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弃昧

请福智快快公开自己属何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2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接續上帖

      ◆一開始仍然沉醉在聽聞上師的法音中,但愈到後來愈驚愕,這些理路 是怎麼成立的,這個脈絡 是怎麼跑的,就呈現一種很驚訝的狀態。 聽這一段時,以往就是這樣聽過了,沒什麼感覺,但上師講過就特別有力。我們生生世世都不能捨離善知識,我們要做好這種心理準備,我真的做好這種準備了嗎?這也是今天我一直反問自己的,很感謝上師又再再的提醒我反覆的檢視自己的內心。
  我沒有見過師父,如今也未見過上師,過往都用這個理由來推託 自己仍無法生起極大的信心,但淨遠法師在前行提示中,揭示不管見過師父、上師否,都不影響對師長修信念恩。上師也在開次示中提到,是我們學的人心不要捨離善知識,如果我們能知道師父、上師在無量劫來就一直帶領著我們,饒益著我們不求代價,那我們怎麼可能不感激涕零?我覺得不管見不見,不再是藉口,而是取決於我的心是否趨向於善知識。 (中區 陳怡蓉)

  昨晚聽到上師講「麻雀也喜歡聽讚頌」的故事,心中很感動,如果麻雀都能這麼喜歡上師,那我們身為人的,能不喜歡上師?能不珍惜跟上師在一起學習法的時間嗎?
還有上師在尋覓師父、思念的過程,聽得讓我很難以置信,什麼樣的思念竟然可以跨越生死,這麼的炙烈火熱?而這種思念和追尋,是為了生死的問題,而我們的思念和追尋,卻都是為了男女、情感的問題,突然覺得自己的層次很低,很希望能拉高自己的生命格局,跟上師一樣,追隨智者。  (南區 徐偵齡)
    ….用感性的故事 真是很容易就可將眾生攝受過來 惟佛教是這樣攝受眾生的嗎
  
     ◆當被通知有可能參與這一次提升營的時候,我內心是充滿著喜悅和嚮往的!不自覺都會一直笑、一直笑,不斷隨喜自己。更重要的是對師父和上師您的感恩心!...這幾天上課,每一堂課都有哭。哭是因為感動,也是因為看到自己有多麼差(師父、上師和法師那種為大眾的心,反觀自己就覺得自己比這世界上的一粒沙子還小!)哭也是因為這愚癡的我終於知道這世界上有人比我父母還愛我,會始終如一的陪伴、保護,為我打氣直到成佛。 (新加坡 蔡曉熹)
    A 哭的出來 就表有進步嗎
    B 不要如是苛刻吧  能見到自己不足處  就應算是上師的功德了
    A 不錯 但我總覺  這好似基督
教的作風 不是嗎

  ◆師父說過,只要我們不放棄,他會陪我們走到直至成佛。聽到師父這麼說時,感到十分感動,會想:我是誰啊?師父不認識我,為什麼會對我許下這麼大的承諾?現在知道了,因為我是師父的獨一愛子。
    今天從上師為福智團體所作的十年總結,才發現師父和上師已為弟子這條成佛之路作了很多安排,每一個階段都是實在的,可以踏上去的,這條成佛之路,變得很具體。 (香港 鮑玉如)
   ….請福智主事者主動公佈 金女士 11年來 是如何協助常師父 及其所做的事業是如何 也好讓我們這些不清楚的質疑者 可以釋懷呀

第二期學員
  ◆上師啊!您說:「不停的重覆,不停的重覆。」這個方法很早班級幹部培訓課,法師早就跟我們「說了」。理路雖然聽,但卻沒聽到,因為打從心裡認為這是又笨又老的方法,壓根兒不想用,感恩上師您再提出來,用身教來教化弟子,....上師,讓我破掉一個粗猛又堅固的邪宗(又老又笨的方法),內心願意承許不停的聽、重覆的聽,才能聽到師父真正要傳遞給我們的東西。 (北區 陳秀女)

  ◆修行的第一步就是從聽到師父的每一字每一句開始,而弟子卻常是用對境能否用上,而覺得自己九年來聽師父的法很空虛、很惶恐、搞文字、用不上,不知如何是好?這次發覺原來聽聞的第一步就沒弄清楚,要注意發心,貼緊原文、反覆地聽,一種「慧日照耀天際」,找到光明、方向的感恩和喜悅!….  (北區 呂佩倫)

    親愛的上師:弟子在這次提升營,聽了很多您教導大家學習廣論的方法,此時此刻起,一定會好好的發心,學習廣論,貼近原文且反覆反覆的聽師父的帶子,一定要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唯有師父的法、上師的法,才能帶領弟子渡過生命的瀑流,弟子要很努力的、非常努力的好好學習廣論,用心學習廣論。 (中區 楊麗琴)
  
  ◆….感謝上師以現證的身教來教我們希求心、依止心。弟子非常感動,此時此刻更要發願好好的把師父的帶子反覆反覆不停的聽、聽、聽,真實的聽到師父的隱義,真實對師父、上師授與鼻肉,直到成為您們。 (南區 餘存淳)
     ....反覆的聽常師父的錄音帶  是金女士的看家絕活與護身符  即她用這句 征服了福智所有的僧俗二眾
  
      ◆上師悲智圓滿,瞭解眾生相狀,予正確的法藥。學佛十年,但總是痛苦仍在,甚至愈增。聽了上師的開示,更瞭解自己。原來我還不熟悉師父的的理路,在心中仍沒建立。而根本因是:「我內心裡沒有真的承許。」學了一點佛法就急求果報,想要知道的是到底在現實生活中怎麼用這個法。或者發願:「下次我要用這個法!」但每次對到境就倒了,因為師父的法現不起來,還是我的老方法。聽了上師開示,才知道,我的邪宗沒放掉,沒有轉成師父的宗,沒有在內心產生定解,庫房裡沒有武器如何打煩惱敵呢?
  (園區 林碧吟)
...廣論的破邪執 可以轉成 "自己沒有改成常師父的宗 所以是具邪執 應破除" 可這樣詮釋廣論的這段嗎  大家實應好好的再研討一下吧
  
  ….上師的一句話 弟子印象很深刻──「我一直在想:你就在智者的旁邊,你怎麼會迷失方向!」聽到這句法語時弟子很驚訝,是的,弟子也在想,師父的法照我有,師父的帶子我也有,怎麼我也迷失方向了?弟子祈求上師加持──弟子能永不忘記這一句話!並且提醒自己,我就在智者的旁邊! (新加坡 楊碧月)
  ....希望這位學員 在祈求有智者相隨時  同時能想到  我們實際上還有一位導師 釋迦牟尼佛 是我們應隨念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4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 495
有人提到  開執事會議  覺得聽到後來  頭暈,
差點吐出來


