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zhongguan

请教宗义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8-18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醉了。关于《十地经》那段文字居然还要再讲第三遍。如果不是在下表达能力实在太差,恐怕就是您理解能力堪忧了。无论是以上哪个理由成立,恐怕这样的讨论也没有进行下去的意义了。我试试再说一遍吧,如果您还是不能理解,那我也只能就此打住了。

为何菩萨在第七地超胜、如何超胜,这些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自然有解释,然这并非是问题的焦点,请您勿顾左右而言他。问题的焦点明明是在于——菩萨在初地时并不能以智慧力胜过二乘人。
因为您也认许菩萨在初地就亲证了法无我,若声闻圣者并不能证法无我,则已经证知法无我的菩萨其智慧如何会胜不过不知法无我的声闻?因此可以推断,声闻必然也须证知法无我。

这里面的法无我,如中观应成派所许的则就是法无自性。又若不能通达法无我,则也不能通达人无我,亦不能断除烦恼而得解脱。如是并非仅仅是某些声闻方知法无我,而是一切声闻圣者皆应证知,乃至一切三乘圣者皆应证知。此亦《金刚经》所谓“一切聖者,皆以無為法之所顯現。”

又声闻和菩萨虽然同证空性,当然也有其差别。由于二者发心的差别,故而声闻为自解脱故唯以略理通达,而菩萨为调伏一切众生故乃以广大慧无量正理通达。乃有此等差别,然其慧所通达之空性并无二致。

又执得果之我实有乃是我执,执果或眼等诸行实有乃是法执,其行相无别,唯依处不同。此中实有皆谓执自性有,言无我皆谓无自性、空性。皆俱如前述中观应成见所许方顺经意。

如是,由于有情不能如实了知空性真理,故而流转生死;反之则能得涅槃解脱。依中观应成派所解,此方是经中所谓“依如来藏故有生死,依如来藏故得涅槃”、亦《楞伽经》中“依如来藏故,有世间涅槃苦乐之因”的究竟意趣,也是《宝性论》中解释“无始世来性,作诸法依止,依性有诸道,及证涅槃果”一颂的意趣,同样也是《中论》中“业惑依分别,分别依戏论,戏论依空灭”的意趣。

然有些众生非堪承受此甚深空理,或不解而谤大乘、或错解而执断空,为此佛乃说唯识法相之教,先不教以如来藏空性为依止,而言自性有的有为法阿赖耶识为依止,渐次引导所化趣入真实。故《楞伽經》說:“譬如醫生非隨自樂從各病者而給諸藥,是須隨順病者病相,如是大師宣說唯心,亦非自樂,是隨所化意樂增上。”又云:“安立唯有心,故我說無生。諸法無外義,心亦不可取,離一切見故,是爲無生相。”此乃顺瑜伽行中观派同样依《楞伽经》所建立宗趣。

说到这里,我觉得还有个问题应该为您指出——您似乎颇有重经轻论的思想存在。您因“佛不会自语相违”,故而重以经为依凭。然而实际上佛为了引导不同根器的化机,常常会有相违的说法,乃至一经之中容有多义,如唯识和顺瑜伽行中观派皆依《楞伽》而立宗各异,又如各宗对《密严》中阿赖耶及如来藏的诠释也不相能。即使经文解释或无异议,然也不能以其说了义即许为了义,因为此亦或仅是针对下机的方便罢了。正为此故,乃有上下诸宗义的建立,亦乃有智者以四悉檀、四秘密四意趣和三察清净等等对佛语进行辨析。故而如此种种何者究竟,只有随顺诸智者,以正理抉择推求乃能分辨。因此欲舍诸智者论典而求如来真实意者,实恐是如宗喀巴大师所言那样“生盲無牽導者而往險處”罢了。
发表于 2015-8-18 1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漢傳是重經的,所以上邊一大堆看來看去,也像是說宗喀巴大師不懂唯識,不止於相確。
发表于 2015-8-18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wu

本帖最后由 budgood 于 2015-8-18 22:39 编辑
harrypotter 发表于 2015-8-18 10:39
说来说去, 还是所破太窄 一节所说的东西。

唯识不承认名言自性,但承认有 离言自性。 虽然许阿赖耶识 ...

