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般若净土123

《分道扬镳》释龙相比丘尼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1 21: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赞叹法师,以前总以为慧灯元照师是一位比丘师父呢
发表于 2018-12-13 21: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灯元照 发表于 2018-12-5 22:01
以后人家搜我照片搜出来的都是这张,哈哈哈哈

http://www.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024&highlight=%CB%C4%B4%A8%C3%E0%D1%F4%B0%D7%D2%C2%E2%D6%BE%E8%D6%FA&mobile=2

曾有幸目睹法师照片,眉清目秀宝相庄严。
发表于 2018-12-13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伐折羅伊喜伐羅 发表于 2018-12-2 18:43
你自己都说了,文中的法师本人就是这个论坛的成员,人家如果赞成、随喜发布相关照片的话,自己不会发,还 ...

估计般若师兄突然发现和这位师傅有因缘什么的。般若师兄挂相片想法觉有点奇怪,或者也想见见那师傅大概
发表于 2018-12-1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永真 发表于 2018-12-13 21:11
http://www.gelupa.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8024&highlight=%CB%C4%B4%A8%C3%E0%D1%F4%B0%D7% ...

末学第一个想到是白度母形象。或者她有修白度母吧。
发表于 2018-12-1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灯元照 发表于 2018-12-5 22:01
以后人家搜我照片搜出来的都是这张,哈哈哈哈

这样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8-12-14 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慧灯元照 发表于 2018-12-5 22:01
以后人家搜我照片搜出来的都是这张,哈哈哈哈

怪不得我想为何我不认识这个照片里面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指月分道扬镳之出离心法义,没说要请大家吃饭、合影,不必攀缘,各自回家吧,吉祥如意。
发表于 2018-12-14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般若净土123 发表于 2018-12-14 12:24
法师指月分道扬镳之出离心法义,没说要请大家吃饭、合影,不必攀缘,各自回家吧,吉祥如意。

末学要和师兄攀缘,不和尼师攀。昨夜梦见般若师兄变成末学喜欢的影星了,奇怪哦。呵呵。附上师兄玉照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发表于 2018-12-14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多年前的故事,不知道般若师兄扯出来何意?呵呵,非常好奇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方向盘跑偏了,言归正传,再随缘学习一篇文章。

《能海上师的菩提道次第教育》释龙相

摘要:“菩提道次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修行核心。能海上师赴藏地学习后,将这一教法在汉地大力推广,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本文着眼于能海上师对“菩提道次第”的弘扬,以管窥能海法师的教育理念、方法和成果。
  关键词:能海法师菩提道次第教育

  能海上师乃开辟现代汉地佛教显密双修风气之一代宗师。他师从藏传佛教格鲁派被喻为日月二轮之一的康萨仁波切等大师学修,其教法在汉地佛教中独树一帜,有着极其深广的影响。他一生讲法、育人,都有一个鲜明的宗旨,就是学佛修行必须有次第。其中,又以藏传佛教格鲁派“菩提道次第”为其主要的教育依凭之一。因此,若要讨论能海上师的教育理念、方法及成果,就有必要考究他在“菩提道次第”教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卓越贡献。