      這是在說福智的某執事人員 在執事會議上  因為聽主事者 或聲音檔  聽到後來  頭發暈與要吐出來 是嗎

      對此 不由推想  是該人一向就有緊張個性  所以在聽大人物的囑咐時  就如是不由自主的暈與吐
      還是上面的保密交代太多 (如不可抄筆記 不可錄音 不可告訴他人 不可….) 以致這位執事學員 有此身心不堪負荷的暈與吐

      真的 上下學員 若都須如是神秘的作執事 或被引領  其壓力是很大的
      難不成 為了"建立教法 護持正法 學習佛法"   福智全體學員  須有此保密或依止的前行 才可能達成  是嗎

     怕之怕  其是美名為 "建立教法 護持正法 學習佛法" 但實際上是培訓類似錦衣衛組織 也不一定
     否則  一個普通的學佛者  為何會在會議上暈與吐
     對此 真的是 須要好好的關注才好
    以其應該不是一個一時的病理現象   其應是在多層壓力下的產物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9 2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上帖
  此中所言的中毒 是指何種中毒呀  
  不會是指食物中毒吧
  以若是 那福智主事者 又要歡喜不已
  即如是一個如同法律上的 脫罪辯詞(如言 是他個人的食物中毒  所以暈與吐  與我對他洗腦無關)
  

  想 若福智主事者 先前未能及時用這個"食物中毒"的託詞的話
  那今這個"食物中毒"的提示  不正如同天上掉下來 (送給福智)的禮物

a 我想 這個中毒  一定不是說"食物中毒" 因為福智學員  大多很注意養生(如盡量吃有機)
b 如是 這個中毒 應該是指"思想中毒"了
a  對  尤其是由置疑者提出  其當然應該是就"思想中毒" 而言
b  所以  如是一個澄清  還是很有必要  否則  只這個含糊的 "中毒"

    其很有可能 變成對方脫罪的說詞 也不一定
a  說的也是  若對方  因此模糊的說詞而有機可乘(脫罪)  那置疑者 就太冤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12-8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聽到福智近期相關訊息

在憶師恩法會 淨遠法師說 “ 2004年師父將團體託付給上師,目前僧眾達400餘人,尼眾達230餘人。”
A  請問這是表示什麼意思
B  應該是表達上師接班後,僧尼二眾蓬勃發展     
A  然此  似亦有  上師比常師父更有能力似的
B  不盡然啦  以這是說  因為上師傳承常師父的教誡,才有如此般規模
A  說的也是  這是在憶師法會上的開示  當然是要以常師父為主
B  你的意思  若不是憶師法會  就不是這個意思嗎
A  對 如如證法師 或盧總幹事 在文教幹部營  或其他的提升營之類的開示時  其主角就是金女士了
B  這叫務實呀  


A  有謂  接班上師推關愛教育,我們要養成珍愛上師給我們的教誡,串習深入上師的教育理念。
    因為要珍愛執持,避免有違緣,所以不能隨意於網路上散播
B  照這個說法 在網路弘傳佛法(開示)與閱讀者  其都應算是不珍惜佛法  與在學法上
有違緣了 是嗎
A  我不清楚耶
B  福智如是說 會不會太自命清高 了點
A  對此  網路上 應好好的再辨證一下

A  淨遠法師說 "聽聞上師教誡,就如佛說,意樂要安立 祈請上師能同步上線教導,乃至來台攝受。"
B  不知法師  以前聽常師父的錄音帶  有如是的乖與巧嗎
A  以前是以前  法師  現在當然比以前更淨化
B  想  現在的新學員  他們以後的成就  一定比我們高
A  為什麼
B  因為這些新學員  在在完全不知  上師是何許人  乃至永不得見其顏下

   (想在加拿大了  還不能公開與學員以視訊同步見面  即其只能在某些營隊 或某些…才得略略見面)
   學員就能以最高標準的安立在 “如佛想”或 “莫名的依止” 這個情操  應是法師與老福智學員
    所不及的清淨吧
A  說的也是  以前可以親見常師父時  都生不起 “視師如佛” 現在不見什麼上師的身影  

    大家反都生起了 “視師如佛”的情操

B   快不要再如是說了吧  以若你再如是說   我看福智主事者  這個藏鏡人的戲碼  就永不會停了
A  不會停  也無妨呀  想想能讓學員 這生都生起 “視師如佛”的情操   其功德多大呀
B  不錯   若有此功效  是值得隨喜   怕只怕  如是的隱諱(神祕操作) 與不對質疑者  善意的回應

     其應也是一直在扣分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2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 leeleelee 部落格  
Apr 12 Sun 2009 11:06

常師父的道次第傳承(一)

最近網路上,有質疑常師父沒傳承的聲音。這會令很多學習者生出不安,所以提出一些看法。
漢系佛法談的「傳承」,像家譜系統一樣:師父「傳法」給弟子,繼承為臨濟宗第幾代等等(今僅有法嗣名而無其法實),藏系則不以「人」來界定有無傳承,而是你那個「法」是從誰那裡學來,此法淵源又是代代傳遞,向前尋找到由世尊所宣説,如此而證知此法清淨無誤,可信可學。

既要依傳承來檢證「可信可學」,則不能徒具形式,僅從師長那裡,得到經論口授,就算已有傳承,可向人傳講說法。需再論他有無追隨前人,正確掌握此法內涵,能夠把佛陀所要表達的法義,才能無謬傳講。更進一步,如果他自己還經過實際修證,把經論所述,修成證量,此修行成果又得其證德師長印可,則是能作人天師表矣!

在三十年前的台灣,藏傳佛教是「喇嘛教」,法王是「政治和尚」,藏系僧侶是「番僧」,所以要找到「道次第」傳承,談何容易?當時漢系亦無法也要傳承的概念,倒是很強調要有真修實證才能弘法。

在此背景下,是不可能要求用藏系觀點,來討論常師父道次第傳承的。這乃是藏傳佛法在台灣初創時期的必然情形,而常師父作為道次第「先驅者」,有其因緣之限,並非過失。

常師父在一九八○年代,只要有人有興趣,他就對別人介紹「菩提道次第廣論」,雖然屢屢失敗,他還是努力不懈。此時他並未正式學藏傳道次第,而是依書來講。—中國祖師所留下之法,出離心、菩提心、空正見均有,但未能如格魯架構體系完整,實修要訣齊備。所以,此時常師父講此書,算是漢僧談廣論。(依著他所學漢傳佛法底藴,來解釋廣論。)

一九八五~八七,連續三年,他去印度達蘭沙拉辯經學院學習,洛桑嘉措院長曾對他講述三主要道,功德本頌等,並依著科判,把道次第主要關要作了講述。

一九八六年院長在美國講法,他也去聆聽,聽了十二因緣後,他大嘆:「此法甚深甚美!」此時算是陸續的從師長處,把他本來依書而讀的理解,作了統整。接著,受了法王的戒後,他已不穿漢僧僧服,改穿藏系僧服了。

一九八七年,他在不得已的狀況下,改回漢服,並配合講淨土法門。接著分別得到埔裏圓通寺,鹿穀淨律寺的邀請,去講道次第,這兩所寺院,在當時的台灣,是以持戒律聞名於教界。這對常師父而言,是一個很大經驗:要把藏傳佛法引進台灣,必須要配合漢系背景,這樣的善巧,是今天福智慧夠有幾萬人學法之因緣。在此之前,常師父見到法王,尊者見他穿藏服,問他:「你在台灣也這樣穿嗎?」常師父回答説:「不是,是漢服。」法王應許的說:「很好!將來只要在僧服上別一個標記就可以了!」(後來,福智僧團所著僧服,稍稍不同於漢服,一樣是壤色衣,但漢僧多喜穿灰布,而福智則用淺咖啡色,與藏系僧服色略近,以示法脈淵源也!)

