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鸿泥

某堪布:佛讲的空性,才是真正的空...在这种空性当中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1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了生脱死的关键,仅供参考:

净界法师开示

    在禅宗有一个公案,跟这个故事蛮接近的。它说:有一个禅师,在僧团中闭关。他闭关的时候,一天吃一顿饭,他每天的中午都定要下来吃饭。有一天,诶!他中午没下来吃饭了,而且今天没出来、明天也没出来…连续两三天都没有下来吃饭。方丈和尚就觉得奇怪,就派一个侍者上去问问看,怎么没下来吃饭?禅师回答说:是这样子,我入了三昧以后,就有一种寂静的功德相现前,那天人…因为感动啊,帮我送供、供养,所以我现在不用下来吃饭,天人会送饭菜过来。这方丈和尚斥喝他说:你还是活在三界当中,你心中住在寂静相,心有所住,你就启动了生死的业力,你没有离开三界。这个禅师也是利根,一听就知道,他就把这个寂静相也舍掉了,第二天就乖乖下来吃饭了。方丈和尚说:恭喜你啊,突破了!

    如果一个人,只想造慈善事业,那就不用要求这么高,你就住在相状,面对无量无边的差别,在尘劳中不断的活动,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虽造善业,心不安稳,这部分我们不谈。但是一个人修行---当他开始从差别当中,回归到平等,如果他有志于达到临终的正念,那一定要清楚---

    我们修行人越修行啊,他的对立相、差别相一定越来越少,这是一个判断标准,没有例外。如果你学佛以后,你感到你心中的妄想越来越多、相状越来越多、对立越来越多,那你的修行方向走错了。因为你相状越多,表示那个什么?表示你生死业力越重,妄想打得很重嘛!你说:我怎么知道我修行进步呢?怎么知道呢?不是说你一天拜几拜佛、念几声佛号;那是资粮力,那不是根本啊!问题不在这里!你发觉你现在,别人讲一句话,甚至别人给你一个什么动作,你心中的相状越来越少。你这个人---系缚我们生死的业力,就越来越淡薄、越来越淡薄……

    你看我们临命终时……一切诸根,悉皆败坏;一切眷属,悉皆舍离;一切珍宝,不复相随。每一个人都要经过。我们到临命终的时候,所有的东西全部被死亡破坏掉,但是有些人可以很自在的跳出去,有些人被生死的业力再抓回来。为什么?当然事出必有因嘛!因为你平常就住在这个相状,住久了,心有所住,就被它所转!如果你觉得──诶,我学佛以后,心慢慢平淡了、平静了,这就是功德相。我不敢保证你福报多大,但至少你容易离开三界。

    如果你学佛很久,你心中的对立越来越重,看谁都不顺眼,糟糕了!你走错方向了。你的修行错认消息了,不是这样修的,你的路走错了,你走上了生死之流。生死之流是越走---差别越大;涅槃之流是越走---平等性越来越明显,这是很容易判定的标准!我们常说: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现在是末法时代?怎么知道?你到那个超级市场去看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末法时代了。

    现在百货公司,你看那东西开始多元化了,以前东西单纯;一个东西多元化之后,它对你的妄想、执着的刺激越厉害。我们本身的善根就薄弱,本来就经不起刺激,但是那个差别的因缘,不断的刺激你,所以你的对立心、妄想心是越来越重…恶性循环。我们善根薄弱就容易堕到末法时代;末法时代又不断的刺激你产生对立,辗转增胜。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知道,这一条路不能走下去了,一定要脱离妄想---把心带回家,从差别的相状,回归到平等的法性。因为涅槃的门就是平等,生死的门就是差别。当你走入生死之门,那是无量的差别;你走入涅槃之门,那是平等的法性,这个是很清楚的。

    当然佛菩萨乘愿再来,他走入了生死之门,在整个差别当中,他跟我们不同,那是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但不随物转,就能转物。他是自在啊!佛为法-王,于法自在。所以:我们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从差别当中回到无差别─—从假入空---把心带回家!我们一再强调---遇到事情,首先:你一定要生起理观,告诉你自己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