  一、“菩提道次第”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修行核心
  现代著名的藏汉佛典翻译家观空法师曾将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学修体系准确地总结为:“格鲁宗(黄教)的教理方面,从显教说,虽大小乘都学,然其主要,是注重对《大般若经》、《现证庄严论》、《菩提道灯论》及《菩提道次第》等经论而学修。……关于格鲁宗的修持方面,从显教说,就是修出离心、菩提心、中观见及三学、六度、四摄等。从真言乘说,则提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都可以从金刚上师受灌顶后如法作闻思修。”
  菩提道次第法门,起于释迦如来。佛陀所说的《大般若经》,显说缘起性空深见之理,同时也隐含了广行道次第。这一隐义次第为弥勒菩萨的《现观庄严论》所阐发,进而由阿底峡尊者梳理成一部明确开示修行次第的名著,即《菩提道灯论》。《灯论》由阿底峡尊者传入藏地后,受到藏地缁素二众广泛而虔敬的崇信。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大师又在《灯论》的基础上,旁征博引,博采众长,著出了《菩提道次第广论》这部集道次第教法之大成的巨著。之后,他又为不擅广学者撰著了《菩提道次第略论》和《菩提道次第摄颂》。
  在格鲁派的经院教育体系中,以五大科(即现观、中观、量论、阿毗达摩和戒律)为教学核心内容,其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令学僧通过广泛的闻思而能理解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论》的内涵,并依之修行实践,实现圆满的自他二利。
  格鲁派的“菩提道次第”学修体系,远绍如来、弥勒,近承阿底峡尊者,统一三乘教法,为行者开辟了一条从凡夫次第修学成佛的显明大道。《菩提道次第广论》最初即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这一点:“此中总摄一切佛语扼要,遍摄龙猛、无著二大车之道轨,往趣一切智地位胜士法范,三种士夫一切行持所有次第五所缺少,依菩提道次第门中,导具善者趣佛地理,是谓此中所诠诸法。”
  其中共分三士道次第,由下而上,渐次增进。共下士道令行者思维人身难得、恶趣可怖,从而对三宝发起诚意皈依之心,止恶行善,力图避免浪掷今生,且来世仍能获得修学佛法的圆满条件。共中士道令行者在了达恶趣痛苦的基础上进一步深思轮回过患,以四谛、十二缘起之理发起无伪的出离心。在发起出离心的基础上,于上士道中更进而引导行者思维如母有情种种恩德,不可唯求一己解脱,不顾众生,从而发起大悲心及菩提心,真正趣人菩萨行。广行不能离于深见,故《广论》、《略论》又详细辨析中观应成正见,教授止观之法。以菩提心和空正见为前提,宗大师引导行者人甚深密法之道,力求以最短的时间成就佛果,以究竟的方便和智慧去圆满利益一切有情。
  可见,“菩提道次第”不是被用来寻章摘句当作学问而研究的,它是实修实践的法门,是格鲁派行者修行的根本核心,是戒定慧三学的完美整合,也是一切密法的修行基础。脱离“菩提道次第”,即使修习最高深的生圆二次第,也不过是雾里看花、水中捉月,最多获得些事业成就,若行差踏错,甚至难以避免落人恶趣。抓住了“菩提道次第”,就是抓住了大乘修行的命脉,显密一切成就都将不是空谈。
  继宗喀巴大师之后,格鲁派历代祖师又撰著了一系列“菩提道次第”方面的文论,其中重要者,诸如《速道》、《乐道》、《纯金》、《文殊口授》、《善说精髓》等等。
  在远赴藏地、依止格鲁派大德学习的过程中,能海上师敏锐地发现了“菩提道次第”这一核心教法将对汉地佛教学修者有重大意义,故而在回到汉地之后即开始大力推广。