這一次見法王,讓常師父內心得到很大加持。法王説:「你要弘的時候,就回去講道次第;你要學的時候,就來這裡學。」等於認可了常師父弘傳道次第的努力。接著,回來台灣,就在結夏安居時,先後去了圓通寺,淨律寺。然後又應邀到台中南普陀寺,開辦佛學院,廣論就這樣子在漢系寺院中弘傳開來了!

所以,常師父提到這段廣論成功的因緣,總會把法王的話拿出來説。—並非他要炫耀自己有傳承、有法王授權,而是要表達,廣論弘得開,非他之力,而是法脈傳承加持。(對比前面到處被排斥驅趕之局,不可同日而語,所以會有此感嘆!)

後來很多常師父的弟子,把這段經歷,用來詮釋為師父特受法王所重,實非師長説此語之本意。

到這第一套一百六十卷廣論出版時,常師父的廣論傳承,依藏系標準來說,應該是他有道次第傳承,但無廣論這部論著的口授傳承。對於綱領的把握是有傳承,對於文句解釋尚無。這套法寶,引用很多中國祖師語錄、公案,加上常師父自己行持體會,並針對當時學佛人時弊作砭針,切合學佛人需要,所以迅速在大陸、台灣、美國、香港等華人地區廣泛流傳。這個廣論開示,成就了兩條路線:一者漢系許多寺院,把廣論當作必學教材,輔成他們本來所修宗派;二者,啓發許多人探索藏傳格魯派佛法興趣,進而走向藏傳一系之學習。

如果時空回到當年,派具備完整傳承之頭等格西弘傳經論,仍難像常師父般,有此成就。這樣一部漢藏佛法結合講述的方式,確是一大善巧!(未完待續)
常師父的道次第傳承(二
藏傳佛教重視「傳承」,有著敬重法脈淵源的作用,未得他人傳授,不敢輕易宣説,如此可以保持佛法清淨,不汙雜質。但形式上的傳遞,似乎仍不構成可靠依據,依然要以有無掌握佛陀教法核心要旨而定。否則有聽過某一個法,便宣稱已有傳承,四處講説,所講的,又與佛陀原旨相違。則徒具的傳承形式又有何用?更甚者,現在有些藏傳學習者,四處求灌頂,聽口傳,只為了多得到一些傳承,好向人炫耀,並不是真心為了實修而求法,實在不能説他有「得」傳承。(聽法動機錯誤)
常師父在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口授傳承」上,(就是由師長依著書本文字念一遍,弟子用心聆聽,以示法脈加持相續),是在一九九七年,印度請法團時,法王在達蘭沙拉藏曆過年法會所口授。該次, 印度團在法會未完時,就需回來,所以止觀部份未得。
略論可以說是廣論的刪節版,在止觀章以前,宗喀巴大師僅是把抉擇論述的部份刪除而已,基本上內容架構是一樣的。一九九三年春天,常師父帶了三十五個學廣論的弟子,前往印度,除聆聽法王說法外,每天下午還請辯經學院院長洛桑嘉措老師,講授略論。這應是常師父第一次獲得道次「解釋傳承」。
常師父曾經説:「道次第不是那麼好懂的!」他對「懂」的定義,設得很高。也就是你必須經過實際修持,文字不再只是文字,而體認到它在內心中所指出的行相,此時才叫「懂」。所以道次第那種環環相扣,井然有序的內涵,要不斷透過科判一一串修才能得定解。一九九七年,常師父邀請穹拉仁波切,到鳳山寺講授略論,上午講課,下午討論,在討論課上,他就曾自嘆:道次第現在終於比較懂,可以由點至線,由線至面了!(這是第二次略論的講解傳承)

一九九八年,邀請洛確仁波切到鳳山寺講廣論的「觀」,共三個月,開始了僧團在空性上面的學習。(在此之前,常師父並未在藏系師長前聽授此法,只在一九九五年由洛桑院長傳講「宗義寶鬘」。所以,常師父一直沒有正式講過廣論止觀。此次是正式學習。)

大約這時間前後,常師父開始在僧團重講廣論,共講了七十三卷。經過幾年道次第的學習,他覺得第一次講的廣論,錯誤不少。「自己都不太敢聽!」他如是説。於是討論起是否要讓研討班學員改學新的這一套,經過幾番討論,大家認為:第一套或有不精確處,但是對初學者而言,正因為加入很多祖師修行故事,以及常師父修行心得,活絡了學習興趣,才讓大家耐心學下去。而且裡面還是存在了許多珍寶在。只要步步向上,就不會變成瑕疵了!於是,第一輪讀舊的,第二輪讀新的。

只是,新版廣論,常師父沒講完,就改成重講「南山律在家備覽」了!他說:「廣論這部論著,學習的人多了,將來會有藏系的格西,來把它完整講述,不必我多費心。但是戒律,要能弘揚,確是困難,所以我義不容辭。」

..................
..
................
....
..............

以上是常師父在廣論這部論著學弘的梗概。

常師父圓寂四年半了!隨著時間消逝,一些老同學離開福智,到外面參學。今日台灣藏傳佛教背景,已不是二十年前的狀況,格西、仁波切的弘講道次第者,所在多有。
當他們出去學到一些新觀點,發現與以前不太一樣時,有的便對當年所學,起了疑惑。此時,應該回首來時路,我們都曾經在佛法學習上,受過常師父教導,一點一滴由原來汲汲於世間追求,轉向佛法修心之道,今天能在比較高深內涵上,有進一層領悟,豈非是以前基礎所致?現在享受步步向上之樂,怎麼不感謝以前的善巧教導?