大德赐教说:唯识不承认名言自性,但承认有 离言自性。 虽然许阿赖耶识是无常,故不同 梵我, 但月称宗见指出:若许有那种 非唯分别安立的离言自性, 则纵然自许 是无常之法,然由有此自性故,故有时位无变 之过失,故自语相违。所以纵然宣称 并不相似, 仍不能遣除过失。
所謂“唯分別安立”用唯識術語表述為識所變,各識變現自識的相分為自境。唯識宗所許的空性不是識所變的相分,后得智可以變現出空性的相(變相觀空),但是所變的空性的相畢竟不是真正的空性。如果空性也是分別安立,那麼就意味著分別識可以變現出空性,從而分別識就能親證空性,不需要二現隱沒證空性。
月稱將勝義諦定義為「此是最勝而又是義,故名勝義。唯此是諦,故名勝義諦」。解釋爲「此勝義不以他爲緣,常自寂滅,是諸聖自內證,超越一切戲論,不可示不可知」,並引用了《中論》第十八章第九偈:「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中論》卷3,大正藏,第30冊,第24頁上。作爲根據。
那麼,寂灭无戏论無異無分別的空性,離言絕慮的勝義諦對於應成派而言也是分別識所的安立嗎?而,在承許佛見真實的情況下,如果承許佛的現量所顯見的法的自相,比量所顯見的共相是法所具有的性相。考慮到應成派宗義,法的性相只能是以唯名言安立而有。如果承許彼等性相是法所具有的,並且能夠為心識所認知到,也就是不唯分別安立,終究還是「自相有」。一些应成论者宣说彼等性相的确是法所具有,但不是「自相有」,并不感觉其中有矛盾之处。是否自續派許法具有行相,且為量識所顯見就是「自相有」,應成派承許法具有行相,且為量識所顯見就是唯分別安立不是「自相有」



发表于 2015-8-18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 发表于 2015-8-18 12:54
文都超级的长,文字又很深奥,实在要花费好多时间,真是头疼。还希望发文的楼主,和支持论文的师兄能够简短 ...

个人脑筋有时不好使,高材生也不敢说,不才。欢迎您赐教。

唯识宗同样承许无自性,以三无性解说无自性。唯识宗的安立同样是以无自性为基础。
  
所谈讨的问题是无自性是缘起法的共性,不是导致缘起法不同的原因,不是导致缘起法所观待的条件不同的原因。

此中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灭为什么为有事?需要因缘条件支撑才能为有事。
在承许缘起的情况下,如果不承许需要因缘条件支撑,所谓灭为有事,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所探讨的终究是业力凭什么延续而能感果?个人认为应成派这个安立,难以否定阿赖耶识。因为,必须要承许需要因缘条件支撑。唯识宗宣说阿赖耶识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应成派需要证明阿赖耶识不是所需要的因缘条件,但没有给出相关证明。应成派的灭为有事要去否定阿赖耶识,但是由于没有证明灭为有事成立的因缘条件不需要阿赖耶识,所以,需要阿赖耶识的前提还摆在那里或者说成立着。所以,应成派的论证有内在的逻辑问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不是这里。而是,唯识宗有经典和理证宣说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就不能造业,如果都没有业,何谈业果。应成派需要否定唯识经论中的说法。由于应成派承许唯识经典是佛说,充其量说为不了义。问题是宣说世俗谛的经典纵然不了义,不能证明所宣说的世俗谛道理不成立。比如,宣说业果的经典不了义,但不能否定世俗业果。应成派没有能否定唯识经典中佛关于有阿赖耶识才能有意识的言教,当然,应成派认为与意识异体的阿赖耶识不存在,但是,怎么证明不存在。还是使用了业灭为有事,不需要阿赖耶识也能感果。但是这点实际因为内在的逻辑问题而论证苍白无力。