  二、能海上师“菩提道次第”的教育实践
  在记录于1935年华北居士林的《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中,能海法师开宗明义地阐述了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的重要性:
  “‘菩提道次第’,即三十七道品,为修行的工具,若仅讲法相,则不能起作用。又西藏赞‘菩提道次第’名曰‘完全次第’。‘完全’者兼指显密言,‘次第’者指配合恰好言。次第之妙,惟修行人方能领略,其妙处如机器然,第一轮动,其余各轮皆动。”
  然后他又阐述了三士道互相之间的关联和依次第修习三士道的必要性:
  “此三士修法,不可偏废。以要言之,上士不离中下士所修法,否则无基础,既不知中下士修法,遇中下机,亦无以度生。……又不修下士法亦不能修中士行,连黑白业果未决定,下士之基础不坚也。现在许多修行不易成就者,原因虽多,最重要者,皆越中下士之行而不肯修。是以修行者宜首先修下士法,认定黑白业果,于其中间细细观察,了知缘生之法,能增长极大智慧,如此观察纯熟,直至大乘,行菩萨道时亦肯舍头目手足也。彼许多但言菩萨道而不能行菩萨行者,皆不观察黑白业果之过也,如能详细观察,不但能出离,且可渐渐得后得智,如佛之知处智力,皆是由昔洞悉观察黑白业果而然也。昔阿底峡尊者,当圆寂时弟子求开示无上玄妙殊胜法门,尊者但告以了知业果为要,不了知业果终属门外汉,欲求成佛无有是处。若能知业果,能信业果,能修业果,便是无上玄妙仍是自己的玄妙,不是门内的玄妙,故古大德成就,其功夫亦从下士入手。”
  可见,能海上师对“菩提道次第”有深刻的认识。
  根据隆莲法师所写的《能海上师年谱》和法尊法师的《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论》一文,1926年,能海法师于康定跑马山依止降巴格西学习《菩提道次第略论》。格鲁派特重传承,而能海上师的道次第传承即于此时起获得。到拉萨后,他又依止康萨仁波切学习了道次第法类。
  回到汉地后,1935年,能海上师于华北居士林宣讲《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1936年,于上海觉园班禅纪念堂讲经法会圆满已,能海上师旋即返回五台山,任广济茅篷方丈,开讲《菩提道次第科颂》。是年,他依据宗喀巴大师所著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而编写出了《宗喀巴大师显密修行次第科颂》(又名《菩提道次第科颂》)。除《菩提道次第科颂》外,能海上师又从《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译集出了一部《菩提道次第心论》,作为一种较《广论》稍简的道次第以教授弟子。惜此论未成完璧。
  能海上师一生中在全国各地多次宣讲“菩提道次第”,根据《年谱》,其中重要的宣讲法会还有:
  1937年在太原,应山西佛教会之请,讲“菩提道次第”。冬月,在成都举办法会,讲“菩提道次第”。
  1939年九月,应自流井佛学社之请,讲“菩提道次第”。
  1945年腊月,赴广汉龙居寺传戒,讲“菩提道次第”。
  1950年在上海金刚道场讲《菩提道次第心论》。
  1951年春,赴武汉讲“菩提道次第”。
  除了亲自宣讲外,能海上师又命得法弟子开示道次第。在他住持的净慈寺中,往往由高年级的比丘法师为低年级的学僧讲授“菩提道次第”。又如清定上师在其《无上大宝恩师能海老法师德行实纪》一文中回忆:
  “抗战胜利后,武汉信众来电要求海公上师去武汉讲经,彼时海公上师正忙于整理翻译材料,法务繁忙,无暇抽身,即命清定代师,去武汉讲《菩提道次第颂》,听众颇多,闻法后,皆大欢喜,对宗大师法教,虔诚深信。”
  “一九四七年在重庆安居圆满后,又奉海公上师之命,代其去南京毗卢寺,亦讲《菩提道次第颂》。”
  “一九四七年底到上海在法藏寺讲《菩提道次第颂》,听众甚多。讲经完后,上海僧俗信友,热情留我常住上海,俾可依止学法……”
