乘有小乘的证悟,大乘有大乘的证悟,佛乘有佛乘的证悟。最彻底的禅宗所证悟的,不是小乘,也 ...


有道理,末学的感觉,禅宗有点“可说而故意不说”的味道。登地以上是何等境界,初学凡夫仰测不得。不过,虽然对于禅宗大德不一定能以凡夫知见来判定层次,但相信若从佛果位观之,必然是可以落实到五道十地,离不开修行次第的,不是据说虚云老和尚是八地菩萨再来吗?

禅宗与通途教理的对比还是很有意义的,如果禅宗的“见性成佛”,确实可以证悟佛乘,可以拿出三身、四身乃至密乘的功德,有确实可信的依据可以服人,那么相信也可以化解与其他宗派的争论。

另外一点就是现在社会上、网络上各种禅法非常流行,无论跟正统禅宗是否有关,很容易忽视的三个问题就是: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禅宗所化的根器?

——明心见性之前如何积集资粮?

——开悟之后如何落实行持?

这些问题不搞清楚,流弊滋生也就在所难免。当然,以上可能都是局外人多事多虑了,也许在真正的宗门传承之下,这些问题都会自然解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 10:57 | 显示全部楼层
blursky1058 发表于 2016-1-8 00:05
这问题, 看似是问题其实代表的是现在主流大众对禅宗的看法
的确, 禅宗就是上来谈空性,单刀直入.,梁武帝造 ...

谢谢!华严经、法华经中有禅宗的菩萨道修法吗?
发表于 2016-1-12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guoqing 于 2016-1-12 15:05 编辑

假命题高级黑,就这
发表于 2016-1-1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1-12 10:57
谢谢!华严经、法华经中有禅宗的菩萨道修法吗?

禅宗判六度万行为次第法,而着手处为见性, 所谓“ 不识自性, 学法无益“。 那颠倒过来, 学了禅宗是否就是不行六度等菩萨, 不学理了吗? 绝对不是。
自性含万法,当然包含菩萨所行。自性不碍六度的, 六度不离自性, 不存在割裂的说法。
禅宗是在自性如如洒脱的情况下行。 常说”不做诸恶,常修众善,而心不染着“, 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无住相布施, 无住相行万法行菩萨六度。
回到梁武帝布施之事, 梁武帝是住相而行,而且把这个作为修习佛法的全部,达摩才在此点上驳斥他,修习要修行自性才是归宿。

禅宗的宗匠总是在谈本心,但对于菩萨之行, 也常常谈到,可以摘录几句:
文殊当理, 普贤当行; 理者真空无碍之理, 行者离相无尽之行“
等等等等
如果不是在自性上这样学习,通常上述产生的问题 是
1 学理的人,”知见不消, 化为毒药“
2 学普贤大行的人, 就是有为法的福, 最终还会招致来生不如意


在回到你所说的菩萨行, 禅宗的菩萨作为,所有佛陀经典上所说的可以找到,没啥区别的, 这是误解下产生的不是问题的问题

如果你看看禅宗的经典, 不以非禅宗派别的人所云为标准,就不该这样提法了。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blursky1058 发表于 2016-1-12 16:28
禅宗判六度万行为次第法,而着手处为见性, 所谓“ 不识自性, 学法无益“。 那颠倒过来, 学了禅宗是否就 ...


谢谢,基本了解,与通途次第不相违背。只是在普通人看来,禅宗的见性成佛是过于惊人了,而考虑到前世资粮具足,也就并不奇怪了。

值遇三界法王大宗喀巴圣教愿文讲记中:

此中最快十二年,或仅三载或三品。速得双运最近道,愿遇善慧胜者教。

普通修密法,一生之内可以圆满。大师得文殊教授、十二年之内,即可修圆满。因为大师的教具足扼要之点,以上师为本尊,所以成就特别快。三品的品,是半月的意思。或者说一个上半月,一个下半月为一品,三品就是三个月。或者说只有三个上半月,三品就是四十五日,这种成就是再快没有的了。所谓十二年,三月或四十五日,是就已发菩提心、止观成功、胜义观成就、双运道已得的人而言。若这些前方便未具足就是修一千二百年,也没有成就的。

(http://read.goodweb.cn/news/news_view.asp?newsid=11754)
发表于 2016-1-13 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hangguoqing 于 2016-1-13 22:29 编辑

忽悠,高级黑,语言似褒实贬,目的昭然若揭。
发表于 2016-1-13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属于禅宗所化的根器?