而繼續在福智學習的忠貞之士,見到有人離開,便憤憤不平地覺得:常師父的法,你都受用不完了,怎麼可以再跑出去學?
其實把藏傳佛法引進,本是常師父心意,現在有更多人來台弘法,也有更多人發心去學,豈不是讓常師父的心願儘早完成?怎麼會是相悖?畢竟無量無邊的眾生,有著無量無邊的成就方法,不是所有人可以用同一種模式去修練成就的。有人或許從一師而終其生,有人或許要從廣學而攝歸其一法,各有因緣,互相隨喜祝福總會更好。(完)


     這位福智老學員的表述  中肯至極  也就是 常師父根本不會只要我們惟聽他的錄音帶  
     但現在的福智主事者  卻是操作成  惟聽常師父的錄音帶   
     這之間的差距與意趣  是非常的懸殊的

     盼在福智學習的學員們  有智慧  明察秋毫  
     即千萬不要不思查的  就全然依福智主事者所言 - 視師如佛的崇拜接班上師 或常師父 就可....
     想這或是閉門造車  禍害無窮之端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leeleelee 部落格
我的一票
11/18/2011

    選舉快到了,三個總統候選人拼命拉票,讓我想起以前我師父說過的一句話:「我算一票!」
     我師父不是在拉票,而是說,他只算一票。
     1992年,一個夏日,我到嘉義香光寺,聽日常老法師講演,他的題目是「僧團之美」。
佛教徒的三皈依中,有一個叫「皈依僧」。僧是學佛人的「助伴」,我們依賴修行者彼此互相切磋學習而得到成長。所以,佛是導師,法是教材,僧就是同學。(對在家人來說,僧就變成了學長。)同學的價值,在於互相切磋而得增上。
既然在學習,大家都不圓滿,故僧團一切事務,都要大家共同參與決定,叫「僧羯磨」。
    常師父說,僧團是最早的民主團體。但跟現在的民主制度有點不同。重要事務,一般訴諸全體開會決議(多數決),但若有一人提出的看法 是依佛制的正理,即使為少數意見,那麼大家還是依這個正理走(非多數決)。
      這個依正理走 如何依法  
      其是不是  若是格魯派的僧團  就應請格魯派  現前的傳承師長出來   以法理來為那有異議的僧團
      擇出一個如法如理的可行方案


    僧團一切物質金錢,都是十方一切僧眾所共有(不專屬於這個寺的住持或僧眾所有),現前的管理者呢?就是住在這寺院裡的常住眾,連白米太多,要送給窮人,也不是一人決定處分,也是告知大家,經過僧眾共同決策而處分的。(它是共有共享的)
    如法的僧團會做到六和敬(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見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所以僧團能消除私心,和諧增上。
    當年我聽了,好讚歎!那時候,常師父的福智精舍初創,只有十個學僧。
    隨著團體越來越大,出家的人慢慢增多。他調教出的學僧越來越多,到2000年將近百人規模。
    僧團是常師父創的,導師是他,全部人都是聽他的。只要師父說一聲,大家都立刻照做,但常師父並不喜歡這種局面。
「你們不要說常師父說了就算,這樣是不對的!」他常在僧團裏這樣說。
     甚至我們僧俗組成的決策會議上,他也如此說:「我說看看,你們覺得對不對,不對的話,就提出來,沒關係。」
     但,幾乎不曾見有反對意見出現,因為他太厲害了,常提出我們所不見的角度,還有佛法的觀點,無論世法、出世法,均令人折服。
     長期下來,他的話一開口,我們準備的是如何「揣摩」而非「抉擇」。所以,依然是常師父說了算!

     由此得知  身為常師父的早期弟子  實在都太不長進了
     即長期來  一直只要常師父這個老人家  來承擔僧團的大小責任
     自己則是逃避責任的  矯情的  一再只作 揣摩師意
     乃至現在  還繼續在演這種戲   即在演我們揣摩常師父是要金女士作我們的上 師的  
     因為  我們這些早期很會揣摩師意的弟子  多如是認知   故大家跟著我們的揣摩走  是不會有錯的

   

    2003年起,他一直強調,希望建立好「僧羯磨」制,也就是落實公議公決的精神,但僧團已習慣於常師父決定。
    2004年4月,在福智園區,我們討論僧團要不要買地來蓋。(因大悲精舍是暫借,鳳山寺太小,某居士提議在福智教育園區旁現成一塊幾分地上蓋;另一法師則建議大悲精舍旁,有一塊二甲地可買。)總共有這兩個案子,大家請師父決定。師父沒有裁決,只是突然說:「你們去討論,我離開一下。」
     師父不在,大家就七嘴八舌、大鳴大放了!談了半天沒結論,只好再請示師父。
     常師父進來了,我們將討論結果向師父報告,並期待他作決定,但他竟說:「不要依賴我決定,記得,我只算一票!」
      他沒有為土地作下決定,而是再度詳細講述「僧羯磨」的重要性,希望僧團能夠依此而運作。


     2004年的四月 其即是在常師父圓寂的半年前
     想 若常師父 還能在會議中 如是即時教誡弟子 其情況應該是還好才對
     為何  會在半年後  忽然在內地靜悄悄的圓寂  這真是令人不解

  
     那次,我們與會者 均愣住了!原來師父暫時離開,是要讓大家學習「羯磨」。當時我深受感動!1992年我感於佛法「僧團」六和敬,這個概念之美。這次,我感於常師父實踐「六和敬」之美!

     這個僧團是他所創,因他德行而茁壯,但他沒有據為己有,一直希望建立公有制,他不希望大家只依賴他這個人,而是依佛制而行,依靠法,依賴同行,可謂全無私心矣!
     
    真希望現在的福智主事者  能如是  好好的回想一下
     即常師父 會要我們為他成立一個常師宗嗎  我想  不會吧
     以若常師父在圓寂的前半年 還如是堅稱  他自己才一票的話
     即知  他是多麼要我們如理如法的帶領這個僧團  而不是這種神秘崇拜的操作了


     2004年至今,我的師父暫時離開七年了,希望您再出現時,不必像上次一樣等您決定,而是說:「師父,歡迎加入您那一票!」

      想不到  只這麼一個 早期福智主事者的"只重「揣摩」而非「抉擇」 ”下
      其竟能帶來20年後的福智  須全然面臨 "神秘又難解"的危機   
      對此  如何能在悲歎之餘  不好好的深切省思呀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6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弃昧 于 2011-12-16 19:38 编辑

接续 502 帖
摘自LeeLeeLee 部落格
A问
    祈愿师父早日乘愿再来,加入以佛菩萨内涵的那一票,当然也要谨记及思惟,

    师父谦称仅一票的内涵。请教李师兄,当己还无法正确依理抉择时,是否先以揣摩师意来决定呢?
    因为广论所说,亲近善知识极为重要,“总摄一切教授首,是不舍离善知识。”
    若经观察后抉择依止的师长,师长住世,己经思惟法意抉择后,再请益师长,次第当然无误;

    若师长示寂,接续之师长尚再己观察善知识之十德相中,此时遇境遇事时,倘若尚无法依法理抉择,  
    将如何决断呢?依据揣摩师意的角度可行吗?会否有偏差呢?