  文中所说《菩提道次第颂》即能海上师编译的《菩提道次第科颂》。这部《科颂》被定为能海上师所创成都显密教法重镇净慈寺的必修教材。根据任杰先生回忆:“法师创建道场,总是首先讲授戒律(戒学),其次讲《定道资粮》(定学),然后再讲《菩提道次第科颂》(慧学)。这三学被定为近慈寺初学者的必修课本。”“关于近慈寺之家风,是戒、定、慧学修并重,显密圆融,先显而后人密的原则。……学事堂外来僧人,来去自由,要求住下者,必须考背三学,即《戒本》、《定道资粮》和《菩提道次第》(按:即《菩提道次第科颂》)三本书,方能人学戒堂。”
  为了培育僧才,能海上师依照修学次第的需要,在近慈寺创设了学事堂、沙弥堂、学戒堂、加行堂、金刚院,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修学系统。其中低年级要学《菩提道次第科颂》,高年级要学《菩提道次第心论》。加行堂及金刚院的上座法师又有讲授道次第的责任。道次第讲学贯穿了净慈寺僧众学修的全部阶段。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能海上师“菩提道次第教育”的卓效
  能海上师大力弘扬“菩提道次第”,在信众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首先,是听讲人数众多。
  昭通法师在《随侍海公上师回忆录》中说:“廿六年山西太原海子边佛教会,请上师讲经……讲的经是菩提道次第三张表,听众愈听愈多,有些是工人和官干等。”
  冯定戡在《怀念能海上人》一文中说:“卅六年在南京……还记得上人登坛开经这天,天气大好,经坛早已人满为患。大殿外贴的通报是写:‘恭请能海大师讲授《菩提道次第》。’这是一部根据宗喀巴大师传承的密法真谛,而为上人亲造的弘著。四众弟子一见,顾名思义,无不欢喜,只俟上人登座,普施甘霖。当夜七时开讲,上人登经殿,便万头攒动,瞻仰久已心慕的当代导师,也无不至诚欢喜念诵,如见庄严妙相,声震八部。”
  这只是两次法会的情况,其余宣讲法会之盛况也是可以想见的。
  第二,是听众获益匪浅,甚至改变了整个人生轨迹。
  1935年,能海上师在华北居士林宣讲《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清源法师在《一言之下、茅塞顿开》一文中回忆说:
  “一九三五年秋,听说有一位从西藏回来的能海法师在华北居士林讲经。听到这个消息,不知从哪里来的一般热气,冲破当时那种闭关自守的禁锢,每天步行往返于北城到西城的路上,风雨无阻,不知疲倦。每次我都是在未开讲之前到场,总是听到法师寮里传出经声和钤声,知道法师在念经,一股钦敬之心油然而生。正当法师升座开讲,从来也没有听过法师自称名字,使人了解到人的名字只不过是假名而已。第一次听到宗喀巴大师、‘菩提道次第’、听得入神,越听越爱听。有一次听到法师引用古人的那句话:‘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不觉毛骨悚然,始知和尚是要修行的,不修如何能度此身?修行先要明理,道理不明如何能修?于是打听到宁波观宗寺有教理可学,因此从来也没有出过远门的我,开始走上了求教学习的新征途,回想起来如果当时不听能海法师讲经,也不会有现在的我。跟我差不多同年龄的同学到现在一个也没有了。他们不听经不求学,只知赶经忏,作佛事,当一辈子哑巴,糊里糊涂的还以为会念经就是‘和尚’,什么也没有得到,得到的是一身业障。袈裟角下失却人身,真是太冤枉了。”
  冯定戡在《怀念能海上人》一文中说:“我皈依了几年,并无一点进步。自听了能海上人先后在南京、上海讲授‘菩提道次第’,我便大受启发,可说有点精进。其中可以申述的是我理解并深切体验了信佛就是要脚踏实地念佛,时时念、观想念,利己又利人地念,才能免于轮回。”
  第三,是“菩提道次第”在汉地获得了长期的弘扬。
  “菩提道次第”的教法不仅在能海上师生前获得了广泛传播,在他圆寂之后,其法脉中的弟子也仍然一直在宣讲道次第。除清定上师一生讲解道次第外,清海法师也在五台山圆照寺多次开讲道次第。隆莲法师讲授过《菩提道次第略论》以及《菩提道次第科颂》。浙江多宝讲寺智敏上师不仅讲解“菩提道次第”,并著有《(菩提道次第广论)集注》一书传世。目前,五台山诸多继承能海上师传承的寺院、浙江多宝讲寺等,也仍然每年都在进行着“菩提道次第”的教育。而这一切,皆肇始于能海上师。

