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龍騰四海

请问居士持五戒能否証四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0-18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按您的说法,意思是不定,那木特乐的人们按照您的意思,证得阿罗汉的木特乐人是一定有可能受过五戒?这会不会有过失?推断范围太大的过失?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凤凰涅槃 发表于 2015-10-18 10:55
亲。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样子啊。
这段佛经就是指的外道的。不是你说的那样的。。。。“梵志婆私吒還是有可 ...

感謝您釐清婆私吒公案。

那麼問題來了,《備覽》的作者弘一大師不會無中生有,他所引用的【優婆塞受三皈五戒(近事)者,聞佛說法,得下二果,不證三四(阿罗汉果)】此文出自《義鈔》,其作者道宣律祖乃是漢傳律宗精通戒律的持戒高僧,有可能會沒看過百業經或大般涅槃經嗎,就算真沒看過,那麼律祖所謂「五戒居士不証三四」之言應有其依據?我感到相當困惑啊。

解釋時如果嘗試用「這裡所謂五戒居士近事者,廣論指的是正法時期可證三四,備覽指的是末法時期不証三四」這樣的說詞也有瑕疵,因為《備覽》裡還說了「得下二果」,這不會無中生有,所以如果我們要解釋為末法時期,變成必須找出末法時期五戒居士証下二果的公案,才能有力支持這種解釋啊。
发表于 2015-10-18 13: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水清月现 于 2015-10-18 13:56 编辑

http://dhamma.sutta.org/books/dhammapada-stories-dhammanada-08.html
这里有个公案:证阿拉汉果位最快的方法
发表于 2015-10-18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10-18 13:54
感謝您釐清婆私吒公案。

那麼問題來了,《備覽》的作者弘一大師不會無中生有,他所引用的【優婆塞受三 ...

学佛学佛,首先以佛的教言为本。祖师的说法也有合理性。
发表于 2015-10-1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10-18 13:54
感謝您釐清婆私吒公案。

那麼問題來了,《備覽》的作者弘一大師不會無中生有,他所引用的【優婆塞受三 ...

那麼律祖所謂「五戒居士不証三四」之言應有其依據?我感到相當困惑啊。
——————————————————————————————————
祖师指的是一般人,不是个案。比如吧,不说佛陀时代,五戒居士有几位能证悟到四果阿罗汉呢?
发表于 2015-10-18 14: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南山律在家備覽》宗體篇/文中提到【優婆塞受三皈五戒(近事)者,聞佛說法,得下二果,不證三四(阿罗汉果)。】——这是指一般情况

《菩提道次第廣論》深信业果/文中提到【近事(五戒)之身,亦有能得阿羅漢果(四果)者。】这个“亦”字,可能是指特殊情况。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4: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10-18 14:48 编辑
水清月现 发表于 2015-10-18 13:54
http://dhamma.sutta.org/books/dhammapada-stories-dhammanada-08.html
这里有个公案:证阿拉汉果位最快的 ...


感謝回覆。

《法句經》婆酰迦公案
【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发生海难,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丧生了。
……
佛陀知道婆酰迦的程度无法了解佛法,而且,婆酰迦刚才长途跋涉,骤然得遇佛陀,内心正雀跃不已,所以无法立刻接受佛法。佛陀不愿在这种情况下立即向他说法,而希望等他内心平静下来时,再向他说法,他也才能心领神会。但婆酰迦仍固执的恳请,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对他说:
「婆酰迦!当你看东西的时候,就只看见那件东西;听声音的时候,就只听见那声音;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是闻、尝和触那东西;想事情时,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婆酰迦如法奉行,同时因为全神贯注,他的过去善业现前,而证得阿拉汉果。
……
比库却怀疑怎么可能只听几句法语就能证得阿拉汉果。佛陀说:「法句或说法时间的长短与证果快慢无关。」】

這…婆酰迦真的很厲害,
但他還是有可能在出海落難前就已曾受過八關齋戒(近住)啊,《備覽》【受八戒(近住)者,亦証三四】
不要打我哈  ㄟ( ̄▽ ̄ㄟ)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4: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龍騰四海 于 2015-10-18 14:50 编辑

