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80|回复: 26

关于菩萨和阿罗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7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六味地黄丸 于 2017-10-27 14:02 编辑

     看了台版的恰美山居法里有一章,大意是有人问,说龙树菩萨为什么不修百字明等忏悔法把割虫这个业果忏悔清净呢?然后上师回答说,龙树菩萨如果修忏悔法是可以把把割虫这个业果忏悔清净的,但是那样他就无法度化这个业果涉及的众生,所以为了度化众生菩萨要保留这个业果,
     末学理解是不是这样,菩萨道的话,故意留一些业果,然后再来转世。利益众生?
没有业果的话,菩萨是否仍会转世?
  还有就是阿罗汉已了生死,最后一世业果已经报尽,不再随业所转,没有业果显起了,那如何轮回转世呢?
如果在回小向大,再入轮回修菩萨道不是还要轮回转世吗?


发表于 2017-10-31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知道。
发表于 2022-5-3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定业难转,要造佛像。
发表于 2022-5-10 00: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也有马麦及被诬陷等五事,示现业果不虚,然而这也只是示现而已,马麦在佛嘴里味道仍然是无上美食,佛并未真的受报,并未真的遭受痛苦侵扰。
所以,龙树菩萨也可以是示现而已,作为精通密法的大菩萨,可能只是配合人间演出一场戏,度化应该度化的众生,本质上并非真实受报。
佛菩萨想要度化众生,唯识宗说法是“留惑润生”,但是中观认为可以靠愿力受生,数数往来六道度化众生,完全不必用故意采用留一点烦恼来受业报的方式。阿罗汉如修菩萨道,的确还是要往来六道度化众生,阿罗汉果位并非究竟,最终都是会回小向大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希望大家都有一天能净化业力,依靠愿力往来六道,度化众生。
发表于 2022-5-11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王与穷子接近的好方式就是装作只是一位有钱的地主,那观待国王这个角色,换成地主角色必然要有些卑微的法作为装饰。
菩萨留惑,总为能够方便“利行同事”,无论是主观上或客观上,譬如国王深入民间,总得自我卑微而方便办事,这个卑微对于菩萨而言,只是衬托而非负担,如论中言:
---复次,菩萨心有智力,能断结使,为众生故久住世间;知结使是贼,是故忍而不随。菩萨系此结贼,不令纵逸而行功德;譬如有贼,以因缘故不杀,坚闭一处而自修事业--《大智度论》
发表于 2022-5-11 17: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陀成佛了,还要受三天头疼之报,难道佛陀业障还未清静吗?如果业障未清静,他又如何成佛呢?显然不是!由此可见,业障是否清静和是否受报是两回事。
发表于 2022-5-12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2-5-12 00:36 编辑

不要在世俗谛和胜义谛上同时讨论一件事情,会引起误解和矛盾,这大概是很多年前,很多人这样来劝我的。

从世俗来说,业报不失,忏悔也没用,忏悔只能使心清净,不能让业消失,因为业也是因缘生因缘灭的,若说忏悔能灭因缘、断因果,无有是处。
从胜义来说,业也是因缘,是名言安立,是自性空,如梦幻泡影。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保留一个业”的说法,另外“留惑”也是不存在的,你要么就是智慧,要么就是愚痴,不可能在获得智慧的同时保留愚痴,此二者正相违。

从中观派来看,智慧和愚痴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非此即彼的。

阿罗汉的定义就是不受后有,所以如果定义为阿罗汉,那就不存在什么回小向大往来六道,但是若定义为菩萨道,就可以有普渡众生往来六道。
所以核心问题是有没有菩提心?
若没有菩提心,那修到顶就是阿罗汉,往来六道是不可能的,因为没有这个愿,但是轮回六道是可能的,前提是在证阿罗汉的果位以下,以无名和烦恼推动轮回。
若有菩提心,那就进入菩萨道,做不了阿罗汉的,因为阿罗汉不受后有。

所以结论是:
1、可以先证阿罗汉,并在往生前生起菩提心,而入菩萨道;
2、不可以先入菩萨道,再证阿罗汉;
3、不可能证阿罗汉,死后(涅槃)再入菩萨道。
所谓“阿罗汉最终都是会回小向大的”,是不符合逻辑的,任是谁说的,都可以理解为谣传。
阿罗汉的不受后有,不是仅指的不来人间,而是不再有六道轮回。
至于有人说阿罗汉虽不堕轮回六道,但可以在净土中生起菩提心,从而回小向大。
首先我们先不说这个“净土”在不在六道中,我问你,在人间能够遇到这么多受苦受难的人,你都没有生起菩提心,你想在净土中生起菩提心,你觉得这有可能吗?
还有人说净土中有佛可以点化,让阿罗汉生起菩提心,那佛陀时代所记录的伍佰阿罗汉,佛直接在人间将他们点化了不就得了,还需要等他们都到了净土,再去点化吗?
又有人说,那些阿罗汉在人间的因缘不成熟,所以佛陀不能点化他们,只能等他们到了净土,佛才可以点化。
但这又是宿命论了,既然大家等到因缘成熟了就能生起菩提心,就能回小向大,那我们还修个毛线,等着完了嘛,反正等着就会因缘成熟,等着就会回小向大,每天啥功课都不用做了,等着就完了。