  四、结语
  能海上师一生讲经弘法、著书立说,将格鲁派的道次第教法播撒于汉地。他的道次第教育,其影响之深远广大,不可尽数。八十多年来,在法尊法师等许多译师的艰辛努力下,包括《菩提道次第广论》、《略论》在内的格鲁派诸种道次第名著几乎皆已被译为汉文。我等行者,当珍惜这些丰硕的成果,继承能海上师等前辈大德的宏愿,令“菩提道次第”教法在汉地获得进一步的弘扬,并依之竭尽全力去实践!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释龙相:依止男性上师之女弟子的基本防护【不要跟和尚撒娇】
    看到留言以后,觉得有必要写写这个问题。
    其实女弟子依止女上师是最合适的。但很可惜的是这个时代女上师寥若晨星,就算有零星的几个,也轮不到一般女弟子依止。
    有经验的老居士可能不太会出问题。年轻女居士,刚接触佛教,不太懂规矩的,在初接触中青年男上师的过程中,要怎样保护师父和自己呢?有些西藏的年轻法师、仁波切去台湾,最后有些还俗,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女弟子的主动追求。一直呆在寺院里,没见过这阵势的,其实也难怪要心动。如果真的爱佛教,就应该爱师父。爱师父,不是要爱到抢回家去,而是应该自觉主动地规避错误。一个人出家不容易,修行不容易,把他引诱回世俗中去,那实在是真的很糟。何况和尚还俗能做什么?我经常说的,还俗卖烧饼?!其实一个和尚,他的主要魅力,说穿了就是那个法衣。脱掉法衣,他甚至比不上一个普通人,因为他既不懂赚钱,也没有社会生存能力。他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弘法利生,你去把他这个价值给破坏掉了,难道就是把他放在家里为你一个人念经?这有意思吗?
    当然,作为比丘,自己守住防线是第一要务。自己守得好,那谁也不能怎样。但作为女性弟子,尤其年轻——再加一条——貌美的,若有机会频繁地和年轻男上师接触,要怎样去做,也是很重要的事。有时候有的师父腼腆,不好意思直接呵斥,弄到最后就呜呼哀哉了也。