    你要修《楞严经》的人,我建议你:遇到事情,你跟自己讲三句话:第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二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第三句也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因为我们烦恼比较重,要讲三次,利根人讲一次就够了。你讲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提醒自己啊,不要住在上面。阿赖耶识它不断的释放感受跟妄想,这我们也没办法,过去生就是这样子─你不断的熏习累积的习气嘛,阿赖耶识它不会放过你的!修行就是现在跟过去协调,你不能住在过去,阿赖耶识它每一天都会放很多的状况给你,但是你能够做的,就是一件事情:不住!告诉你自己:我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何期自性,本自清净;它是因缘的假相。

    我们可以这样讲:阿赖耶识要不要把妄想丢出来,丢不丢归你,住不住归我——第六意识,这是操之在我。所有的对治法门---拜佛、念佛、持咒、忏悔…什么都好,但是你的根本,就是不能住在妄想,你住在妄想,你所有的修学法门,全都是有漏的!你今天住在妄想修学,就好像你的本质是沙,这个沙你不管用什么调味料去调它,用多高的温度去蒸它,它永远就是沙,不是说你加了调味料它就变成米,不可能嘛!当然我们每一个人学佛的所求目标不同,你说我希望来生变成一个大国王,那你不用修《楞严经》,人天福报不用修《楞严经》;但是你来生…只要有志于跳脱三界,比方说求生净土,要达到临终的正念、你要脱离五阴对你的系缚,你这个《楞严经》这一关,你一定要跳脱过去——不随妄转,否则你临终正念做不到!
    我再提醒一次:阿赖耶识不会放过我们,无量劫来烦恼、业力这一部分。它不会放过你,但是你也不要怕它,因为它是虚妄的,达妄本空,你不随它转,它拿你没办法。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11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念而念佛号、无念而念唵嘛呢叭咪吽
发表于 2013-7-11 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爱他胜自 发表于 2013-7-11 11:55
了生脱死的关键,仅供参考:

