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zhongguan

请教宗义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20 10:44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藏《大宝积经》第一百一十二卷“普明菩萨会第四十三”

"譬如小芥子孔所有虚空;一切声闻有为智慧亦复如是。迦葉,譬如十方虚空无量无边;菩萨有为智慧甚多为力无量亦复如是。"
发表于 2015-8-20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gcuo 于 2015-8-20 10:53 编辑
种瓜得瓜 发表于 2015-8-20 10:34
关于自证的问题,法师认为不是所有的唯识师都主张自证,或者说,主张自证不是唯识正宗。但显然是没有充分理 ...

"自证不是必须的,寂天论师”鼠毒喻“就可以解决。"

听听他家意见:现今对往昔境识的忆念,并不能成立往昔有实有自证。鼠毒喻证明:现今的忆念,与往昔的自证,不成立因果关系,因此不能以现在有忆念,成立实有自证。。。。名言中若无自证,则自己不知道自己心里想什么、要想知道自己心情得通过问别人才能知道、自己不能证明自己有心、破坏境识名言,与法称菩萨所说有害,等。

发表于 2015-8-20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pengcuo 发表于 2015-8-20 10:52
"自证不是必须的,寂天论师”鼠毒喻“就可以解决。"

听听他家意见:现今对往昔境识的忆念,并不能成立 ...

请问您想说明什么?
发表于 2015-8-20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愚者 发表于 2015-8-20 08:56
【我觉得的确有理由把“所作”理解成所作所为,此处的所作在汉译本明明翻译为“所作事业”。我没有能力, ...

於自所行安立智故,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菩薩今住第七地,以所行智慧力故,勝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
对于上面的经文,大德赐教——是在讲前面的“所行”,后面的所作你可以理为所作所为,前的所行智慧的所行不是和后面的所作对应的所作所为的意思。
目前来说,我的理解在前面已经说明了:
第七地菩萨的所行由于安立智(智慧力)的缘故,超过了二乘的所行,我把两个所行都理解成了“所作事业”对应的所行。
大德理解为心识的自境(所行境),第七地菩萨的智慧的所行境当是二谛,也就是说经文应该是:於自安立智所行(二谛)故,出過一切聲聞、獨覺所作事業。
这样,容我仔细思考到底经文中是否有大德的所解读的意思。

发表于 2015-8-20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budgood 发表于 2015-8-20 07:24
《十地經》相關經文:

菩薩亦復如是,由初發心映蔽一切聲聞、獨覺,但由廣大增上意樂,非由自覺慧所觀 ...

  理解力实在太有问题。
  原经文(法尊法师译文,大同《八十华严》):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胜出一切声闻独觉。非以自智观察之力。菩萨今住第七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胜过一切声闻独觉所作

愚者114楼引用你的话:

  这样,他的所作所为就是一切声闻缘觉所比不上的。也就是说二乘的所行所作不比第七地,第七地菩萨的所行所做之所以超胜一切二乘,是因为第七地菩萨所具有的智慧。此智慧力为第七地菩萨的所作所为的所依故。
  个人认为这里强调是“第七地菩萨的所行(所行)超一切二乘的所作(所行)”。

  拥有小学三年级语文水平的人都看得出来,前句【以自所行智慧力故】中的【所行】和后句【胜过一切声闻独觉所作】中的【所作】完全是两回事。就连兄台自己都知道,【以自所行智慧力故】是因,【胜过一切声闻独觉所作】是果,可却偏偏要把还要把【所行】和【所作】这两个词拧巴在一起,【所行所作】【所作所为】【所行(所行)】【所作(所行)】,理解力之惊天地泣鬼神,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现在探讨【所行】的语义问题。其实愚者在114楼引用的经文已将【所行】的含义体现得很明白:

一、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者。謂一切聲聞獨覺無漏方便智。無漏正智。無漏後所得世間智等所行境界。是名煩惱障淨智所行真實。
二、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者。謂於所知中能礙智故名所知障。若真實性,是解脫所知障智所行境界。是名所知障淨智所行真實。
三、謂此青色如是眼識所行境界。亦是意識所行境界。故說青現
四、又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如是一切顯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識所行。眼識境界。眼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名之差別。


