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修学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astrol

分享讯息:《略論》與 道次第實修课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堂课 10-20170720
※主題:《略論》依六種想(續)、乙二說法之理、依師軌理(一)
口傳範圍:P18L14-P26L8
講解範圍:P18L14-P26L5
一、回饋前一日業果研討的問題
1. 我對心識的運作方式不了解,所以很難相信業果,怎麼辦?
2. 我大多以今生苦樂為取捨標準,所以很難相信業果,怎麼辦?
3. 佛說的業果之理,是否可能有些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而說,有些才是事實?所以有些業果之理我一定要遵守,有些不必?
4. 廣論學愈久,對業果的認識不是會愈來愈深嗎?為何需要先講業果?
5. 為何有「轉世」一事不足以建立對前後世的相信?
6. 您在「業果思考題」裡第一題問的「能現證業果之理的人是否只有佛」中,「現證業果之理」是什麼意思?
二、附說第四個理路
三、依六種想(續)
1. 於所聞法義隨力行持,極為切要
四、說法之理
1. 參《廣論》說法利益
2. 多閱《本生論》與祖師傳記(如阿底峽尊者的故事),體念法的來之不易。
五、依師軌理(一)
1. 何謂上師
2. 辨明「未調伏己,不能伏他」
3. 對於「教授經典的阿闍黎」,弟子方面應負的責任是什麼?
4. 提醒:依師不要貪新鮮,要謹慎穩重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一堂课 11-20170722
※主題:《略論》依師軌理(二)-善知識德相、弟子相
口傳範圍:P26L8- P30L10
講解範圍:P26L6- P29L11
一、由善知識「戒學」條件,略說戒的體性與持戒方法
(引《功德之本頌》偈頌說明)
二、由善知識「定學」條件,說明戒如何為定的基礎
三、說明善知識應具備的其他德相
四、能依弟子之相
※翻譯修正
59:10
修正:對「須於講後」(法尊法師譯「於後聖教」)有幾種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解釋是以「一般的佛聖教」來說,說明此法能為一般的佛聖教帶來何種利益;第二種解釋是根據後面的「現前能有何種義利」去理解,可能是在說明此法不但能帶來暫時的利益,而且也能帶來長遠的利益。
1:02:13
修正:「以殊勝慧學通達法無我,或以現證實性為主」的意思是,若做得到,就是生起(殊勝)毗婆舍那,若不能,那就證得無我,透過經論和理路以比量證得無我,這樣也可以。
1:08:50
修正:「德增上」這段文說的意思,與之前宗大師說的「隨意修習,於自相續妄取證功德名,全無益處」相呼應。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7:4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二堂课 12-20170723
主題:《略論》依師軌理(三)-弟子相、修信之一
口傳範圍:P30L11 – P32L11
講解範圍:P30L11 – P31L11
一、弟子相
二、修信之一
(一)修信的重要性
甲、解釋《十法經》
乙、說明為何「信為一切功德的根基」
丙、補充:鈍根信心與利根信心
(二)鍛鍊信心的方法
甲、斷除觀過心:不是不去想就好,是透過「自所見相無法決定」等理路,斷除對師長的觀過心。
乙、由思惟師長功德而練心
(三)透過理路思惟師長功德以修信心
科判分二:自己的上師應該可能是佛、視上師似佛
甲、自己的上師應該可能是佛
1. 密續中的說法
2. 上師不一定是佛的理由
3. 區分「由需要面而說」與「由事實而說」兩者的差異
4. 以經典成立:《二觀擇續》、《大涅槃經》
5. 以理路成立:若有情本身因緣具足,佛會無勤力任運對其行佛行事業。(故成立「自己的上師中,必須有一位佛的化身」)
6. 破邪執:若心中有「但自上師有過失,應都不是佛」之想法,以「自所見相無法決定」破之
7. 成立「自所見相無法決定」:我所見到的上師不清淨相,有幾種可能性①上師基於某種必要性而示現②自心錯亂而見③障蔽太重而不見清淨相④煩惱太重而不見清淨相⑤由暫時的緣而弄錯。
i. 上師為調伏所化機而示現不淨相:①《涅槃經》:生老病死相②《大密方便經》:佛被木頭刺到、菩薩位階時殺一人救五百商主、佛示現生病就醫、佛化緣空無所獲、身為悉達多王子時娶妻、釋迦族被滅族時佛頭痛③《轉女授記經》④一位父親問倒所有比丘
ii. 自心錯亂而見:①見自身為常樂我淨
iii. 障蔽太重而不見清淨相:①見不到大昭寺佛像的官員②見不到聖座的老婆婆③一位被大家說太吝嗇的格西
iv. 煩惱太重而不見清淨相:①貪欲重時②瞋心重時③《十法經》提婆達多④《大雲經》提婆達多⑤《相順世間經》
三、問答
1. 請問善知識十德中,第三與第五項的差別,與日宗仁波切所說是否不同?