Lee回覆
     找到老师后,最重要的是研究与实践他所教之法而不是去学揣摩,

     自己的心没净化,岂有可能揣摩得到师意?
     他是利益一切众生的菩提心,你是想他更重视你的私心,怎么揣摩都对不上
     他用空性开待一切事物,你用执着看待,怎能揣摩到?
     所以,在格鲁派,没人专练依师的,而是练习整个道次第
     教授首这个“首”字,是指开头的意思,不是一切的意思。
     师长圆寂,但他的教诫仍在,依之而行,那么就仍是走在依师的道路上。
     没有圆满的师长,因为我的业上不清净故。
     一切要用法的观点去看,如理处依之,不如理处不依,但莫观其是非。一直练习法的观点,

     我们才会入于法。

B问
    "所以,在格鲁派,没人专练依师的,而是练习整个道次第。" 请教李师兄,如你所说为真,

    那"万善根本  从师出"该如何解释呢?
Lee 回覆
     “根本”二字,一般人总会望文生义以为依师就OK了对照藏文,或许改译成“本基”

       较不会被误会。(这是某通晓汉文的仁波切之建议),
       成佛之因是菩提心与空正见,成佛之缘有许多,善知识是教导我们菩提心与空正见的人,

       所以其恩同于佛。
       又,道次第正修时,是在法座上修的。依师、暇满、念死……每一科均是如此。

       而修习时,有二种:“夏刚”与“觉刚”,一种是先每一科连贯,从头至尾串修;
       一种是一科一科去修,修成觉受 再往下修。
       现在我们在家人修法资粮欠缺、因缘不具,所以常师父教导我们在生活中应用,

       但这并不是道次第实修之主轴方法。
       我们老同学,当年(1993~1998),都曾经在每年为期七天的精进共修中,得到师父亲自指导。

       他曾带我们修过念死、皈依、业果、忏悔、苦谛……
       所以他也不是把整本广论限缩成“依师”一法的人
       观察师父一生开示(特别是在僧团中的开示),是整个道次第的法。

       他曾说:“在家人是以共下士的皈依、业果为基,进而向上种中士出离的因;
        出家人则以中士出离为基,补足下士欠缺,进而向上求菩提心。”
       早期,“剃度法会”、“精进共修”师父很重视,要在家居士参加,因这是为中士种下妙善习气。

C问
      "没有圆满的师长,因为我的业上不清净故。一切要用法的观点去看,如理处依之,
        不如理处不依, 但莫观其是非。一直练习法的观点,我们才会入于法。
         "圆满的师长->佛,  视师如佛;  再者,你的法是谁教的, 还不是师长教的. 所以你的理路有问题嘛!
         不要再打着常师父的名号  用相似法在散播似是而非的言论, 这样对你及众生都没什么好处.
Lee回覆
        您可能误会文意了!
      “没有圆满师长”,指的不是师长不圆满,是因为我们的业力故,无法感得现圆满相的师长。
        所以我们亲近于侧时,会见到不圆满处,是正常现象。
        因此,要依法理去抉择,抉择的结果,只是用来校正己心而已。
        在心中,我们了知,师乃佛所化现,应我业力,成一凡夫来教导我,我之烦恼映现彼有过,
        实乃我业不圆满故也。(所以宗萨仁波切说:师长是我们的一面镜子,照出自己的缺陷。)
        如果我们现在亲近在身边,还能看见他“完美无暇”、“真的就是佛”,
        这种状况不是情绪盲从  就是自己真的已经是佛了。
        广论讲“视师如佛”,是为了连接以后入密的“师即是佛”。
        这里谈的重点是“观功德不观过失”,因为观其功德,所以见到过失处,便不会成为信心障碍
       (其功映蔽其观过之烦恼心),可见见到师有过,是正常状态
         又,如理处依之,不如理处不依,但莫观其是非。这个概念出自广论。
         每一个人的业力不同,所以师长也会以不同的面貌 摄化众生。常师父圆寂了,
         如果有更多僧众,更多老同学,把自己追随学习的点滴记录下来,
        
         应该是更能够完整拼凑出 具备缘起观点,又大悲普化的师长吧!
   请大家把重点 摆在师长的悲智功德上,而不必想得太复杂。

另一则  节录
Lee回覆
又,现前我们之业缘,尚无法感得自己所期之圆满导师,故应于现前因缘中,成办善士因。
我为文,并非要塑造一个完美之师以供大家崇拜,而是要介绍他可供我们学习的观点、行为,作为吾人学习之资。所以,一些观点不同处,我就没多写了,那一块只留给自己增上用。

读后心得
1.  因为广论是由藏文翻成中文  所以有很多辞意 如根本 基本 为首等  都必须多方的闻思
    才可能确定其真意  因此 若只听常师父的解释  学习者 在无辩经之体制  难免会落入 随文与自行解读   
    想一向很赞叹辩经的常师父  其不会反对我们多研阅格鲁相关祖师大德的释本  
    所以 李学长今日能如是   广面的回覆   其必是经多方研阅之所得
    其实 从此深学之基点  后再回看常师父的教导  内心所生之体悟与感恩  是更倍增的

2. 如果我们现在亲近在身边,还能看见他“完美无暇”、“真的就是佛”,这种状况不是情绪盲从  
    就是自己真的已经是佛了。
    广论讲“视师如佛”,是为了连接以后入密的“师即是佛”。
    这里谈的重点是“观功德 不观过失”,因为观其功德,所以见到过失处,便不会成为信心障碍
   (其功映蔽其观过之烦恼心),可见见到师有过,是正常状态。

     对这段感触尤深  因为个人觉得  常师父就是依着广论的这个“观功德 不观过失”次第  
     即要学员  平时在一切人事上  作观功念恩的串习  
     以便以后好尽量降低自己的烦恼习气  可但观师长目前的既有功德  耐心地听该师长说法
     不想  有些执事  就是一直侧重在  要好好的依止常师父   要视师如佛等宣导  以致今日有此
     一面倒的 只要揣摩常师父的怪风气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1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覆 515帖
    我听到的内部消息是,这个金女士确实是日常法师选定的接班人。
    所以,团体的上层才会都跟着她。

     洗腦多年後  會有這個消息  實不稀奇  惟若再問這個發言者  有關
     為何2003年 常師父要立如證法師  又為何金女士  現在還不可以現身  什麼安全問題
     我想 這個福智內部的發言者  又要沉思不語了

      記得常師父在弘傳廣論時  常提到 “自己不是從三大寺科班出生”
      即常師父說 “我是曾透過洛桑校長的講解 與自己長年來對廣論的自學與修持 來對你們介紹這本好論著” 所以 常師父一直堅守著  要我們每年赴印  向法王請法  與派遣弟子去印度學習等
   

      如下 2002年 法王對福智第八屆請法團的開示  即是最可以說明 常師父帶領福智學習廣論等的真實狀況  其可謂一點也沒有不純正的情況
      只可惜 後來愛搞什麼最懂  或最會揣摩常師父意思的弟子  將這本來一直很明白的路線 複雜化
   

      想處事一向精準的常師父  會在2003年正式公告如證法師為接棒人後  又不留遺囑的另立金女士
      如是含糊不清的狀況  現在福智的主事者  為何不好好的作解釋 (當然 其偶而會以諸多不便 或安全等考量來迴避提問) 然最不能理解的是  他們大多是完全不做解釋  還高慢的擺出 “常師父就是如是決定的  你們要信就信  不信就請離開吧”
   

