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57|回复: 5

代castlewu发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4-9-20 17: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FONT size=4>请问怎样才算达到了“菩提心“的修证要求,应注意什么问题?</FONT></P><P><FONT size=4>---------------------------</FONT></P><P><FONT size=4>请大家针对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如果是能依照经论就更好了,呵呵。</FONT></P>
发表于 2004-9-20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是初学,从祈竹仁宝哲的《甘露法洋》中,我略微领会到菩提心的含义,就我个人的理解,我以为根本就不应该想[怎样才算达到了“菩</P><P>提心”修证的要求]这个问题。<BR>我们最多只能考虑我们是否生起了菩提心,上师在《甘露法洋》中这样写道:“判断此心(菩提心)生起与否的方法,与判断出离心之准</P><P>则一致。我们修至日日夜夜不需要刻意便自然有此心量时,便可说是成功了。”请注意,这里上师说的是“如何判断此心生起与否”,而</P><P>不是说如何判断此心[达到修证要求]与否。这一点点不同,无异于是天壤之别。<BR>这里判断自己是否生起了菩提心,只是为了作为一个参照,提供可以进一步继续后面学习菩萨戒和六度四摄的标准,而不是一种达到或完</P><P>成了的认可。而且后面上师在著作中也说明了守护及增长发心的内容和方法,这就是提醒我们不要以为有了发心就万事大吉了;上师慈悲</P><P>,还特别提醒我们在誓发心仪式后,我们应每天六次发心,而且应令未来生不离菩提心之学处。这些都说明了菩提心的修证并不是一件适</P><P>可而止的事情,也不是一件可以达到或完成了的事情。这是和中观正见相适应的,以无我的空慧来抉择,在大悲的驱动下的一种生生世世</P><P>拔苦众生的决定力,当然这种胜义菩提心在开始可能难以领会,所以为了避免退失菩提心,才要每日六次发心、守护及增长之。<BR>最后我个人认为:出离心、菩提心和清净见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不可以截然分开。在这三者中出离心是土,菩提心是水和阳光,清净</P><P>见是根,三者相合才能长出智慧的树,普荫有情。所以我们完全可以不用呆板的按照道次第来修行,播种、施肥、灌溉虽然显示出前后的</P><P>顺序,但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想即使没有完全生起菩提心,也一样的可以布施、持戒、安忍、精进-----,一样可以通过多闻而树立正</P><P>见,进而止观禅修实证空性,到了一定的程度机缘成熟,知苦而坚固出离心,不忍而增上菩提心,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P><P>以上个人意见,欢迎批评指正。</P>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FONT size=4>菩提心有“胜义菩提心”和“世俗菩提心”之别。此中虽有多种不同,但发心之标准则许是世俗菩提心。真正生起此心即为发菩提心。此菩提心包括“度众生心”和“愿成佛心”两个方面,缺一不为菩提心。如《在严经论》云:“菩提萨垂心,二利大心生。”慈氏《现观庄严论》云:“发心利他故,希求正菩提。”发了菩提心,则为大乘行者,入菩提数。《菩提道次第广论》云:“若何时生起菩提心,纵未生余德,亦得安立为大乘人;何时离此,纵有通达空性等德,然亦堕在声闻等地,退失大乘”。又如《入菩萨行论》云:“发菩提心刹那后,诸囚系缚生死狱,然应称为善逝子。”意为发菩提心后,即使还在生死中流转,但已经可以称为佛子、菩萨了。是知菩提心乃大乘专有,凡小皆无。<BR>&nbsp;&nbsp;&nbsp; 真正生起菩提心并非易事,不是口里喊着度众生就是菩提心。阿底峡尊者昔曾依止金洲大师十二年,专修菩提心。往昔舍得弗发菩提心行菩提道,因婆罗门乞眼而退心。小乘圣果发心尚且如此艰难,况末世凡夫?近代大德能海上师赴藏学法,蒙康萨仁波卿传宗喀巴大师殊胜法流为二十八代,喇嘛多不服。康公曰:“能海是真正生起菩提心的人。”藏人方无言。于此亦可见,发菩提心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那么,怎样才算是真正生起菩提心呢?首先因菩提心之前导是大悲心,故应先明大悲心之生量。印度菩萨莲花戒论师于《修道次第论》中云:“若时犹如可意爱子,身不安乐,如是亦于一切有情,欲净其苦,此悲行相任运而转,尔时即是悲心圆满,得大悲名。”此说若见有情受苦,欲净其苦的悲心任运而生,就象对自己唯一心爱的儿子一样,方名悲心生起。试看末法众生能有几人具此悲心?看到别人受苦,因病去世,自己是否能象唯一心爱之子受苦死去一般痛苦?看到众生在生死中轮转不息,恒受无量大苦,自己内心是否感到焦灼不安?现今之学佛者,自己在三界火宅中尚不觉得焦急可怕,何况对一切众生?<BR>&nbsp;&nbsp;&nbsp; 然但具此悲心,仍非菩提心。要在此悲心之基础上,勇猛发起欲成佛并荷担度一切有情的增上心,方名菩提心,否则不名菩提心。因为上面说的悲心之量,二乘亦有。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乃大小乘共修之道。所不同者,二乘虽有慈悲心,但觉众生难度,内心怯弱,荷担不起度众生这重担。大乘则不尔。譬如一小儿掉进火炕,被火烧灼,痛苦不堪,众人但具悲心,痛苦流涕,但不去救度,其父则不顾危险,跳入火炕,将儿子救上来。此即悲心与菩提心之异同。如前论继云:“由修如是大悲力故,立誓拔济一切有情,愿求无上正等菩提,名为生起菩提心。”但此大菩提心发生之量,并非已达高层次之发心,乃初发心者之行相。《文殊师利问经》云:“于一切众生如父母、兄弟、姐妹、男女、亲友等,为彼解脱,得出生死,乃至令发三菩提心,勤起精进,随诸众生所需财法,一切施与,以此财法摄受一切众生……是名菩提初发菩提心。”《摄大乘论》亦云:“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此系佛与诸定量大菩萨所说菩提心标准,当依而解之。</FONT>
发表于 2004-9-20 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IMG src="http://www.gelu.org/bbs/images/Emotions/40.gif">,说的好!
发表于 2004-9-21 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P>我知道出离心生起的标准:修已于轮回胜事,不生刹那之希望,昼夜唯求解脱心,起时是出离心生。</P>
发表于 2004-9-22 19:39 | 显示全部楼层
<P>谢谢喜饶嘉措!</P><P>&nbsp;</P><br>[此帖子已被 喜饶嘉措 在 2004-9-22 19:54:56 编辑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19 05:26 , Processed in 0.03673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