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鸿泥

某堪布:佛讲的空性,才是真正的空...在这种空性当中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3-7-2 23:47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这一句,再次强调了妙有空性中,没有色,受,想,行,识五蕴,说明五 ...

尊者是这样解释这句的:“空中”,在胜义的智慧当中,观察每一法的究竟性质,无法获得色、受、想、行、识等五蕴。
发表于 2013-7-5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gcuo 于 2013-7-5 11:16 编辑

尊贵的嘉瓦仁波切在《整合》中说过(大意),对于所观境,各方阐述没什么不同。延着这个观念,就个人听来的见闻,知道一方谈及中观时,说到几因,比如离一多因,大缘起因等。在阐述离一多因时,引用到《唯识二十颂》等破除极微(或称之为无分微尘)。

堪布在阐述过程中,前后都说明了些阐述背景,前面有师兄已经引用过来了,对于接引初学,尤其是带领做简单观修,一下把见解阐述到如何,恐怕初学连听都听不懂,还说什么尝试起修呢,。

另外《入行论》般若品中,依尊贵的麦彭仁波切所说,应成见为了义,但对于大多数生生世世以来没串习过应成了义见的凡夫来说,直接学修,根本做不到,这时候,自续单空就成了初学者进入了义见之前的正世俗梯。

基于几个原因,我个人觉得,堪布的表述,没什么不妥。同时希望阅读者,先适当了知不同传承讲教以及接引的路数。会好些。

至于谁有没有证悟到了义,那是别人的事,不可测,至于自己有没有证悟到了义,或者有没有对了义生起定解,那还是很清楚的,否则,就迷糊到一定程度了。
发表于 2013-7-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有自宗法师辅导时曾对学生讲到,在没有对二转般若生起一定见解之前,就学习三转如来藏法义,凡夫极容易落入实执,好象挂羊头卖狗肉。(大意)
发表于 2013-7-5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疆 发表于 2013-7-5 08:47
如果我的观点有错误,很想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可以给个机会吗?谢谢

个人不赞成, 并不意味着您的观点就是错误的.

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关系, 没有太多的时间讨论, 是我个人的问题, 所以只能请师兄原谅, 很抱歉.

对空性的理解, 文字不是唯一的依据, 义理才是主要的. 比如说, 汉传的法师讲"真空妙有", 宗大师说"如幻而有", 仔细的去研究背后的内涵, 是相同的. 般若的空性, 就是无自性的意思, 那说"本无", 是不是有相同的意趣呢?这是其一.

其二, 如果可以凭信的传记中,出现过传承师长的认可, 这不是一件普通的事情啊. 轻易的判断是不明智的.
发表于 2013-7-5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有名无实 于 2013-7-5 22:36 编辑

二谛说法。空中当然是求一法不可得。空中当然不能成立有。如果空中还认为有缘起,那缘起岂非自性有。缘起的成立不是以胜义观察而得见其有来成立。否则岂非应了宗大师所斥:"有则自性有,无自性则一切无"。
断见是断在不能成立世俗谛,所破太过是就世俗谛说的。
发表于 2013-7-6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年了,鸿老大还是没有改掉教训人的习惯,唉~~

这年头能对空性摸着点边的人没几个,就算是读了宗义的也一样,何必与其一般见识呢?
发表于 2013-7-7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龙吟 发表于 2013-7-6 21:07
这么多年了,鸿老大还是没有改掉教训人的习惯,唉~~

这年头能对空性摸着点边的人没几个,就算是读了宗义 ...

什么叫“与其一般见识”?师兄认为对空性摸着点边的人有几个?鸿泥管理员毕竟只是在学术上提出不同观点,不知师兄由合具备居高临下、指点江山的资格和能力,公然这样揶揄一位海内外公认的大德?这已经不再是狭隘的宗派执了,根本就是个人的基本素质出现了问题。上善管理员说的对,有些佛教徒在很多方面确实比不信佛者不堪,甚至不堪许多。
发表于 2013-7-9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春江水暖鸭先知。空性的认知是需要证得,并得到上师的认可。没有修定大乐从何而生?
发表于 2013-7-10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3-7-5 09:32
就问题论问题,就观点说观点,边讨论边思考、学习,对问题的认识会更加清晰。动辄把讨论牵扯上宗派,无疑 ...

我不是说你,我赞同你的观点,不过不是所有人都像你这么想的,我只是觉得至少大家都是佛弟子,最起码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合理的辩论是好事,激发大家学习的潜能,值得随喜!
发表于 2013-7-10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s250 于 2013-7-10 18:15 编辑

仁波切说过:“我們可以在經文中看到‘(上師)所作所為皆十全十美.’然而,這句話必須以釋迦牟尼說的話來解讀:‘先檢視我的教誨,然後才接受它.就如行家在買黃金一般,要看黃金成色,而不是看店家臉色.不要只因信任我,就接受我所說的所有事物.’”
堪布的论点遭到问难,这没有什么不合理的,不管是否为公认的大德。重点是不能逾越礼法的界限。几十个回合辩下来,末学也学到了很多。感恩。堪布本人可能也会觉得欣慰。各位师兄师长也没必要为此大动肝火哈~
发表于 2013-7-11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经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依般若智慧才能成佛。