《入中论》没有明晰具体观待什么缘,那就是说,唯识宗宣称观待阿赖耶识等,应成派并没有直接破斥。这种情况下,破斥阿赖耶识,唯识宗可以认为在破斥观待众缘,这样,就变成了破斥唯识宗的一方承许业力维系不待缘,业力自性自成。

  总之,允许成立灭为有事,问题是怎么证明灭为有事也就是业力维系不依赖于阿赖耶识。
  应成派的逻辑思路是:因为业无自性地灭,所以,业灭为有事,所以业力可长久维系直到感果,所以不需要阿赖耶识。  整个逻辑成立,至少要保证前提业无自性地灭,所以,业灭为有事成立。如果前提都不成立,那么结论所以不需要阿赖耶识也不能成立啊。

   唯识宗认为正是由于阿赖耶识在业果缘起中作用,所以,业才是观待于缘而无自性。这样,前提就无法否定阿赖耶识,结论无法否定阿赖耶识。

其实,也不能说唯识宗主张的业(灭)有自性,如果唯识宗承许业(灭)有自性,那么唯识宗就应该宣说业不会灭,非有为法。唯识宗没有做出如此的宣说。唯识宗认为业也就是身语意的造作是有为法,所以,会无常迁灭,但是迁灭后由于业所熏生的业种子存在,用业种子解释业力。业种子也是依赖于因缘的,依赖于阿赖耶识。

发表于 2015-8-18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budgood 于 2015-8-18 22:58 编辑
notwind 发表于 2015-8-18 13:41
真是醉了。关于《十地经》那段文字居然还要再讲第三遍。如果不是在下表达能力实在太差,恐怕就是您理解能力 ...

实在抱歉,个人才疏学浅,有时候脑筋短路。
您认为的理路是这样的:为何菩萨在第七地超胜、如何超胜,这些宗喀巴大师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自然有解释,然这并非是问题的焦点,请您勿顾左右而言他。问题的焦点明明是在于——菩萨在初地时并不能以智慧力胜过二乘人。




只能抱歉地说:唯识宗不承许“菩萨在初地时并不能以智慧力胜过二乘人”,虽然初地菩萨没有彻底断除烦恼障,但是唯识宗承许初地证法无我,不承许二乘证法无我,所以,初地菩萨在法无我智上超胜二乘。


这样,您后面所宣说的“若声闻圣者并不能证法无我,则已经证知法无我的菩萨其智慧如何会胜不过不知法无我的声闻?因此可以推断,声闻必然也须证知法无我。”不是唯识宗所能承许的。前提“菩萨在初地时并不能以智慧力胜过二乘人”已不承许故。所以,目前这个问题上,您的理路的对于唯识宗缺乏效力。







大德赐教说——您似乎颇有重经轻论的思想存在。您因“佛不会自语相违”,故而重以经为依凭。然而实际上佛为了引导不同根器的化机,常常会有相违的说法,乃至一经之中容有多义,


这需要证明佛关于阿赖耶识的说法是否是自语相违,比如《楞伽经》所阐述的阿赖耶识与《解深密经》所阐述的阿赖耶识相互矛盾。

大德赐教说——欲舍诸智者论典而求如来真实意者,实恐是如宗喀巴大师所言那样“生盲無牽導者而往險處”罢了。
关键是唯识宗没有舍唯识宗论典啊,唯识宗会承许应成派的论典,依应成派的宗义来解说唯识思想?当然应成派可以宣说:
諸唯識師於上述中觀宗心不忍可,不依佛意,唯隨自分別建立宗義,欲顯自教所說宗旨。
或許由於曆史錯誤,「諸唯識師」中的無著、世親在世的時候,月稱沒有出生。無著和世親不能傾聽月稱的意見來造論。所以,只能是依据对于唯识经典的解读等来造论。