    總之  常師父 20多年來  已盡其力的  帶我們向著  有正統格魯傳承的法王  學習廣論等論著  福智基本上 在法義上  雖不是很深入  但應該還不至於學錯或不純正
    故現在有錯的狀況  是人為或言私心上  不好好表明這段莫名的接班事件 與愈來愈封閉的帶領

附錄
摘自 法王所開示的 密宗正知見之建立

    今天會講《密宗道次第廣論》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常師父每年都有帶團過來,因此那時候,就是去年的時候我們曾經就討論過,明年到底要教些什麼?要講些什麼法?
     一方面因為藏傳的佛教是屬於具有大小乘、顯密的一個完整的教法。所以以藏系而言,雖然不一定說每一個人都懂得密法(或者金剛乘),可是密法和金剛乘法卻非常的興盛,好像沒有灌頂你就不是人的那種感覺的對了。可是對於這種教授,或者是講經而言,卻不會說很過份的去期望、或者是去學習等等,不會有這種的現象產生。所以從這個現象可了解到,確實密乘的教法在藏傳的佛教裡面是非常的興盛的,這是第一個理由
    第二就是說 以你們(常師父這個團體)而言,因為在去年、前幾年 我們每一年 都有在為你們傳顯教的這個教法,就像宗義等等,這些顯教的基礎  大致上都已經建立了
    而且常師父本身而言對於《廣論》的修持,或者是教授而言,我相信大家都非常的普遍,並且大家都非常的精通了,所以顯教來講的話基礎大致上都已經穩定了。
    因此就有這樣一個因緣,所以我覺得你們慢慢的、遲早你們一定會對於密乘產生興趣,而且一定有機緣要慢慢的學金剛乘的。因為這樣種種的因素,所以我想這是一個適當的時機為你們傳密法。因此想說明年(也就是今年)為你們傳《密宗道次第廣論》……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8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智祈願法會:2012年2月2~7日  
夏巴曲傑仁波切來主持

   近年來 福智每年這種象徵式的依止  其是聊勝於無  還是自欺欺人的 “撐場面”  
   想此 似乎只有福智主事者 最清楚  

   即在只有他們欲如何運作 就如何運作下  旁人只有靜觀其變的份 應是什麼也探不出來吧

    然透過 "正視福智現狀,護持師父一生心血"帖 第13篇 的這段
  最近有福智離開的同學,到達蘭沙拉晉見法王順便請教了法王秘書阿旺年扎
    關於福智接班上師的問題,
    現大致整理對話如下:(以下簡稱同學和秘書)

     同學:請問一下,我有一點困擾,就是關於接班上師的問題。
     秘書:對,那個是和我們這邊辦公室(指法王辦公室)和法王,完全沒有關系,法王也沒有認可,

               完全沒有關系,那是他們(福智團體)自己選的

    ......近幾年的憶師恩法會上 看的出來, 和法王有關的藏系師長和傳承,己經隻字不提,
          看得出福智對法王 除了名義上的請法之外,其他一切實際運作 都由接班上師主導
          和法王完全無關。

     .....如果接班上師是名正言順的,由師父認可接班的上師,為何淨遠法師還要說謊,
          說是法王和三大法座也認可呢?
  
         我們還是可以愈來愈了解實況  故雖(現在)對已掌握大多福智信眾的主事者  無能為抗
   但因有如是多疑跡可循下  質疑者 實應再堅持與發掘 福智這場自導自演的接班鬧劇 直至真相大白
   (真相終會大白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摘自 五臺山果戒比丘為什麼說傅味琴老師?一帖

一 當年在清定上師那,眾多修行人 質疑傅居士的講法, 問清定上師。 據說有眾多出家人 在場的一幕是,王東輝(現在傅的近侍),  跪在清定上師面前,問“師父, 傅 老師到底能不能講法?”
     清定上師不做答。跪了很久的王東輝 見上師不吭聲, 起來後 就和別人說,上師不吭聲,那就是默許。 於是 這就成了傅的學生的談資了。
      後來 有聽說,清定上師問傅,“能海上師當年到底有沒有說      你可以講法?”
     傅回答“有”,於是就有了個手諭,證明傅說的有這麼一說,     而非證明傅有資格弘法。然而 就是這麼一個“手諭”,  卻被誇大成得兩位上師的認可。即不但能講法,還能弘法傳法,更能設立所謂的  傅自宣揚的"在漢地 居士中 唯一設立的法幢”。
……對此傳聞  覺得與福智現在的情況 很類似  實可参閱之


二 傅居士自搞一套的弘法內容,有多荒謬:就說戒定慧吧。
    a,傅居士的道場裏 大規模的 在佛、菩薩塑像面前 自受三皈依戒,200個常住中 至少80%以上是如此。方圓三、四十裏地裏 沒有可以受戒的比丘?
        這種自受戒的方式 是咱們能海法脈開許的?
     b,觀法上,傅的道場 每天修的是草坪、綠地、太陽。 這是我們能海這一脈的修法?
        有人質疑後,他們慌張的說,是清定上師教的,
        結果 馬上有人詢問 現在的清定上師的一些在浙江、湖北、 四川的弟子,得到答復,
         我們的觀法 都是傳承能海老上師的, 沒有草坪、綠地、太陽之說。
         於是傅的學生們又改口, 說是傅老師自己想出來的,是根據〈觀無量壽經〉想出來     
        的。 傳承都不要了,自己創造自己想,厲害那就別打著能海上師的旗號啊
     .......目前 福智的金女士 好像也是如是  即她不是也變出許多新奇的弘法方式 如讚頌百首  
             只用聲音檔教化  寫信給常師父 …等等
三  一進傅的道場  就是聽法,以聽傅的講法為主,不論你是有基礎的 還是無基礎的,都得聽,
      聽傅講的法, 每天有90%以上重複內容的講法。
…......這和福智現在鼓吹的 只要聽常師父的帶子就好  是不是也很雷同
          難不成 金女士是學傅居士的這一套   待觀察
四 在傅的道場 未經許可,不可念其他經。然而他們也有念上師供啊,於是就收了原來的,發了本次序顛三倒四的新的.
    ......現在的福智 其不是也是主張大家 先不要看其他的佛書  即連法王的開示 也請先不要閱讀
          因為金女士說  目前只要專心的 一再將常師父所解釋的廣論或講示聽好 就好
五 後來得知 該居士在智敏上師那邊受過菩薩戒,就說菩薩戒 可不是隨便誰都可以受的,你是沒有資格受的。嚇的這位居士忙說,那怎麼辦?傅老師的近侍說,你到佛菩薩面前 去舍戒並懺悔吧,就說是自己無知,不小心受了菩薩戒,現在舍掉。多荒唐!!!
   ......怎麼會有如是的弘法手法  不解呀
六 在傅的道場,思想教育會議 是沒完沒了,小事情 會議都開不出個結果,比如說討論 傅老師的熱水瓶放在哪里,討論幾個小時都沒有結果,而關於讓別人舍戒 卻很輕鬆就說出來,這恐怕絕不是哪位侍者 有這麼大的膽子吧,明擺是得了指示 才如此膽大吧。
     這應該是太崇拜個人(或上師)  所造成的怪現象吧
     想 福智不就是這樣  即常師父在世時 凡事都要請常師父定奪  致現在是凡事都不知如何抉擇的