净界法师开示

        师兄讲的在理,修有对境,说话也有对境呀!
发表于 2013-7-11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是一种针对性的方便说法,有关这种分没有了的“空性”堪布说是“最浅的空性”:


~~~~

慧灯之光(1)

我们再接下来看拆剩的这一堆羊毛。对于我们的肉眼而言,一根细羊毛已经是观察的极限了,但还可以把这根羊毛切成很多犹如微尘般大小的段落。这其中的一份,已经不能称之为羊毛了。把微尘般的段落再往下分,直到尽头不能再分(即变成空性)为止,剩下的是什么呢?请注意,最后的结果是最关键的。将这极小的微尘一分再分,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吗?或者分到一定时候,就分不下去了呢?有人说:一直分到最小的微尘就不能再分了。又有人说:可以无边无际的分下去。我们认为此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请问这个“最小微尘”为什么“不能再分”了呢?   
我们知道六方的概念是东、南、西、北、上、下。那么,比发尖还细上千万倍的微尘,有东南西北上下吗?答案是肯定的。既然如此,那就表示还存在着更细微的六方,东方的东南西北上下,东方的东方也可以有东南西北上下……以此类推,六方的状况都一样,都可以分下去,到这个微尘不存在为止。

我们再从物质上来分析。请问,我手里这块手表是由多少个微尘组成的呢?如果说是无限的。那这一栋房子呢?也由无数的微尘组成。同样由无数微尘组成,为什么手表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会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别呢?请注意,我们这里说的微尘是一个单位,无论是手表或房子,所提及的微尘都是同一个单位。就好比我们平时用的计量单位“克”,不论东西的体积大小,重量都是用这一个单位来衡量,这样,才能使不同的东西在重量上有一个共同的标准。

   同样,无论是房子里的微尘或手表里的微尘,大小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知道十粒大米的体积比五粒大米的体积大,是因为大米的数量不同;那为什么同样含有无数的微尘,房子比手表大那么多呢?不同的大小是从哪来的呢?我们吃饭的时候,饭也应该有无数的微尘,那么这一碗饭就应该永远也吃不完。有人会说,胃口也是无限的。如果胃口无限的话,我们就会永远也吃不饱,而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可见,如果用无边际的微尘来衡量事物的话,一根毫毛和一栋房子一样,都含有无数的微尘。那么,显现中毫毛和房子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差距就不成立了。

转过头来,我们用有边际的概念来试试。有边际中所指的“边际”在哪儿呢?正如我们前面所述,东里还有东南西北,北里还有东南西北,这样分下去,恐怕不能分的那个边际,只有靠我们的意识人为地加以规定。而事实上,一个物质,由于它的总量是一定的,所以它是越分越小,直至达到微尘这样的极限。而所谓“分不完”的概念,是由于我们人的意识是无限的,只要我们任意识去无休止地思维,就永远可分。但是,手表体积是有限的,它越分越小,直到到达一个不能再分,再分就消失、失踪的地步。就象佛经上说的“微尘是没有形状和颜色的,至少无法用我们现在看到的形状和颜色来说明。”现在科学家发现的波粒二相性的“波”,其实也不过是个很粗的概念。我们所谓最小“不可分”的概念是指,如果再分,就消失了的状态。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它们明明是如此地空洞无物,但我们的眼里却确实存在着一切,这叫缘起性空。总之,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物质就会有分尽的时候,不可能永远分不完,只是时间的关系。
发表于 2013-7-11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谓无方分极微尘,即一切物质性存在的最小单位,它具有以下特点:最微小、不可再加以分割、实有存在、可积聚为粗大色法。

所谓的“方分”,即方向和处所,如上下前后作用东西南北等,实际上就是物理形状和体积。

那么无方分微尘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基本单位小到无法分割、没有体积,但是实有存在,而且可以积聚成世间万物。
于是中观师就逐步展开破斥,证实其不合理之处:

一、中观师破曰:若真如汝宗所言,此极微尘无有方分,则有积聚无穷也仍然无有方分的过失,比如虚空,其无丝毫方分,则积聚无穷虚空终不能成就色法乃至一粒沙子。

二、中观师继续破曰:若如汝宗所许,此极微尘为谛实有,那么,请问相邻两个极微尘聚合时,是各个部位同时、完全的互相弥合?还是有不同部位、次第接触的过程,如两块砖头相叠呢?

若二极微尘各个部位同时、完全互相弥合,那么则有此二微尘成为一个微尘,如此,则聚集无量微尘仍为一极微尘的过失,如此则失坏汝自宗所许,因此不合理。

若二极微相合时,不同部位有次第融合的过程,那么在甲极微尘刚刚接触乙极微尘的时候,它们是不是分位“已经接触的部位”和“尚未接触的部位”?如果是的话,那么此极微尘则可继续分割为“已接触”和“未解除”两个部分,如此,仍然失坏汝宗,因此不合理。

三、建立中观自宗:一切色法,都为毕竟空性中,以分别心执著而虚妄建立的缘故,如果承许从极微尘乃至须弥山,都是虚妄建立,那么由极微尘聚合为须弥山,在世俗名言谛上可以暂时承许,胜义谛中,则为远离一切有、无、既有既无、非有非无等一切执著的空性。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丝桐 发表于 2013-7-11 18:47
师兄讲的在理,修有对境,说话也有对境呀!