至于,阿赖耶识与如来藏前面有探讨,若还不够,以后探讨。


发表于 2015-8-18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gary 发表于 2015-8-18 17:51
漢傳是重經的,所以上邊一大堆看來看去,也像是說宗喀巴大師不懂唯識,不止於相確。

探讨法义,对事不对人,只是探讨相关的说法。
发表于 2015-8-18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notwind 发表于 2015-8-18 13:41
真是醉了。关于《十地经》那段文字居然还要再讲第三遍。如果不是在下表达能力实在太差,恐怕就是您理解能力 ...

就看明白了您这段!顶一个!
发表于 2015-8-19 0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愚者 于 2015-8-19 00:40 编辑
budgood 发表于 2015-8-18 21:53
大德赐教说:唯识不承认名言自性,但承认有 离言自性。 虽然许阿赖耶识是无常,故不同 梵我, 但月称宗见 ...

1【所謂“唯分別安立”用唯識術語表述為識所變,各識變現自識的相分為自境。唯識宗所許的空性不是識所變的相分,后得智可以變現出空性的相(變相觀空),但是所變的空性的相畢竟不是真正的空性。如果空性也是分別安立,那麼就意味著分別識可以變現出空性,從而分別識就能親證空性,不需要二現隱沒證空性。】
-----------------------------------------------------------------------------------------------------------------------------------------------法師!在下覺得你不但不了解應成,還不太了解“自宗”的唯識。其他也不想多說,引幾段唯識論著的文,望法師好好學習,不要急于想著如何破他宗的事情,先將自宗的理論搞搞清楚。人家貼子里講的是“唯分別安立”,法師不要在唯識書里看到XX“唯分別”,XX“唯是分別”,就以為“唯分別”就是“唯分別安立”。講的不是一回事了!

一、《成唯識論秘演》:“疏。如實義至名為自相者。總明因明自.共二相。唯分別心安立等者。方名共相。若非安立縱五蘊上空.無常等皆名自相。一一各附自所依蘊不通餘故。即無常等亦名實義。異彼分別心所立故 問經中二相其義云何 答五蘊等體名為自相。蘊上無常.苦.無我等名為共相。雖一一蘊無常等別。彼此相似以立共名。不說散心分別安立名共相也。故與因明所說不同 問初後二師義何別耶 答大意是同。廣略異耳。明經中意與前師同。唯敘因明有別前也。然疏中云彼因明論至與此不同者。並依佛地敘因明論二相之義。結與經別。經別之義同於初師更不言也。故佛地論敘因明已。而總結云此經不爾故不相違。”
二、《秘演》中提到的【疏:如實義至名為自相者】
“第三說如實義者。彼因明論立自共相。與此少異。彼說一切法上實義皆名自相。以諸法上自相共相。各附已體不共他故。若分別心立一種類能詮所詮。通在諸法如縷貫華名為共相。此要散心分別假立是比量境。一切定心離此分別皆名現量。雖緣諸法苦.無常等。亦一一法各別有故名為自相。”
三、《秘演》中提到的《佛地經論》相應文
“如實義者,彼《因明論》立自共相,與此少異。彼說一切法上實義,皆名自相,以諸法上自相共相各附己體不共他故。若分別心立一種類,能詮所詮通在諸法,如縷貫花,名為共相。此要散心分別假立,是比量境。一切定心離此分別,皆名現量。雖緣諸法[4]若無常等,亦一一法各別有故,名為自相。”