所以,其实很多事情,稍微琢磨一下,漏洞百出。

发表于 2022-5-1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留惑润生】及【阿罗汉最终都会回小向大】这些重要问题,格鲁巴传统上都有讲授,我的【阿罗汉最终都会回小向大】观点闻自于恩师夏坝活佛,是格鲁巴传统上讲《现观庄严论》的时候会经常提到的,记忆所及,阿罗汉涅槃后会进入特殊的净土中(法华经?),入定N劫(有说是八万大劫),时机因缘成熟之际,诸佛会放光照射阿罗汉,令阿罗汉警醒,告之曰我的悲智德能你还没有,你需要重新回小向大,于是断除了烦恼障的阿罗汉会回小向大,修菩萨道,愿力受生,往来六道,度化众生,一直到成佛。

楞伽经:味著三昧樂,安住無漏界。無有究竟趣,亦復不退還,得諸三昧身,乃至劫不覺。譬如昏醉人,酒消然後覺,彼覺法亦然,得佛無上身。

《法华经·化城喻品》:尔时所化无量恒河沙等众生者。汝等诸比丘。及我灭度后。未来世中声闻弟子是也。我灭度后。复有弟子不闻是经。不知不觉菩萨所行。自于所得功德生灭度想。当入涅槃。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是人虽生灭度之想。入于涅槃。而于彼土求佛智慧。得闻是经。唯以佛乘而得灭度。更无余乘。除诸如来方便说法。

《大智度论》卷93:「问曰:『阿罗汉先世因缘,所受身必应当灭,住在何处而具足佛道?』答曰:『得阿罗汉时,三界诸漏因缘尽,更不复生三界,有净佛土出于三界,乃至无烦恼之名,于是国土佛所,闻法华经具足佛道。如法华经说,有罗汉若不闻法华经自谓得灭度,我于余国为说是事,汝皆当作佛。问曰:『若阿罗汉往净佛国土受法性身,如是应得疾作佛,何以言迂回稽留?』答曰:『是人着小乘因缘,舍众生舍佛道,又复虚言得道,以是因缘故,虽不受生死苦恼,于菩萨根钝不能疾成佛道,不如直往菩萨。』」cbeta[T25, no. 1509, p. 714, a9-21]

宋译的《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法藏比丘说:“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刹,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刹之内,遍作佛事,皆悉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不知道龙兄所言,是闻自于格鲁巴师长,还是学习经论所得,还是仅仅自己分别心的推测?



发表于 2022-5-12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5-12 09:13
关于【留惑润生】及【阿罗汉最终都会回小向大】这些重要问题,格鲁巴传统上都有讲授,我的【阿罗汉最终都会 ...

我觉得阿罗汉的轮回受生修行成佛的因缘只是一种神通化现吧,阿罗汉已经断除烦恼如何真正受生于轮回呢?没有因何来果?如果阿罗汉能和凡夫一样轮回那就不是阿罗汉了。
发表于 2022-5-12 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5-12 09:13
关于【留惑润生】及【阿罗汉最终都会回小向大】这些重要问题,格鲁巴传统上都有讲授,我的【阿罗汉最终都会 ...

笨師兄
您真是客氣,
從龍兄說:
所以根本不存在什么“保留一个业”的说法,另外“留惑”也是不存在的,你要么就是智慧,要么就是愚痴,不可能在获得智慧的同时保留愚痴,此二者正相违。

从中观派来看,智慧和愚痴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非此即彼的。
可以引申許多問題,例如
初地到十地都有所知障,那麼所知障是愚痴還是智慧?龍兄說只有二者可選,且不併存
他唯一回答是無所知障
另外照其所說,二諦不能是在勝義諦基礎上(無自性)去施設世俗諦
尚有許多問題衍生, 您應該可以想出來
发表于 2022-5-12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草 发表于 2022-5-12 09:40
我觉得阿罗汉的轮回受生修行成佛的因缘只是一种神通化现吧,阿罗汉已经断除烦恼如何真正受生于轮回呢?没 ...