我的个人理解:不用解释了,字面意思就是心经的意思,直接念就是了。怪不得汉传佛教出家人整天念经、念佛。好好认真努力学文言文的好处就在此,所以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猜测)。其实我上学时语文学的特差。
我觉得这个大明咒也许可以理解为汉传六字大明咒、大神咒为大悲神咒。(猜测)。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发表于 2013-7-1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生脱死的关键,仅供参考:

净界法师开示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跟这个故事蛮接近的。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天,诶!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而且今天没出来、明天也没出来…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怎么没下来吃饭?禅师回答说:是这样子,我入了三昧以后,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相现前,那天人…因为感动啊,帮我送供、供养,所以我现在不用下来吃饭,天人会送饭菜过来。这方丈和尚斥喝他说:你还是活在三界当中,你心中住在寂静相,心有所住,你就启动了生死的业力,你没有离开三界。这个禅师也是利根,一听就知道,他就把这个寂静相也舍掉了,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突破了!

    如果一个人,只想造慈善事业,那就不用要求这么高,你就住在相状,面对无量无边的差别,在尘劳中不断的活动,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虽造善业,心不安稳,这部分我们不谈。但是一个人修行---当他开始从差别当中,回归到平等,如果他有志于达到临终的正念,那一定要清楚---

    我们修行人越修行啊,他的对立相、差别相一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判断标准,没有例外。如果你学佛以后,你感到你心中的妄想越来越多、相状越来越多、对立越来越多,那你的修行方向走错了。因为你相状越多,表示那个什么?表示你生死业力越重,妄想打得很重嘛!你说:我怎么知道我修行进步呢?怎么知道呢?不是说你一天拜几拜佛、念几声佛号;那是资粮力,那不是根本啊!问题不在这里!你发觉你现在,别人讲一句话,甚至别人给你一个什么动作,你心中的相状越来越少。你这个人---系缚我们生死的业力,就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淡薄……

    你看我们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全部被死亡破坏掉,但是有些人可以很自在的跳出去,有些人被生死的业力再抓回来。为什么?当然事出必有因嘛!因为你平常就住在这个相状,住久了,心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如果你觉得──诶,我学佛以后,心慢慢平淡了、平静了,这就是功德相。我不敢保证你福报多大,但至少你容易离开三界。

    如果你学佛很久,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看谁都不顺眼,糟糕了!你走错方向了。你的修行错认消息了,不是这样修的,你的路走错了,你走上了生死之流。生死之流是越走---差别越大;涅槃之流是越走---平等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很容易判定的标准!我们常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你到那个超级市场去看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末法时代了。

    现在百货公司,你看那东西开始多元化了,以前东西单纯;一个东西多元化之后,它对你的妄想、执着的刺激越厉害。我们本身的善根就薄弱,本来就经不起刺激,但是那个差别的因缘,不断的刺激你,所以你的对立心、妄想心是越来越重…恶性循环。我们善根薄弱就容易堕到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又不断的刺激你产生对立,辗转增胜。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知道,这一条路不能走下去了,一定要脱离妄想---把心带回家,从差别的相状,回归到平等的法性。因为涅槃的门就是平等,生死的门就是差别。当你走入生死之门,那是无量的差别;你走入涅槃之门,那是平等的法性,这个是很清楚的。

    当然佛菩萨乘愿再来,他走入了生死之门,在整个差别当中,他跟我们不同,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随物转,就能转物。他是自在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首先:你一定要生起理观,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你要修《楞严经》的人,我建议你:遇到事情,你跟自己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要讲三次,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提醒自己啊,不要住在上面。阿赖耶识它不断的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的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是因缘的假相。

    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丢不丢归你,住不住归我——第六意识,这是操之在我。所有的对治法门---拜佛、念佛、持咒、忏悔…什么都好,但是你的根本,就是不能住在妄想,你住在妄想,你所有的修学法门,全都是有漏的!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就好像你的本质是沙,这个沙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它永远就是沙,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不可能嘛!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学佛的所求目标不同,你说我希望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那你不用修《楞严经》,人天福报不用修《楞严经》;但是你来生…只要有志于跳脱三界,比方说求生净土,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要脱离五阴对你的系缚,你这个《楞严经》这一关,你一定要跳脱过去——不随妄转,否则你临终正念做不到!
    我再提醒一次: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业力这一部分。它不会放过你,但是你也不要怕它,因为它是虚妄的,达妄本空,你不随它转,它拿你没办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念而念佛号、无念而念唵嘛呢叭咪吽
发表于 2013-7-1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他胜自 发表于 2013-7-11 11:55
了生脱死的关键,仅供参考:

净界法师开示

        师兄讲的在理,修有对境,说话也有对境呀!
发表于 2013-7-1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一种针对性的方便说法,有关这种分没有了的“空性”堪布说是“最浅的空性”:


~~~~

慧灯之光(1)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的微尘就不能再分了。又有人说: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最小微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中毫毛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象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13:42 , Processed in 0.03733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