喔對對對,誠如樓上幾位大德所言,
備覽所謂「不証三四」大概是泛指總體一般情形,
廣論所謂「亦有能得阿羅漢果者」是專指特殊個案,
這樣解釋好像ok,感謝諸位哈。
 楼主| 发表于 2015-10-18 19: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還有師兄提出其他解釋如下:「漢傳戒律與藏傳戒律屬不同部派,所以承許可能不同。」

他的意思大概是,漢傳唯識與藏傳中觀,對羅漢果位的定義或許不同,所以對於「五戒居士(近事)能否證羅漢」的看法也就不同。好比唯識與中觀對於「羅漢能否證法無我」的看法也有所不同一樣。

不知上述解釋是否恰當?可有大德在「漢藏對羅漢定義不同」方面有研究,盼請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0 14: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經》婆私吒公案,他在善思佛語而証得阿羅漢果後,立即向佛請求出家。
《法句經》婆酰迦公案,他也是在善思佛語而證得阿羅漢果後,立即向佛請求出家。

這裡有個疑惑,既然已經證得阿羅漢果,那麼出不出家還有什麼差別,為何會執著於此相呢?
发表于 2015-10-20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10-20 14:53
《大般涅槃經》婆私吒公案,他在善思佛語而証得阿羅漢果後,立即向佛請求出家。
《法句經》婆酰迦公案,他 ...

证悟圣果了,更明白不能不做三皈依的仪式。
此仪式可以得到戒体,可以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
发表于 2015-10-20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说的:居士可以证四果。但是证四果之后,要不然现僧相,要不然就往生了。
发表于 2015-10-20 15:3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我以前也似乎看到说,证了阿罗汉的在家人,如果不出家,就要涅磐,不能过夜。不知道出处。
发表于 2015-10-20 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10-20 14:53
《大般涅槃經》婆私吒公案,他在善思佛語而証得阿羅漢果後,立即向佛請求出家。
《法句經》婆酰迦公案,他 ...

佛在《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中为我们详细分辨了誓受三皈依的功德:
佛在经中明确讲到: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够发清净心,言我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胜过供养三千大千世界如来两万岁无量倍数。
原文如下:
尔时世尊。复告阿难。且置一四天下一日月光所照之处。设复一千世界。所谓一千日月。一千四大海水。一千须弥山王。一千阎浮提。一千瞿陀尼。一千弗婆提。一千郁单罗越。一千四天王天。一千三十三天。一千夜摩天。一千珊兜率陀天。一千化自乐天。一千他化自在天。一千梵天。不相系属。各于千世界中得大自在。阿难。是名一小千世界。阿难。从一小千世界。一一数之满一千已。是名中千世界。阿难。从中千世界。复一一数还满一千。是名大千世界。阿难。如是合数总名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满三千大千世界中诸佛如来。譬如竹苇甘蔗稻麻。彼等诸佛世尊至真等正觉。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二万岁中。常以一切娱乐之具衣服饮食床卧汤药。种种奉施。乃至灭度之后。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伎乐缯盖幢幡香烛油灯。如是供养。于意云何。彼善男子及善女人。得福多不。阿难白佛。甚多世尊。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直能供养一佛世尊。满二万岁。四事具足供养恭敬。乃至灭度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皆以华香伎乐幡盖香油灯烛。一切奉施其福尚多。无量无边不可称数。何况满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如来。二万岁中常以四事供养供给。乃至灭度收其舍利起七宝塔。一一宝塔。各以华香伎乐幡盖及香油灯。种种所须悉皆供养。实得无量无边不可算不可数福德之聚。佛言。阿难犹不。如是善男子善女人。以淳净心作如是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所得功德胜前福德。百倍千倍万倍。不可算数言辞譬类所能知及。
发表于 2015-10-20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龍騰四海 发表于 2015-10-20 14:53
《大般涅槃經》婆私吒公案,他在善思佛語而証得阿羅漢果後,立即向佛請求出家。
《法句經》婆酰迦公案,他 ...

大方便佛报恩经

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白四羯磨得具戒不。
答曰。一切不得。若受五戒。先受三归。三归既竟乃得五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21:40 , Processed in 0.034061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