引导有深浅、说法要对机,这是一定的道理。但前提是要确保——走的是正路、说的是正法。堪布这里说的所谓的“单空”,显然已经漂流于佛教四宗宗义之外,比犊子部更加不堪。

“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堪布语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YYQHTY 发表于 2013-7-11 10:37
心经才是真正的般若智慧,依般若智慧才能成佛。

我的个人理解:不用解释了,字面意思就是心经的意思,直 ...

一个学佛的人沦落到以“个人理解”来“猜测”的地步,着实令人同情。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pengcuo 发表于 2013-7-5 11:14
另外《入行论》般若品中,依尊贵的麦彭仁波切所说,应成见为了义,但对于大多数生生世世以来没串习过应成了义见的凡夫来说,直接学修,根本做不到,这时候,自续单空就成了初学者进入了义见之前的正世俗梯。

方便的引导有如“梯之渐次”,朝着目标,由低至高,由浅入深,渐次增进,最后到达目标。梯外兜圈子、或跑到别的梯子上去,都未必是真正的“方便”,而是歧路、邪路,花费极大的努力,迂回曲折,最终却难以到达目的地;即便能,也空耗了许多光阴、多走了很多冤枉路。

另,请问你这里说的“自续单空”跟120楼堪布说的“单空”是不是一回事?这个“单空”的观点出自自续的哪一部论典?是怎么说的?
发表于 2013-7-12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3-7-12 11:26
一个学佛的人沦落到以“个人理解”来“猜测”的地步,着实令人同情。哈哈

谢谢,已经沦落到和地藏论坛的许多人快一摸一样了。
发表于 2013-7-12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3-7-12 11:42
方便的引导有如“梯之渐次”,朝着目标,由低至高,由浅入深,渐次增进,最后到达目标。但梯外兜圈子、或 ...


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发表于 2013-7-12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鸿泥 发表于 2013-7-12 11:42
方便的引导有如“梯之渐次”,朝着目标,由低至高,由浅入深,渐次增进,最后到达目标。梯外兜圈子、或跑 ...

不知所云之外,回复您的“另外”,我在上面说的自续单空,依据是全知麦彭仁波切《入行论般若品释净水如意宝》解释二谛时提到的自续单空,其文有:“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众生初始无机会生起离四边智,故首需产生仅以‘诸法胜义中无’所开出的心所妙慧,因此自续派一切论中对经论中遮色等所有一切,仅诠为遮实有的单空假胜义之义,进而亦不许单空为实相究竟之意。 如《中观庄严论》云:‘无有生等故,定无无生等。’”

以上引用宁玛自宗见解,仅提供文字信息而以。其他不涉及。
发表于 2013-7-12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说一个有意思的事,说是学着传承的教义,但其实还是以自己的水平仗量圣者的意图,试问,在未生起定解前,谁人不是?这可能就是俗话说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所以我觉得,还得有自之知明比较好,起码余地宽敞些,给因果留个退路。

另外,现在再看阿底峡尊者当年被称为皈依上师,想必当今时代,也非常需要。
 楼主| 发表于 2013-7-12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pengcuo 发表于 2013-7-12 13:23
米旁仁波切:“无始以来串习实执的众生初始无机会生起离四边智,故首需产生仅以‘诸法胜义中无’所开出的心所妙慧,因此自续派一切论中对经论中遮色等所有一切,仅诠为遮实有的单空假胜义之义,进而亦不许单空为实相究竟之意。 如《中观庄严论》云:‘无有生等故,定无无生等。’”

堪布:每一粒微尘都会如此消失,消失之后的状况是一片虚空,这叫作单空,是最浅的空性。

提到尊者,我就顺便讲讲尊者的故事。尊者传载,尊者从金洲大师学菩提心教授,视大师为恩德最大的师长。但尊者持中观见,大师持唯识见。大师知道尊者的见解跟他不一样,多次当面批评中观见,每当这个时候,尊者便边听边思维,最后,尊者依然认为还是中观见更加究竟,且每听一次,这观点便坚固一次。这便是“这位业果喇嘛”所示现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榜样!信敬师长,却不闻、不思师长的教导,这无疑是一种极端化的“信仰”。

另,很明显,你引文的“单空”跟堪布的“单空”是不甚一致。其他如“给因果留个退路”、“半瓶子晃荡”虚诈狡饰的言词,不值一辩。
发表于 2013-7-12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摔得越重越好
发表于 2013-7-12 1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engcuo 于 2013-7-12 17:12 编辑
鸿泥 发表于 2013-7-12 14:58
提到尊者,我就顺便讲讲尊者的故事。尊者传载,尊者从金洲大师学菩提心教授,视大师为恩德最大的师长。但 ...

  没什么可说了。戏论而以。各自珍重,各自努力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3 14:48 , Processed in 0.037927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