  当然,兄台看不见,继续把【所行】【所作】搅和在一起自说自话。现在兄台希望看梵本,梵本如下:

evam eva bho jinaputrā bodhisattvaḥ saha cittotpādena sarvaśrāvakapratyekabuddhān abhibhavaty adhyāśayamāhātmyena na punaḥ svabuddhivicāreṇa | asyāṃ tu saptamyāṃ bodhisattvabhūmau sthito bodhisattvaḥ svaviṣayajñānaviśeṣamāhātmyāvasthitatvāt sarvaśrāvakapratyekabuddhakriyām atikrānto bhavati |

  【所行】在此是viṣaya。这个词,通常被直接译成【境】。藏译:

ཀྱེ་རྒྱལ་བའི་སྲས་དག་དེ་བཞིན་དུ་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ཡང༌། སེམས་བསྐྱེད་མ་ཐག་ཏུ་ལྷག་པའི་བསམ་པའི་ཆེ་བ་ཉིད་ཀྱིས། ཉན་ཐོས་དང་རང་སངས་རྒྱས་ཐམས་ཅད་ཟིལ་གྱིས་གནོན་གྱི། རང་གི་བློའི་སྟོབས་ཀྱིས་རྣམ་པར་དཔྱད་པ་ནི་མ་ཡིན་ནོ། །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ས་བདུན་པ་འདི་ལ་གནས་པའི་བྱང་ཆུབ་སེམས་དཔའ་ནི། རང་གི་ཡུལ་ཤེས་པའི་ཆེ་བ་ལ་གནས་པས། ཉན་ཐོས་དང་རང་སངས་རྒྱས་ཀྱི་བྱ་བ་ཐམས་ཅད་ལས་ཤིན་ཏུ་འདས་པ་ཡིན་ནོ། །


  也是【境】。【境】是意译。就viṣaya的字面而言,它来自词根√viṣ(行走,行动,进入),所以法尊法师和《八十华严》把它翻成【所行】。这是直译。

  关于svaviṣaya(自境/自所行)和jñāna(智)二者的关系,可有两解。

  第一种理解,把svaviṣaya(自境/自所行)理解为jñāna(智)的对象,如《佛说十地经》:

《佛说十地经》卷5:“佛子!菩萨亦复如是,由初发心映蔽一切声闻、独觉,但由广大增上意乐,非由自觉慧所观察;今此菩萨第七地中,自所行安立智故,出过一切声闻、独觉所作事业。”(T10, no. 287, p. 557, b14-18)


  加了个【于】,把【自所行】理解为【安立智】的对象、处所,即svaviṣaya-jñāna为第七格前词依主释。

  第二种理解,把svaviṣaya(自境/自所行)和jñāna(智)理解为一回事,svaviṣaya(自境/自所行)就是jñāna(智)。换言之,svaviṣayajñāna是持业释,【自所运行的智慧】。

  例一,藏译,རང་གི་ཡུལ和ཤེས་པ之间没有任何格助词,尤其没有加表示【于】的ལ。

  例二,《六十华严》和《佛说十住经》,基于二者同体,干脆把【境/所行】省去不翻。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5,《十地品第二十二》:“初发心时,胜于二乘,以发大愿,深心清净故,今住此地,以智慧力,胜于声闻及辟支佛。”(T09, no. 278, p. 562, b9-11)
《十住经》卷3:“诸佛子!菩萨摩诃萨初发心时已胜一切声闻、辟支佛,以发大愿、深心清净故;今住此地,自以智力故胜。”(T10, no. 286, p. 518, c12-14)


  若兄台选择第一种理解,那么,由于第七地菩萨对自己的【境/所行】安立了智,所以他的【所作所为】才超胜声闻独觉。这不是非常支持应成派的理解嘛?

  若兄台选择第二种理解,那么,第七地菩萨正是因为自己【所运行】的智,所以他的【所作所为】才超胜声闻独觉。这同样可以支持应成派的理解嘛。

  且不讨论这段话到底是要支持应成派的理解还是唯识宗的理解,兄台基于【看到两个词长得有点像,就混淆一气】的这种超强理解力,所写出的洋洋数万字论文,实在是没有多少信服力嘛。  

发表于 2015-8-20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harrypotter 发表于 2015-8-20 09:24
坦率地讲  你始终不肯认真深入论典,也不肯理解对方在说什么,一味用 电子表的知识去套用在机械表上。这一 ...