除了业力受生,还有愿力受生啊,因为具有烦恼导致的业力受生是很不自由的,被业力所逼迫的,没有自主能力的,不得不轮回六道,但是愿力受生是自由的,可以自己决定的,不被业力所逼迫的,阿罗汉回小向大修菩萨道以后,可以依照自己往昔的愿力,智不住生死,悲不住涅槃,在六道里面游戏自在,度化具足因缘的众生,就像佛一样,佛也没有烦恼,一样也会受生,一样也会在六道里度化众生。

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八地菩萨才完全断除烦恼障吧,估计之前也可能有一段时间是愿力受生和业力受生兼具的,既有不自主的业力逼迫,也会有稍微自由的依靠愿力可以改变一点逼迫程度吧。
发表于 2022-5-12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葉小釵 发表于 2022-5-12 09:47
笨師兄
您真是客氣,
從龍兄說:

是的,所知障是渐断的,智慧可以一点点增长,愚痴也可以一点点消除,这是必然的。。。
发表于 2022-5-19 01: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5-12 09:13
关于【留惑润生】及【阿罗汉最终都会回小向大】这些重要问题,格鲁巴传统上都有讲授,我的【阿罗汉最终都会 ...

我的学修历程比较曲折庞杂,知见方面尊格鲁,不唯格鲁,这是事实,但不能如此就认为我所说,是自己的推测而毫无依据。

首先我们来看“阿罗汉”的定义,这个定义须从早期集结并共尊的“经文”中出,不能从后期难辨真伪的“经典”和各派的“论疏”来解,因为这个概念是佛说不是后世大德所立,几千年来人云亦云,难免出现教理相悖的情况,但我们不能似是而非、囫囵吞枣。

我一直认为学修佛法,秉持这个原则很重要:凡是佛与后世大德共说而相左的,我们须尊佛说;凡是后世大德所立而非佛说的,我们亦需要从佛说中找到根源,才得信。

《杂阿含》第126(72)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说所知法、智及智者。谛听,善思,当为汝说。云何所知法?谓五受阴。何等为五?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是名所知法。云何为智?调伏贪欲,断贪欲,越贪欲,是名为智。云何智者?阿罗汉是。阿罗汉者,非有他世死,非无他世死,非有无他世死,非非有无他世死;广说无量,诸数永灭。是名说所知法、智及智者」。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阿罗汉“诸数永灭”,但有人说阿罗汉去了“特殊的净土”,这两个观点明显相左,我们应尊佛说。
不要和我说“永灭”就是“得諸三昧身,乃至劫不覺”、也不要说“永灭”就是在某个“净土”里面,不要以为所有人都没读过书,在这一点上再纠结就真的没啥意思了。

《大毗婆沙论》卷九十四云:“复次,罗汉名生,阿是无义,以无生故,名阿罗汉。”

所以阿罗汉的直译,就是“无生”,这“无生”指的是生死的解脱。
既生死的解脱,如何能理解为“不生于六道轮回,而生于特别的净土”呢?所以这种说法有很大的问题,是不言而喻的。

《杂阿含》第六四九经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如上说,差别者:“若比丘于此五根如实观察已,得尽诸漏,离欲解脱,是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得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注意这一段“名阿罗汉”的文字,在杂阿含中的很多经文里都有同样的描述,请仔细理解“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的意思。

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这可是佛说的。
什么叫“所作已作”?直译就是该作的已经作完了。

所以,阿罗汉可不必回小向大,因“所作已作”。
但,阿罗汉亦可回小向大,且应回小向大,因一切善法归于佛道。

请注意,上面这两种说法,不矛盾。

何以故?

对于生死的解脱来说,阿罗汉是“所作已作”了,是没有“再作可作”的。
很多人认为阿罗汉的生死解脱,只是他自己个人的解脱,而忽略了一切有情众生的解脱。
这种理解是片面的。
因为在阿罗汉的究竟证觉中,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所以你不能说阿罗汉是“自了汉”,这种说法流传很广,但仔细想来毫无道理。
所以,阿罗汉可不必回小向大。

那为什么说阿罗汉亦可回小向大,且应回小向大呢?
因为我们所说的阿罗汉,是释迦摩尼佛出世说法而获证觉的阿罗汉,是声闻而非独觉。
而释迦摩尼佛出世说法的大事因缘,是要人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大菩提。
从这个角度来说,大悲是般若母,若无佛之大悲,一切有情永沉轮回。
所以作为声闻的阿罗汉,是没有道理不回小向大的,因为他们向佛学法,以佛为榜样,就应像佛一样自觉觉他。

