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止止 发表于 2022-2-3 10:07

对无我的疑惑

观察五蕴身心的刹那生灭,而知无我。这是通过观察现象界而得出的结论。
但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人的经验存在,那如何论证本体界无我呢?

举目问虚空 发表于 2022-2-3 12:26

《佛说除盖障菩萨所问经卷第十一》
尔时,除盖障菩萨白佛言:「世尊!此法云何能证?云何能解?」
佛言:「善男子!出世间慧,乃能证入,内自明解。」
除盖障菩萨言:「岂非慧证,即是自心内解入邪?」
佛言:「不也。善男子!何以故?慧但如实能观诸法,由身作证故。」
……
佛言:「善男子!闻、思、修慧,非才得闻,便能内自解入法性,亦复如是。汝今当知,大旷野者是生死境;夏盛热时受炎渴人,即是一切诸有情类;极炎炽者,即是烦恼六尘爱境;善知路人,即诸菩萨善能知于一切智道;其饮水者即是内自入证解者,得法胜味轻清甘美,第一义谛诸法实性。
















举目问虚空 发表于 2022-2-3 15:01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第一百八十三》
此中有二种正法:一世俗正法,二胜义正法。
世俗正法,谓名、句、文身。即素怛缆、毘柰耶、阿毘达磨。
胜义正法,谓圣道,即无漏根、力、觉支、道支。
行法者亦有二种:一持教法,二持证法。
持教法者,谓读诵、解说素怛缆等。
持证法者,谓能修证无漏圣道。
若持教者,相续不灭,能令世俗正法久住。
若持证者,相续不灭,能令胜义正法久住。彼若灭时,正法则灭。故契经说:我之正法,不依墙壁柱等而住,但依行法有情相续而住。


是时赡部洲中,唯有二行法者:一是阿罗汉名苏剌多,一是三藏名室史迦,亦名般株,而为众首。
……
时悦众者,请众首三藏室史迦,为众说般罗底木叉,三藏许之而欲略说。时阿罗汉苏剌多从座而起,偏袒一肩,顶礼三藏,合掌白言:唯愿上座,为众广说。
三藏答言:于此众中,谁能具行般罗底木叉戒而请我广说。
阿罗汉曰:如佛在世,诸苾刍等,于诸学处,所行边际,我皆能行。若此名为能具行者,愿为广说。
作是语时,三藏弟子生大瞋恚,即叱之言:是何苾刍,故于众前,违反我师,不受教诲。
寻共害彼阿罗汉命。胜义正法,从斯灭没。
时有敬重彼阿罗汉天龙、药叉,兴大瞋忿,杀彼三藏。
有说,即彼阿罗汉弟子,为报仇故,害三藏命。
有说,王闻彼阿罗汉无辜被杀,追恋懊恼而杀三藏。
世俗正法,从斯灭没。
尔时,世间胜义、世俗二种正法,皆灭没。

扎西多杰 发表于 2022-2-3 17:01

佛说无我,是名无我,非无我也,是故无我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2-3 19:01

什么叫“形而上的本体”?

阿拉丁 发表于 2022-2-3 20:17

多撒米,你就知道了。

吉祥止止 发表于 2022-2-4 07:02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2-3 19:01
什么叫“形而上的本体”?

现象是形而下的,是可经验的,产生现象的原因、本质是形而上的,经验触及不到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1:54

谁说经验体验不到?心的功能是无量无限的,密乘经三远离而体验到的最细风心,就是展现整个宇宙与世间的基本明光,这就是最精微的世俗谛了。然而,就这个所谓的本体展现显化而言,一切都是缘起,否则本体与显化打成两截,本体无用,显化亦不能发生。故而,无有任何自性,方能成立一切缘起,这是最真实的胜义谛了。一切都是缘起,从无上的体验,到形而下的推理,均难逾越此正理。这本就是修行之心可以体验、验证、触摸到,怎么说经验触及不到?这不是置整个佛法修证于笑话之中了吗?自己目前体验不到,可以去读描述,比较完整的,是《时轮无垢光大疏》,可以跟随师长求灌顶并听闻。

吉祥止止 发表于 2022-2-4 13:11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1:54
谁说经验体验不到?心的功能是无量无限的,密乘经三远离而体验到的最细风心,就是展现整个宇宙与世间的基本 ...