每个人都可以,主要看是否有好的师父,古代是师父厉害,徒弟厉害的也很多。不过古代成就者和所有的修行者成就的比例来看, 也是很少。 藏传的也是啦。有些大和尚做破10多个蒲团没有成佛的也不少啊
黄檗禅师说修禅的, 万把人修只有几个大成就。

——明心见性之前如何积集资粮?


禅宗的讲法就是,自性含有万德,具备一切。念兹在兹中,不讲积累的次第

——开悟之后如何落实行持?


保任
发表于 2016-1-14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道 发表于 2016-1-12 10:53
有道理,末学的感觉,禅宗有点“可说而故意不说”的味道。登地以上是何等境界,初学凡夫仰测不得。不过 ...

你的观点受渐修门派影响太大,很难出得这个圈匮。禅宗本来是顿悟不讲渐修,就算讲渐修,多半也是圆渐而非渐圆。圆渐如同太子生下来就贵压群臣,渐圆如同月亮周一到十五一天一天圆满。而且禅宗的话都是活的,这一点很少有人能够体会,所以都是拿着祖师的话来说事或讨论,这叫“死于句下”。至于是否禅宗根器,以我所见,只要信得过有顿悟之法,就种下顿悟之种子,不过是什么时候生根发芽长大的事而已。若不信有此事,那就从渐修入门也很好。禅门是先难后易,先迟后速,与许多门派不同。多看些禅宗祖师的东西,尤其是唐朝那些顶尖高手的东西,慢慢熏习也就是了,别指望有什么成就,因为此事最容易所以也是最难的。现代人的东西少看为宜(祖师除外)。
发表于 2016-1-14 09:28 | 显示全部楼层
      达摩大师晚年欲归西土时,嘱咐门人将平时所悟的佛法大意各各说出,若有所得,即传法付衣,为东土二代祖师。当时有个门人道副答曰:“如我所见,不执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达摩曰:“汝得吾皮。”
  尼姑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弥陀佛,一见不复再见。”达摩曰:“汝得我肉。”
  又有门人曰:“四大皆空,五阴非有,如我见处,无一法可得。”达摩曰:“汝得吾骨。”
  最后,神光礼拜,依位而立,默然不语,达摩曰:“汝得吾髓。”即付衣与他,为东土第二代祖师

“四大皆空,五阴非有,如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真证到这一步,已经极其极其高明了,大菩萨见地也不过如此(这是证悟的境界,不是理论)。但达摩说这还是骨而未得髓。所以涅槃经里说佛性极为难见,登地菩萨也难见佛性,因为有微细、极微细所知愚障碍故。唯有神光依位而立,人天罔测,达摩于是印可,这才算得髓。到这一步的人,不论汉藏,都不多见。
发表于 2016-1-14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楂 发表于 2016-1-14 09:16
你的观点受渐修门派影响太大,很难出得这个圈匮。禅宗本来是顿悟不讲渐修,就算讲渐修,多半也是圆渐而非 ...

是啊,末学也觉得现在禅门的困境就是很难再找到能够引导学人的明师善知识了。对于禅宗的教义和祖师,末学都深深的赞叹。虽然末学不学禅宗,但佛法和贤圣僧都是归依的对境啊。希望佛陀的每个法门都能有人继承弘扬下去直到永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6-3 07:45 , Processed in 0.03607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