那不是阿罗汉,就不必回小向大了吗?
不是的,因为就连阿罗汉都要回小向大,那不是阿罗汉的就更应该回小向大了。
有人看了《广论》,认为下士道,中士道,不必回小向大,只有修到上士道才需要修菩提心,这是不对的。
因为一切善法归于佛道,不仅仅是上士道的善法归于佛法,人乘天乘的善法也归于佛道。
所以佛法摄一切善法,那不善的叫做非法。
善法,或有漏,或无漏,与烦恼相应,有烦恼的善,是有漏善,若离烦恼,即无漏善。
我们以佛为榜样,发菩提心为利有情而愿成佛,就是在消除烦恼,那无论是在修下士道,中士道还是上士道,我们就都是在趋向行无漏善,如此一切善法皆为成佛方便。

所以,回小向大,不是佛放了一束光,把谁谁照醒了,点亮了,而是要去理解其意义和必要性。
回小向大不必要等到你开始修上士道,也不必等你证成了阿罗汉,而是马上就可以开始,甚至有人看了我上面写的这些文字,就能立即领悟并开始。

我相信以上文字能够让一些人回忆起上师类似的教言都已经讲了仟遍万遍了,但他们宁愿相信佛在净土里放光来拯救谁谁,也不愿意相信那谁谁根本不必拯救,而需要拯救的自己在回小向大发菩提心这件事上貌似从未开始。

再来看智慧和愚痴的非此即彼。

我们说佛法的智慧,不是世间一般的知识和计量,而是对于“诸法真实义”的觉证。

在认可这个观点的基础上,从中观派来说,众生以为真实的,都是自性见,是戏论,是愚痴;诸法无自性空,才是一切法的真相,而在这真实义中,没有差别可说。

能证“真实义”的智慧,是一得永得,既不是渐增亦不会渐失,因无为般若,依无漏智而显发,非剎那生灭法。在佛与圣者的现觉中,所证的真实,与能证的智慧,都不存在变异性,唯依世俗名言而安立,既没有所知与能知的对立,因此也不会有彼此的消长与增减。

以上在《入中论善显密意疏》中,有一些解释,例如:

谓如自性不生是境之真实义,其能缘慧,亦具离自性生之行相。如水注水中。由缘彼境之行相,立为证真实义。故无所难之过失。《释论》云:「故由假名立为通达真实义,实无少法能知少法,能知所知俱不生故。」

至于说:【照其所說,,二諦不能是在勝義諦基礎上(無自性)去施設世俗諦。。。】

貌似宗大师已经解释过了,即上述引文的同一段下:

若尔前云:「由于诸法见真妄」,等所明二谛之相,与此建立应成相违。曰:无违。前说二谛相,是依总义而立。此说佛智见境之相,与十地以下皆悉不共,是依别义而立也。诸佛见境之相,总略言之,若是见真理智正量所得,要待彼境方成理智正量者,是胜义谛相。世俗谛相由此可知。若是如所有智所得,要待彼境方成如所有智,及是尽所有智所得要待彼境方成尽所有智。如是观待各别境界,立为见胜义世俗之相,亦当了知。

发表于 2022-5-19 08: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知道你在干嘛?
看了半天,好像你也知道阿罗汉是最终会回小向大的。

那你前面说的那些——
是拿阿含经来否定大乘佛经吗?
是拿小乘的说法来否定大乘的说法吗?
是拿别的宗派说法来否定格鲁巴的看法吗?
你尊经,难道大乘经上记载的说法就不是佛的说法?

如果说阿罗汉无余涅槃灰身灭智,这是小乘经共通的说法,共许极成。
那么从大乘共许的角度,阿罗汉就是会回小向大的,这也不是格鲁巴一家的观点。
楞伽经,法华经,无量寿经都有类似的说法,现观庄严论也是根据经义汇总得出这样的结论。
可以说,大乘佛教,不论汉传和藏传,在阿罗汉可否回小向大这个问题都这么说。
佛说的很多,有权宜方便的,含着四秘密四意趣的,也有究竟了义的,我们当然要取后者。



发表于 2022-5-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笨者之帚 发表于 2022-5-19 08:53
不知道你在干嘛?
看了半天,好像你也知道阿罗汉是最终会回小向大的。

我觉得您这样说是不合适的,如果是讨论问题,应该通过逻辑来应对逻辑,如果拿经文、宗派来压制别人的观点,那根本就没必要讨论了,不是吗?遇到和自宗不一样的观点,一句“难道你反对自宗祖师的观点吗?”就可以终结所有的讨论了,窃以为这不是正确的讨论方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0 03:27 , Processed in 0.035573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