哦,其实我的疑问应该限定在阿含教法中,不涉及大乘的法义。
在阿含教法中,还没有涉及对心的无限功能的讨论,只是如实观察五蕴,知道五蕴身心刹那生灭,没有一个恒常,主宰的“我”。
但这种方法,也就是对现象的观察如何得知本体上没有一个梵我呢?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3:28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2-2-4 13:31 编辑

阿含是基于佛的遍知,由于他的遍知,见一切无非是集、灭法,也就是“十二缘起的集”,“十二缘起的灭”。而佛的遍知——也就是三明、四无畏、十力等,均是无限无量的究竟智,此智能遍缘一切法与法性。怎么说阿含教法里没有无量无限的心呢?佛陀以他的亲证,已经排除了有究竟不变的本体。
你说阿含教法只是如实观察五蕴,那你错了。或是被新内观洗脑了。观察缘起,就经典而言,不仅仅是观察当下生灭现象。也要观察三世缘起。起码要观察过去缘起。如果仅仅观察当下生灭,未必会相信轮回,那么,对四圣谛都不一定完整的信任呢!如苦谛。

如果从理上,也就是推理上,对不变不动的本体,就更好反驳了。无非就是对不二论吠檀多的反驳罢了。这也没有什么难的。


吉祥止止 发表于 2022-2-4 13:32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3:28
阿含是基于佛的遍知,由于他的遍知,见一切无非是集、灭法,也就是“十二缘起的集”,“十二缘起的灭”。而 ...

那小乘的阿罗汉没有遍知的智慧,是如何证知形而上没有梵我的呢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3:47

我反过来问你:有一个恒常的本体吗?

如果许有,那么:

恒常意味着不变,则只能承认,一切现象均非它所生。
否则,它能生出诸物,就不是恒常不变的。

既然它不变,那就不应是本体。为什么?
因为,既然它不能升起诸法,如何说它是诸法的本体呢?

故而,恒常不变与本体相违。

任何恒常不变的本体,均经不起观察推敲。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4:02

虽掘井者未见井水出,但见湿涌即预井水成,
虽未亲证遍知然有智,正理之锤即可毁邪见。

吉祥止止 发表于 2022-2-4 14:42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3:47
我反过来问你:有一个恒常的本体吗?

如果许有,那么:


“它能生出诸物,就不是恒常不变”这个怎么理解?具体说,在阿含教法中,是如何驳斥印度教梵我合一理论的?
印度教梵我合一:
梵是既不具有任何属性也不表现任何形式.既超越于人类感觉经验又不能用逻辑概念或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把这个梵和作为人的主体的阿特曼结合并相等同建立了“梵我一如”的原理,其意为:作为外在的,宇宙的终极原因的梵和作为内在的、人的本质或灵魂的阿特曼在本性上是同一的。本我(Atman)则是梵在各别事物中的呈现(Thatartthou)。阿特曼终究应该从梵得到证悟,但是由于人的无明(无知),人对尘世的眷恋,受到业报规律的束缚,因而把梵和我看作了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人能摈弃社会生活,抑制七情六欲买行达磨(法)的规定,那么,他就可以直观阿特曼的睿智本质,亲证梵和我同一,从而获得解脱。

cjysy 发表于 2022-2-4 15:20

本帖最后由 cjysy 于 2022-2-4 15:21 编辑

【具体说,在阿含教法中,是如何驳斥印度教梵我合一理论的?】

《相应部》
SN.12.17 /第288經
SN.12.24 /第295經

如果认为一切都是梵的自性,
那么:
苦是梵的自性所创造的吗?

如果是,
则梵的自性也是苦。

证得这样的苦之梵,
又有何意义呢?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对无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