我完全可以承认广论学的太差了,算是比较找的得到四家注的电子稿,严格保密,没有怎么看,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出版。广论在佛学院有开,没有学止观部分。大德如此确定地说,我不得不承认无真是学得太差了。

另外,大德关于所破量的观点,我会格外注意,本来怀疑同样的破法是可以用在佛教量论上,但没有确切的证据,大德那般说,大概可以确定了,是可以用在佛教量论上。

没有读的,我研读,研读后,如果有人提出应该依止格西或仁波切等学习,或还有提出其他,总之,是否,只要对于应成观点有异议,表示不理解就会换来这种指责。不过,我不反对赐教,感恩您的赐教。只是,目前愚钝,实在不懂哪里误解了‘破离一多因“?
发表于 2015-8-2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budgood 发表于 2015-8-20 11:08
我完全可以承认广论学的太差了,算是比较找的得到四家注的电子稿,严格保密,没有怎么看,因为那时候还没 ...

  【月称到底否不否定量论】,这对于你的论文而言是极其关键的问题。坦率地说,光囫囵吞枣地读一遍《入中论》,不管是谁,十有八九都会得出【否定】的结论。然而,假如只是随便说一说,写一写,那你不看《广论》也罢。可你这是在写硕士论文。从学术的标准看,凡前人在同一主题上所做过的研究,都应该被纳入参考。更何况关于【月称到底否不否定量论】这个问题,宗大师在《广论》里花了极大的篇幅来讨论,纠正当时西藏流行的误解,并在历史上构成了重要的影响。这样一个连西方学者都十分注意的重大理论点,如果在论文里,不要说专门讨论,连涉及都没有涉及到的话,光是谈自己的看法,自说自话,这论文就是不合格的。
  和你的论文质量有关,肺腑之言,还望接受。至于那一段文怎么看,怎么学,那是你自己的事。
发表于 2015-8-20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budgood 发表于 2015-8-20 11:08
我完全可以承认广论学的太差了,算是比较找的得到四家注的电子稿,严格保密,没有怎么看,因为那时候还没 ...

离一多因 不是 N 个不同的人看一个东西 的前提下讨论的, 是 同一个人 观察 有分 和 支分 时候进行抉择的。此复须辨析 此因的 周遍和 宗法在何等前提下才是正确。

当然你如果说 那个压根就是错的, 很明显哪里哪里错了,那么请想一下是历代大德以此因立论 但有错的可能性大,还是 阅读者未能理解其所破和前提 而以为出错的可能性大。毕竟传说里面 月称和 月官辩论往复七年。就算错了,如果错得那么明显的地步, 月官还要七年搞定,那月官菩萨的智商也不是那么高是不是?
发表于 2015-8-20 11: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8-20 11:36 编辑
礼进 发表于 2015-8-20 11:04
  理解力实在太有问题。
  原经文(法尊法师译文,大同《八十华严》):

诸佛子!譬如王子生在王家具足王相,生已即胜一切臣众,但以王力,非是自力。若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
初发心时,以志求大法故,胜出一切声闻独觉。非以自智观察之力。菩萨今住第七地,以自所行智慧力故,胜过一切声闻独觉所作

这段哪怕不对了梵文藏文看,对了所举比喻,对了上下文看,明显是智力超胜的意思。否则前面说“志求大法”就已经这方面超过声闻独觉后,多扯一句“非以自智观察之力”,和下文有何关联? 和所举王子之喻有何关联?

因为菩提心超胜=以王力胜; 非以自智观察之力=非是自力
很明显,  以自所行智慧力故,胜过 = 身长大艺业悉成,乃以自力超过一切

真让人捉急啊。。。
发表于 2015-8-20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进 发表于 2015-8-20 11:19
  【月称到底否不否定量论】,这对于你的论文而言是极其关键的问题。坦率地说,光囫囵吞枣地读一遍《入 ...