     盡將鼻子給金女士牽
七 果戒深深相信 天臺智者大師的話:一切外道邪人  證入鬼神法門,顯異相 而吸引世間,受魔力加持 能感動一切眾生,從而廣行邪化。
  ….若福智還敢一再對學員 宣說金女士很有神通的話  那福智目前的走向 不就應驗了如上所言的
      "證入鬼神法門,顯異相而吸引世間,受魔力加持 能感動一切眾生,從而廣行邪化"  

      總之  對此諸多怪象  欲入福智 或任何學佛團體者  其如何能不慎辨呀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參閱
回應:智鎧、何喜、傅老師、高座、白衣、修改編輯儀軌等等 一帖

第62篇
白衣可以說法 沒有錯 但 白衣可以統領僧團嗎
以白衣若可以統領僧團的話  那無出家戒體的白衣居士  如何統領有出家戒體的僧團呢

第64篇
樓上的先定義一下什麼叫白衣統領僧團
是僧團有重大的事情要問一下白衣的意見,還是僧團要進行羯摩誦戒請白衣參加?

第70篇
回覆 64
樓上的先定義一下 什麼叫白衣統領僧團

是僧團有重大的事情 要問一下白衣的意見,
   如福智目前的情況  僧俗二眾 有重大的事情或方向 都要請示金女士 (即他們所謂的接班人)  這算不算是 白衣在統領僧團

還是僧團要進行羯摩誦戒請白衣參加?
   若福智的法師 作金女士的侍者 且出家眾內心一有煩惱或觀過  就馬上向這位金女士(白衣)下跪懺悔  這算不算是進行  請白衣來作僧羯摩


1. 回應…那帖 還在熱切的討論  看此帖的法友 若想知道更多的資訊 可以参閱之 與加入討論

2. 附註   
   如上所提之有重大的事情或方向 都要請示金女士 –
   但舉一例
    常師父圓寂不久  總幹事就將福智的所有財務  歸在金女士名下

    理由就是 這位金女士  是代表常師父的接班人之故
  

    至於 法師作侍者 或公開說出自己如何跪懺的前常師父的侍者
    這些在前福智諸帖  都談過  有興趣的  請自行研閱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537
難不成 金女士是學傅居士的這一套   待觀察

回覆 542
    其實 我對傅老師的團體或情況 不是很了解  只是因為有如上諸點與福智類似  所以我才做了一下比對  其間 我確實也表明 待觀察
   

    今 "五臺山果戒比丘為什麼說傅味琴老師?"一帖  陸續有人提供  傅老師如何的敬重出家人 與是有得到師長的允許才說法等  如是完全不同的說詞 令我不由深切的  一直再觀閱著
   

    或許 537篇  太早做比對 不是很適切  對此 個人對大眾  深表歉意
    但 有關福智目前的狀況與作風 依照福智多帖的報導與後來的採證(與說辭) 應該還是值得我們参考與深入了解的
   

     最後想表明的是  因為傅老師的弟子們  其說詞與觀點  實在是懸殊很大 令我如同霧裡看花似的  對此 我會加強自己 以客觀的態度來研閱
   

     由於 從明日起  直到年後  才能上網  所以先在此  向諸位法友告個假  
     並向大家  拜個早年  祝福大家

          新年新展望  與 大家都能和氣的增法財



 楼主| 发表于 2012-2-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A 今年新春 福智舉辦的教師營  報名参加的老師有1200位  而我們福智義工 每天就有1400名
   為他們服務  你看我們這個團體 夠…..(意似夠不可思議吧)
B 如是多人  有地方睡
A 有呀  我們都睡地鋪  還每天有義工提升的講次
   真是收穫滿滿  賺進資糧
B 那位法師主持這個教師營
A 我不清楚  我一直在忙  好像…..不太清楚耶
  (其表情 似這不重要  因為我們是義工  我們只能参與義工的提升  營裏的情形  我們怎麼會知道 )

A 我這次作義工 學了好多
C 你學了什麼
A 我學了…..
C 隨喜你呀
A 真的  賺了好多資糧  好開心呀  你下次一定也要去賺呀
C 太好了 我為你高興
A 你知道嗎  每天來参觀營隊的學員  就有3000多位
C 這麼多 過年的關係吧
A 對  反正很殊勝就是了

  奇怪  對如是歡欣作義工的福智學員A  竟會一點隨喜心 也生不起來
對此不由省思
1. 福智的高層是順應學員的愛賺資糧  所以每年特意的舉辦如是多的營隊或活動  還是
2. 福智高層本來就是如是指導(或言鼓吹) 在家居士或學員 作這種賺資糧的義工事

    所以 需要如是一再的舉辦各類活動
3. 還是在福智發展的歷史演化中   福智上下  已互相順應的  不知是誰在主導誰
(即已被教化-做義工  就是賺資糧的的福智學員 在急切需要賺資糧的情況下  福智高層只好順勢  更加的運用 如是雙方 實都會覺得自己是賺到資糧  且不知誰在主導誰)


   否則 有需要一個營隊  是服務人員多過参加的隊員  
   想  再過幾年 應會是2400位 招呼1200位 屆時参加的隊員 會是覺得自在 感動  
   還是會有壓力與恐懼 - 即這個團體如是熱情  是有什麼目的呀

    總之 福智現在如是頻繁的招引學員  其是合乎佛教的宗旨或方針嗎 - 這真該好好的觀察(其利弊)
   
    為此  不由亦連想到  苯者之帚  發的 - 警醒:佛陀所说“阿那伽战鼓” 一帖所述的  
    摘錄部份如下(詳細 自行研閱該帖)

「诸比丘! 同样地, 如来所宣说的教法  于未来也将出现与阿那伽战鼓一样的情形.
   到了某个时候,会有一些比丘  因为当时的形势所需,
    或由于个人的贪心、欲望、无明, 把佛法一点一滴地换掉、更改,甚至歪曲.
    最后,如来的圣教 将被涂改得面目全非, 甚至荡然无存.
    所剩下来的 仍然被稱為'佛教',  但實際上,佛陀的教誨   已經蕩然無存了.