萬分請求法師靜下心來好好學習思考。
---------------------------------------------------------------------------------------------------------------------------------------
2【月稱將勝義諦定義為「此是最勝而又是義,故名勝義。唯此是諦,故名勝義諦」。解釋爲「此勝義不以他爲緣,常自寂滅,是諸聖自內證,超越一切戲論,不可示不可知」,並引用了《中論》第十八章第九偈:「自知不隨他,寂滅無戲論,無異無分別,是則名實相」[ 《中論》卷3,大正藏,第30冊,第24頁上。作爲根據。】

再友情提醒一下法師,這不是在講月稱論師對勝義諦的定義!所以在能學好“自宗”前提下,若有興趣來觀察敵宗,那么事先也是要把敵宗的理論好好學習一下。而不是自已看幾本書做自我的臆測。唯識宗的先祖,唐三藏大師的行儀是你應該學習的!請參考《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中關于三藏欲破正量部義時的態度。他老人家,在沒搞清楚正量部在講什么的情況下,可是不敢隨便開口的!而法師從您前面的一些論述上看,明顯大大的沒搞懂應成在講什么在表達什么。

最后,還請法師答應在下最后的請求------不要回复此贴。
发表于 2015-8-1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脑筋有时不好使,高材生也不敢说,不才。欢迎您赐教。
法师谦虚了,但是谦虚的人都好学,随喜一下。
唯识宗同样承许无自性,以三无性解说无自性。唯识宗的安立同样是以无自性为基础。
我对唯识不熟,请解说一下唯识三无性。
所谈讨的问题是无自性是缘起法的共性,不是导致缘起法不同的原因,不是导致缘起法所观待的条件不同的原因。

此中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灭为什么为有事?需要因缘条件支撑才能为有事。
在承许缘起的情况下,如果不承许需要因缘条件支撑,所谓灭为有事,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看法。

1、当然灭是观待因缘的,因为是无自性故
所探讨的终究是业力凭什么延续而能感果?个人认为应成派这个安立,难以否定阿赖耶识。唯识宗有经典和理证宣说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意识,没有意识就不能造业,如果都没有业,何谈业果。

《入中论》没有明晰具体观待什么缘,那就是说,唯识宗宣称观待阿赖耶识等,应成派并没有直接破斥。这种情况下,破斥阿赖耶识,唯识宗可以认为在破斥观待众缘,这样,就变成了破斥唯识宗的一方承许业力维系不待缘,业力自性自成。

  总之,允许成立“灭为有事”,问题是怎么证明“灭为有事”也就是业力维系不依赖于阿赖耶识。
  

   唯识宗认为正是由于阿赖耶识在业果缘起中作用,所以,业才是观待于缘而无自性。这样,前提就无法否定阿赖耶识,结论无法否定阿赖耶识。
2、法师认为只有这一句才破阿赖耶识识吗?入中论中所有破没有外境唯有内识的都是在破阿赖耶识啊。这一句的确不是证明没有阿赖耶识的根据,而是解释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话,业果应该如何成立。业灭亦能生果,因为无自性,这是成立的啊,如法师您所说是要观待因果啊,有什么不能成立呢?
3、法师您是学唯识的,阿赖耶识和意识怎么能有,没有意识就没有阿赖耶识这样的推论呢?无情法难道就不包括在阿赖耶识里吗?推翻了阿赖耶识怎么能代表连意识也不许。同理,难道推翻阿赖耶识,连因果都不许了吗?
发表于 2015-8-19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8-19 11:42 编辑
budgood 发表于 2015-8-18 21:53
大德赐教说:唯识不承认名言自性,但承认有 离言自性。 虽然许阿赖耶识是无常,故不同 梵我, 但月称宗见 ...