    第一件事,我亲眼所见:管好你的手。有的女孩子,不懂比丘是不能触碰女人的,讲笑起来,一高兴就把手搭到人家身上去了。如果是个普通男生,那其实很正常,也不能怪女孩子,现在男女交往早就没那么封建了。但比丘,他们是男性中的另类,你的手,不可以往他们身上放。我见到的这位师父,当即就比较客气地向这位女生指出来了:“请你以后不要这样做,我是和尚。”这就绝对正确。但如果一开始不好意思讲,这天长日久搭来搭去,不出事可能吗?所以第一件,就是管好自己的手。有事招呼异性师父,也不要去扯袖子。很难看的。
    第二件事,不可以单独去见男上师。一般来说,比丘师父在接待女众的时候是会讲明的:不要单独来见我。如果人家没有讲,那也应该自觉。最好是带男性同去。实在不行,带女性同去也可以。
    第三,如果实在没有同伴,而又很有必要去见师父,那么,记得把门打开,不要关门。来往的众人都看得见你们,青天白日,不会有什么流言蜚语。如果情况特殊,不合适开门,怎么办?开窗。把窗都打开,窗帘不要拉。总之,不能创造那种隐秘的单独相处的环境。在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其实打电话是最合适的,能不见就不见。
    第四,哪怕是拥挤的环境,也不要跟师父坐太近。半尺的距离无论如何总归是要的。
    第五,电话不要乱打,尤其不合适的是向比丘师父倾诉感情问题。这种事情还偏就屡屡发生。出家人既不能劝和,又不能劝离,这其中的尴尬其实真的只有出家人自己知道。感情不如意,找和尚,实在是不合理的。且这容易产生移情作用,到时候极难收拾。我是比丘尼,哪怕遇到女众来跟我讲夫妻不和之类,我也会明言:“出家人不管这个,对不起。”
    第六,和尚就是和尚,长得再帅,再平易近人,也还是和尚。管好你自己说话的方式,不要言语不庄重。不要跟和尚撒娇,跟和尚撒娇真的很诡异。
    哪怕你撞到的师父背地里真的是个不守规矩的不良比丘,你能把这些都做到,也不会出任何事。如果自己做不到,而这个师父还偏就不教,那,倒霉起来只好责任自负。你可以很开朗,可以说笑,可以用不着压抑你的性格,不必把自己搞得跟戴着假面具一样刻板,但,上述起码的事情一定要做好。这样做并不会妨碍你依止师父学习佛法。相反,不这样做,则很有可能毁掉你原本挺好的学法前景。因为一个持戒、正直的师父,不可能喜欢一个女弟子跟自己动手动脚,言语轻佻,更不愿意在大庭广众下破坏佛教的影响。如果这个弟子总是那样,那么疏远她是唯一的办法。
    记住:
    1,男性出家人约你单独到房间“谈谈”,哪怕理由再好,回答他:“不!”如果他伸手拉你的手,除非你正掉在河里,否则,不。如果他对你表演情圣那套,或者开低级下流的玩笑,你能跑多远就赶紧跑多远。这好像都是很白痴不用教的,可偏就有人栽在这些上。普通男人这样做,不一定是坏人;一个出家人做这种事,他绝不可能是好人。
    2,引诱比丘破戒的女人,是没有资格受佛教居士戒乃至出家戒的。这是一种极重罪。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毁了自己。慎之!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力挽狂澜·近慈寺的特殊家风》
    一隆莲法师·《律诗·车中望近慈寺》讲记
    有一句成语,常常在文章里面写,就叫“荦荦大端”,“荦荦”两个字啊,就是一个很突出、很特出的意思。
    近慈寺那个时候,是一个很突出的丛林,(能海)上师从西藏学了宗喀巴大师这个法流,回到这个汉地来,特别是建立这个戒学。
    那个时候就是这个僧中啊,这个戒学是废得很,大丛林大家一天就忙到赶经忏,到处去挣钱,挣了钱回来,有些人就去吹鸦片烟,到处丛林这个家风啊,颓败得很。就是从前的祖师说的,千门万户冷秋秋,不出人,莫得道风,愈趋愈下。
    所以上师回来,特别要建立一个与当时一般丛林不同样的道场,为什么近慈寺的僧众都要穿黄衣服?一穿起出去,人家都认得你是近慈寺的和尚,你哪一点不对,马上有人到近慈寺来告,你出去一言一动你都不敢随便,近慈寺就是近慈寺的家风,与一般丛林不同,要力挽狂澜,把那个时候垮下去的那个佛教,要把它拉转来。
    所以近慈寺有近慈寺的特殊的家风,最特殊的就是戒律,戒律里边上师最重视的就是啊就是男女界限,因为有很多戒条,在那个一百七十八里边里啊,那个犯了可以忏悔,这个男女关系在那个根本戒里头,犯了就不好忏悔得,所以上师对于这个戒律里头,特别对于这个男女界限,限制得严。
    近慈寺的规矩,女众进山门,不许一个人进去,必须有两三个人,女众进去,是去见上师,请法问教义,不得串寮,不得到任何比丘师父的寮房里去。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念莲师》隆莲法师的侄子游纲居士
    珍贵合影
    1985年,新都宝光寺举行了至“文革”以来最大且隆重的一次传戒法事活动,我陪同遍能大和尚到宝光寺数日。法事活动结束前的两天,天气晴朗,我与遍能大和尚在宝光寺后花园闲聊时,师兄刘学文正到处摄影,我便请他给我和遍能大和尚照了合影。刚好,隆莲法师同省委老书记天宝先生也来了。我又请求隆莲法师说:“大孃,我们合一张影吧!”大孃的侍者马上说:“莲师爷从不与男士单独合影。”此时,大孃没有理会侍者的提醒,摆了摆手就坐在了椅子上,我赶快站到她的后面照了张合影。天宝书记见状说:“莲师爷我们也合张影吧。”大孃当即回绝,指着我对天宝先生说:“他与你不同,他是我内侄。”
    由于天气特别好,那位摄影师兄抓紧时间又为隆莲法师拍摄了几张单人照。其中有一张照片受到隆莲法师的嘉许并作诗一首相赠。
    当晚,隆莲法师兴致很高,在她的住处应尼众佛学院学生的请求书写禅语而铺纸挥毫。我听说后,马上过去请大孃写副对联,她沉思片刻,一挥而就:九万里鹏才展翅,一千年鹤便翱翔。