——取自南传佛教的《杂阿含经》(S.20.7.;杂1258)

 楼主| 发表于 2012-2-7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與福智某學員A 之討論

A  xx法師說  師父曾要求上師 能早一秒來台灣  就不要晚一秒。七年了  全職人員及執事 才能聆聽法音  所以 要以最殷重的態度  去珍愛執持。   
B 對此 “師父曾要求上師  能早一秒來台灣,就不要晚一秒…..” 的說法  不知聽這位法師說過多少次了  但不知法師或福智高層  可否再多透露一些  常師父說這段話的因緣  即其前語為何 後話又為何  因為 這段話 總不會無緣無故的冒出來  
這段話  或許根本不是如法師所說 “要迎請  要聆聽” 也不一定  所以 真心請法師或福智高層  可以多描繪或多透露些  否則 真是令人難以信服     
當然  那些已經決定不再用自己的腦子作思辨的福智學員  他們是不會要求你們再多說明或解析  但應該也會有學員  是很想知道的  對吧  所以 請欲再引這段話的任何福智高層  拜託換個新詞 或作些證明的動作吧
A 沒錯  我們資淺學員  確實不知當初師父有否講這句話   若有  其時空背景為何?
B  對呀 你們為何不反問呢
A 不是不想反問   是若如是要求  會被特別關懷  與須離開團體
B 你如是不捨
A 也不是  是我的親朋好友  會因我的離開舉動  對佛法失去信心呀  所以 我現在只能還呆在這個團體

  說實在  我是多麼希望  這個令人懸疑的接班問題  能快些水落石出 如是我才可真的安心辦道呀

A
近日相關會議、新春團拜、教師營、祈願法會  參與之學員義工  均已聆聽到上師針對不同活動之開示  目前瀰漫著上師即將來台之氛圍   是以團體要求執事 仍須宣導殷重祈求上師速吉來台。   
B 目前瀰漫  這不是進行了好久  即這個 “要執事 繼續多宣導 與殷重祈求上師速吉來台” 不是已進行多年了  難不成  福智多年來的重心 只有一個  即須無時無刻 對金女士作"吹捧"  
    然 比對常師父以前讚法王的功德時 也沒有一天到晚  叮嚀我們要如是對學員作宣導 或一再要我們殷重"祈求上師速吉來台”來看  現在福智高層  實是一反常師父以往的平實作風  
A 真是這樣嗎
B 你可以親自問一下還在團體的資深學員呀   看我說的 是不是事實
  總之 福智高層今日一再要福智執事  作此荒謬的宣導事  除了甚奇外 還甚異呢
  想 若是真善知識  需如同吹捧世間明星那樣  一直要(人家)作宣傳嗎  
A 確實  雖目前團體  尚無太離譜之事蹟,但 一再鼓勵執事宣揚接班上師功德  若有心檢視  實是有點匪夷所思
  如法王為聖教久住  為藏傳文化  所做之努力  雖遭世間眾多非議 然其廣大弟子 也無如此一再對法王作宣揚  所以 福智的高層 為何一直要我們這些基層 無時無刻 做這種"宣傳金女士事" 對此 我個人也是一直想不通呀
  因此  應該是如同你說的  真善知識  實不需一直如是宣傳才是。

A 其實 我們現在還有一個最嚴重的問題 在發生
B 什麼問題呀
A 流失率 也就是福智的廣論研討班  不論新班或舊班  最近的流失率  平均超過百分之五十  

   如是高的流失率  已經令金女士關注  所以嚴令  帶頭主要學長 主任 乃至於班幹部
   要深自檢討自己  於法上面  是否有失誤  為何無法傳遞給學員 -
   亦即 必須要解決自身  法上之問題  方能解決學員流失問題。   
B 奇怪了 XX法師或福智高層  在去年的諸多活動中 才神氣活現的宣說

   在金女士的帶領上  福智的增長是如何的欣欣向榮  怎麼會在年尾  卻是如是高流失率
A 是呀  我也想不通   所以  近日來 一直深深的懺悔不已
B 我覺得 應該是金女士或一再還要吹捧的福智高層  他們應先檢討自己做的正不正
A 這部份上座法師  學長及主任  都有以己為反省對象 且跟大家分享  

   只是大家都跟師父很相應  所以聽到法師 學長如是反省語後 個自也都深自反省
B 當然 法師或上層  要執事學員  好好反省自己  與在法上增長  這是一件對事

   但若怪罪- 是因為執事學員在法上不夠力  所以學員流失  這個帽子  是不是就太坑人了些
A 你為何如是說
B 以福智義工  都是以賺資糧的發心下  那一個執事或義工  不是用盡自己的心力 在付出  

   故那些遠在海外 只出一張嘴的師長  其才是最不負責任的師長或長官吧
 楼主| 发表于 2012-2-15 21:40 | 显示全部楼层
A 如證和尚 宣說上師之主要功德 有如下數項
   1. 舉辦祈願法會:此是由上師 向師父 殷殷勸請的。
   2. 誦般若經:讓團體學員 能累積福德資糧。
   3. 全球供僧:全球供僧活動,請僧團誦般若經,目前已超過30萬部,金額達3~4億。
   4. 廣大供養: 讓團體學員 能迅速累積福德資糧。
   5. 五部大論學制的建立:常師父住世時間,學制曾三始三停,因年紀輕  學會辯經技巧,

       常生慢心,故多次停辦,是上師認為要正法久住,一定要建立五部大論之學制,
       故現今已建立數年,再幾年,第一批學僧 就能跟大家教授。
B  我覺得 如證法師在說上師(金女士)功德中  好似已完全不見常師父的功德了
A  你怎麼會如是想呀
B  你不覺得嗎  我覺得若金女士  曾是常師父的弟子的話 實在應該制止如證法師說這些

A  為什麼
B  以這些 即使是真的 然若是為師長的志業 或為利益眾生 有需要如是大事周章的
    讓鳳山寺的住持 來做此宣告嗎

A  這或許是如證法師 自己要如是做的 故你不該就此怪罪金女士
B  如證法師 現在是完全依止金女士下  其所做的任何事項  應該都是請示過金女士才是
    故說她會不知道  我認為可能性是很低的  所以 責任當然還是她要負起

A  確實 我這回  深深感到 如證和尚對上師  是很信服的
   如其還說了,因為跟上師學習後,持戒念知 更加提昇,作事反應更好,身心疲勞降低,
   而回到台灣的四處忙碌,彷彿又回到輪迴。
   面對企業營的老闆,更感覺自己的幸福,因為有上師能教授其”跳脫生死”之大法。
B 如證法師 真是純真 與現實的可以   想在幽靜的加拿大 悠悠的學習 怎麼不好
   在台灣 要指導一大群 一心只想作義工 賺資糧的學員 其如何有樂趣呀
   也就是 如證法師形容的 更入骨  即此(無樂趣)是如同  " 又回到輪迴"那樣  多慘呀

A 由你這個推理  好似推動台灣這群愛作義工的工作  實際上  是在忙著造輪迴之事  是嗎  
   總之  若你是這麼想  就請快不要如是說出
B 為什麼
A 你如是說 不知會傷了多少一心只想作義工的福智學員呀
B 安啦 如證法師都敢這麼公開的對他的至親 福智學員說了
   "回到台灣的四處忙碌,彷彿又回到輪迴"   我在這裡 不過是重複他所說
    要傷 早傷了  所以 你就別窮擔心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6-5 20:02 , Processed in 0.040975 second(s), 15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