感恩大德赐教,《广论》相关内容会拜读,增入论文中。
发表于 2015-8-20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udgood 于 2015-8-20 12:44 编辑
harrypotter 发表于 2015-8-20 11:22
离一多因 不是 N 个不同的人看一个东西 的前提下讨论的, 是 同一个人 观察 有分 和 支分 时候进行抉择的 ...

大德,我真的迷糊了。您赐教说:离一多因 不是 N 个不同的人看一个东西 的前提下讨论的, 是 同一个人 观察 有分 和 支分 时候进行抉择的。此复须辨析 此因的 周遍和 宗法在何等前提下才是正确。

问题是对于胜义谛离言自性,由于根本智离分别,,哪里还会去分别有分 和 支分 进行抉择,哪里还会去辨析因的周遍和宗法什么的?这个离一多因对于根本智和胜义谛有什么用?抉择证空性不是根本智还是能抉择根本智不能证空性?如果对于根本智和胜义谛都不适用,怎么拿来破离言自性?
  恳请大德解惑!
发表于 2015-8-2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礼进 发表于 2015-8-20 11:04
  理解力实在太有问题。
  原经文(法尊法师译文,大同《八十华严》):
  

多懂几门语言大有好处,感恩大德赐教。
发表于 2015-8-2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8-20 13:23 编辑
budgood 发表于 2015-8-20 12:42
大德,我真的迷糊了。您赐教说:离一多因 不是 N 个不同的人看一个东西 的前提下讨论的, 是 同一个人 观 ...

有闻思修 观修空见,串习增上 最后才能现证空性 到圣者。若如汝言,佛地无分别心,故为修此当从今开始全不作意,如此汝闻思唯识典籍也成无用,唯识以多理抉择破斥有部经部的极微也成无用?以彼皆是以分别心抉择故!唯识自家也立四种胜义,除却 胜义胜义 是圣者亲证境界, 其第三胜义 也是通过分别心了解的 假名胜义谛。

若照你说, 凡夫应无现证空性之引导方式,以凡夫非圣者不能现证空性,汝又不承认以 义总 之门了解空性为引导,渐令串修成就现证之故。如此,凡夫应不能成佛,以彼不能成为圣者之故。 如此应无五道十地之建立,应无佛果可成。。。极大乱言
我猜想是被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的说法误导了。应说:比量能不能了解空性?答曰能! 能不能如现证那般清晰地不通过义总的方式了解空性?答曰不能! 否则汝当许汝不能通过比量了解汝三百年前的爷爷的N次方为男人, 因为汝不能如当下面对面见他一般通过现量了解他是男人一样。
发表于 2015-8-20 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udgood 于 2015-8-20 13:28 编辑
harrypotter 发表于 2015-8-20 13:17
有闻思修 观修空见,串习增上 最后才能现证空性 到圣者。若如汝言,佛地无分别心,故为修此当从今开始全不 ...

大德似乎没有明白我在说什么,我是说离一因多怎么可能破的了唯识宗安立的胜义离言自性,如果离一因多只是世俗分别观察,根本伤害不了不根本智,伤害不了空性,压根就是一个世俗层面,一个胜义谛。世俗怎么可能能否定胜义谛,这点想不通,无法理解。

唯识宗安立的胜义离言自性终究是根本智现证的真如,此胜义离言自性到底是道的所破,还是正理的所破?如果都不是,那还要破——让人如何理解?
发表于 2015-8-20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8-20 13:38 编辑
budgood 发表于 2015-8-20 13:21
大德似乎没有明白我在说什么,我是说离一因多怎么可能破的了唯识宗安立的胜义离言自性,如果离一因多只是 ...

照你这样讲,可以推出:见道修道根本无分别智不需要由量抉择,就能出生。那么《摄大乘论》所谓“加行无分别智”就纯属多此一举了嘛。同理,世亲在《二十论》中广依众量抉择境空,就纯属多余了嘛。

外道也许 神我 自性 是胜义谛,凡夫不见。如此,外曰此是我宗胜义谛事,汝分别观察是世俗事,于我不转。当云何答?

若能解汝自宗事,自能解了此处之事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4 21:31 , Processed in 0.037764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