大德不敢。只是学了有限的各宗宗义,浅尝辄止之余,一点心得:同一个名相在不同宗派里面的解释是不同的,甚至表述一样的句子,在不同宗派里面的解释也是不同的——甚至在格鲁派内部不同札仓对名相的安立也有些出入。因此要准确理解自他宗派,最忌略知一二便拿来套在其他宗派上。典型的如“唯分别安立"在经部(因明为例)和应成,其意出入颇大(道次第略论里面已经解释了应成派的唯分别 唯名言 的"唯"简别的是什么, 不能理解为 什么)。”自相有”,各宗派的含义也有些出入,详见四宗要义讲记。

中观 和 唯识, 哪一门不是需要深入多部经论多载才能解了领会几分的? 不知法师钻研了多少年。我只知道宝僧法师为了自证分上唯识中观的攻难论争 已经在德国做了7,8年的研究,遍读梵藏论典。 对比整个中观 唯识,工作量显然多出许多。我敢断言: 只用一两年时间就做完的工作, 几乎不存在传世价值。但法师宏篇巨著,心力也颇费,这点要随喜。
论坛上水平良莠不齐,做学问似乎不应该从论坛入手。快餐式的问答,和沉下心来坐几年冷板凳深入论藏,似乎应取后者。

关于应成派怎么看待令他新生空见之际应该用自续论式还是应成论式的问题上,广论有一个很大的篇幅讨论这个问题:按应成派的见地,名言量共许有 声, 有缘起,但不承认有 自体成就的声和缘起。 所谓和对方不极成宗、因、喻,只是说成立因、有法等的标准和其他宗派不同:其他宗派是量到了那个 自相、自体称为“无错乱”,应成不承认那种“自体”,“本质”,因此名言中承认有声有缘起,但不认为显现出“本质”这一点是“无错乱”,在这个意义不共许有极成有法(没有双方都认可的不错乱识可以成立有法等)。有些细微之处才力有限不能表述精确,当直探原文。

另外一个建议:格鲁派解释系统里面的应成见, 和 宁玛派等等解释系统里面的”应成见“区别很大,有必要文章开头做一些界定

发表于 2015-8-19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8-19 11:40 编辑
budgood 发表于 2015-8-17 16:11
《入中論善顯密義疏》說:雖云余大乘經說有阿賴耶識,亦唯舉其名,未釋其義。審其文義,亦不許彼離六識身 ...

第三种解读意见:

虽云“余大乘经中阿赖耶识”, [彼论]亦唯举其名。。。。 审其[论]文义,。。。。。 且彼[论师之]宗亦是许外境者。。。

这里主要是对 zhes gsung pa  这种典型双引号的用法管辖的范围有些难解,一个理解是只管到“阿赖耶识”,另一个理解是管到“余大乘经”。但从藏文看,zhes gsung 后面的 唯举其名等等 被认作放在双引号里面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但之前两种解读意见里面,双引号的位置放得都不是很对头。
现在这样的解读, 是参考了上下文的文势是在引说无畏论师的宗见,而所谓许外境的“彼宗”当然不会是说唯识师,也不是说经文。

顺便发现尊法师译文这里后面少译了几句。


发表于 2015-8-1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给则生法师一个建议:直接去考察 离一多因 、 破四边生 的论证过程,关注最核心的,篇幅可以小很多。
发表于 2015-8-19 12: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定达 于 2015-8-19 12:03 编辑

      通常所说‘教文’包括经与论。《དུང་དཀར་ཚིག་མཛོད》ཤོག་གྲངས་༡༩༨༦ “ལུང་གི་ཆོས་གཉིས། བཀའ་དང་བསྟན་བཅོས། ”