 楼主| 发表于 2019-9-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有什么用?》释龙相比丘尼
    能发财吗?能升官吗?能嫁到好老公、取到漂亮老婆吗?能活个120岁吗?
    好像不一定能,并且有的人还越学在世间越倒霉。
    我有个师父曾经说过一句话:“轮回中的事情还用求三宝?轮回自然轮回的!只有你想跳出轮回的时候,才唯有三宝管用!”
    这句话我听过一遍就永记在心。
    学佛是干嘛?是要往轮回外面跳。越学越苦?对啊,世间本来就是苦的。所谓快乐,不过是一种轻微的苦代替一种已经长到很沉重的苦,在这交错之间,恍惚觉得是快乐。等那新的苦也长到不堪忍受的时候,人就再找一个小苦去取代它。以前有个王,造了一个监狱叫做“快乐园”,关进里面的囚犯,可以随自己的喜好选择行住坐卧任何一种状态,但是选了以后,永远不许变!选的是走,就永远在那里走;选的是卧,就永远不许起来。多痛苦!当初不是自己喜欢才选的吗?世间事莫不如此。太阳下面热得要死,就躲在树荫下以为是乐。殊不知,树荫下本是寒苦,等到越来越冷,就又想往热苦的地方求个暂时的舒服。轮回中有什么东西不是以苦为本性?你若不信,就把你喜欢的事情永远不准改变地二十四小时地做下去。若它本性是乐,就永不该令你痛苦才对。贪个什么?
    学佛有两种,一种是在出世间智慧的指导下学佛,一种是盲目学佛。如果缺乏出世间智慧,任何有情都不可能跳出轮回,所作的一切,也不过还是苦。佛教给你许多的武器,比如慈悲,它可以降服嗔恨,比如随喜,它可以克服嫉妒,如是等等许多许多。但武器库里最锋利、最无坚不摧的那件任何其他地方都找不到的“神器”,是空性慧!文殊菩萨手中那把剑,就代表着空性慧。一剑在手,哪怕只是很不熟练地挥几下,也足够把心中的死结斩断。经中有言:哪怕只是粗略思维一下空性,也将因此断掉轮回的根。此言真实不虚。
    空性慧是最初让我对三宝死心塌地的动力。现在我敢说纵遇命难也不舍弃三宝,就是因为唯有佛教讲出了终极真理:一切法,名言有,自性空。正因为自性空,所以才能缘起有,因果才能不虚!当年第一次读《入中论》的时候,一个人躲在屋里激动得哭,就像绝望之人突然看到救星。虽然只是似懂非懂,却也知道此路可通。后来学《中论》,学《中观宝鬘论》,学《四百论》,从只是瞻视慧剑,到自己拿下来掂量掂量,再到笨拙地开始比划比划,渐渐到习惯一见烦恼就抄家伙上,打得过也好打不过也好,都用空性慧去较量,发现:若失败,就是对自他的空性之理还没有理解到位。只要理解得对,就没有破不掉的烦恼。于是信心越加增上。
    学佛有什么用?最起码,可以克服烦恼,甚至彻底斩断烦恼。以前有个老尼师跟我说她很迷惘。我对她讲:“慈悲、忍辱、布施……甚至禅定,外道都有。外道没有,而佛教有的,是智慧!”学佛学佛,学了半天还是束之高阁,遇到烦恼束手无策,此有何用?!学来学去,只是增加自己的知识,炫耀给别人仿佛自己很懂,此有何用?!是佛教没用吗?是你自己没有学对,是你学了没有去用,或者不会、不习惯用。嘴上天花乱坠有何益处,拿到药方,把药吃下去才是正经!不是拿着药方到处显摆:“喂,你看!名医手笔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3-29 21:44 , Processed in 0.037145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