     如果,无畏论师的《能仁密意庄严》中有“ཀུན་གཞིའི་རྣམ་པར་ཤེས་པ་འདི་ཅི་ཞེ་ན། ཡིད་ཀྱི་རྣམ་པར་ཤེས་པ་ཁོ་ན་སྟེ།云何此阿赖耶识?唯意识是——”的句子,那么,恰好证明理解为“(无畏论师)虽说到了别的大乘经中的阿赖耶识,但无畏论师只说了名,没有说义。”是错误的,因为这句话不仅说了名,还对阿赖耶识进行了识别。“ཐེག་པ་ཆེན་པོའི་གསུང་རབ་གཞན་དུ་ཀུན་གཞི་རྣམ་ཤེས་ཞེས་གསུངས་པ་ཡང༌། མིང་ཙམ་མ་རྟོགས་པ་ངོས་འཛིན་གསལ་བར་མི་སྣང་ལ།余大乘经中,说‘阿赖耶识’,亦唯举其名,未释其义。”中的“ངོས་འཛིན་释其义”,是指‘识别’。仅 “ཀུན་གཞིའི་རྣམ་པར་ཤེས་པ་འདི་ཅི་ཞེ་ན། ཡིད་ཀྱི་རྣམ་པར་ཤེས་པ་ཁོ་ན་སྟེ།”就是识别什么是阿赖耶识,况且‘སྟེ’字是引余词,估计下文还有解释。

     所以,理解为“連其它的大乘教文(大乘经)也僅僅提到阿賴耶識的名字,沒有解釋阿賴耶識的含義”,自以为更没有毛病。

     自己也不怎么懂,提点看法以供参考。
发表于 2015-8-19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harrypotter 于 2015-8-19 12:52 编辑
定达 发表于 2015-8-19 12:01
通常所说‘教文’包括经与论。《དུང་དཀར་ཚ& ...

看不懂楼上的。 你是找出了 无畏论师 的 原文了吗? 还是那段藏文 是你临时写的?
但此处如果夹入一段宗师自己对经文的评论,文势说不通,和上下文极无关联,而且引号的位置也不能从藏文得到印证。

此处所引的无畏论师的话,也不一定就是 密意庄严论 里面的。如此,所引的论里面没有明确宣说,但在 另外一部论里面得到印证, 也就说得通了
发表于 2015-8-19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蓝海 发表于 2015-8-19 09:51
个人脑筋有时不好使,高材生也不敢说,不才。欢迎您赐教。
法师谦虚了,但是谦虚的人都好学,随喜一下。
...

2、法师认为只有这一句才破阿赖耶识识吗?入中论中所有破没有外境唯有内识的都是在破阿赖耶识啊。这一句的确不是证明没有阿赖耶识的根据,而是解释如果没有阿赖耶识的话,业果应该如何成立。业灭亦能生果,因为无自性,这是成立的啊,如法师您所说是要观待因果啊,有什么不能成立呢?

種子熏習、唯識無境、識變等主要是依根本識建立。 唯識宗的緣起論以根本識爲中心,不許有根本識,將無法安立不離識的境(唯識無境)。所以完全認同月稱破唯識無境也是在破阿賴耶識。這裡,所探討的是【由業非以自性滅,故無賴耶亦能生,有業雖滅經久時,當知猶能生自果】直接相關的部分。

無自性不能保證一定能生果,燒焦的種子和種子都是無自性的,如果無自性就能保證發芽,那麼燒焦的種子就能發芽。已經感果的業和未感果的業都是無自性滅,如果無自性滅決定能感果,那麼已經感果的業一定就能再感果。


3、法师您是学唯识的,阿赖耶识和意识怎么能有,没有意识就没有阿赖耶识这样的推论呢?无情法难道就不包括在阿赖耶识里吗?推翻了阿赖耶识怎么能代表连意识也不许。同理,难道推翻阿赖耶识,连因果都不许了吗?

以慾界有情來說,唯識宗有理由認為因為第八識(阿賴耶識)攝持根身,這個生命才是有情,若無阿賴耶識就是尸體。尸體無意識。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故。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亦名爲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廣慧。阿陀那識爲依止。爲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 《解深密經》卷1,大正藏,第16冊,第692頁中。]

「阿陀那識爲依止。爲建立故。六識身轉……意識」說明沒有阿賴耶識就沒有意識。這句經文也確定不是「不許彼離六識身別有異體」或「是於意識上假立阿賴耶識之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0 02:31 , Processed in 0.036476 second(s), 13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