2. 身為一個弟子,我何時應具慧,何時應閉上眼睛不見師過?
3. 我有兩位教道次第的師長,我對其中一位有信心,對另一位沒有。請問,這樣我去修道次第,是否能有成就?
 楼主| 发表于 2017-8-10 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三堂课 13-20170725
※說明:今日影像檔有兩個,中間聲音有幾分鐘中斷,很抱歉!但音檔是完整的,同學可以下載補聽。
※主題:依師問答
一、總示:正住的態度
二、問答
1. 聽課後發現,原來我與本來的上師並未建立師生關係。多年來我學習的東西,都無法產生證量嗎?時間是否都浪費了?
2. 為何上師一旦認了,就無法退回?
3. 對初學者而言,並不明白善知識十德到底是什麼,似乎派不上用場?
4. 學佛多年,一直遇到有問題的上師。我很想跟著老師學,但我已不知該如何是好?
5. 遇到更好的老師時,我可以換嗎?這樣算不算背叛本來的老師?
6. 「學佛不要迷信,要探究事實」這與依師時「沒有要討論事實,是要看需要面」豈不是正相反?
7. 您引用佛經說明自所見相不能決定,我覺得很難信受。怎麼辦?
8. 我的老師看起來生病了,我拿溫度計量體溫,發燒四十度。請問①他生病一事是否決定?②他是示現病相,我應不應帶他去看醫生,做一個常人應有的反應?
9. 我的老師看起來做了不法的事,我請專業人士調查,發現老師真的做了不法的事。請問①他犯法一事是否決定?②他是示現犯法,我應不應該告發他,盡一個公民應盡的責任?
10. 我確定我看到了上師做了不該做的事。我不必否認上師沒有做這件事,但我不可以對上師觀過,是嗎?
11. 您的理路,難道不會成為別人拿來「要求弟子不可質疑上師」的工具?
12. 如何區分淨觀與自我欺騙?
13. 以新聞事件為例,有人說相似法騙取弟子信任,最後卻做了傷害弟子身心的事。請問①弟子仍應視這位上師為上師嗎?②弟子可否採法律途徑控告他?③弟子應如何捨尋過心、修觀德心?④弟子一聽上師名字就害怕,還應將這位上師觀想進資糧田嗎?
14. 我在很信任的老師身上,看到他做了不法的事情且毫無慚愧,這使得我對佛法的信心大失。連學這麼久的老師都無法被法調伏,法真的有辦法調伏眾生嗎?
15. 廣論裡說的依師軌理,重點放在遮止觀過心修觀德心。我曾聽其他教派者說,他們的依師軌理較簡單,只要依止善知識、遠離惡知識即可。請問是這樣嗎?
16. 「做師所喜」這句話,請問是要我們全面性地依止師長嗎?
17. 「具慧」這個弟子相,請問指的是一種能力,還是一種態度?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四堂课 14-20170726
主題:依師軌理(四)透過理路思惟師長功德以修信心(續)
一、昨日問答補充
1. 我對某位上師已失去信心,是否仍應將之放在資糧田?
2. 「我親眼見到的,一定沒有錯」,是嗎?
二、成立「自所見相無法決定」:⑤由暫時的緣而弄錯。
1. 例子:發生在印度的兩個事件
2. 經典裡的例子①歌果利比丘誤會舍利弗尊者②阿難尊者誤會一位菩薩比丘
三、科判乙、視上師似佛
(一)以經論成立
(二)以理路成立
★「視上師似佛」的方法
1. 由「智」的角度視上師似佛
2. 由「圓滿福德資糧之田(所依)」視上師似佛
3. 由「淨除罪障之所依」視上師似佛
4. 由「悲」的角度視上師似佛
5. 由身功德視上師似佛
6. 由語功德視上師似佛
(三)特別的修信方法
三、補充:對最初在台弘揚道次第的師長,應念其深恩
四、問答
1. 《掌中解脫》334頁中說「因為諸佛必須依賴上師,說明上師只能是佛」這句話,請問其意為何?
2. 若我未把授戒師長視為上師,(因為上師說他只是代表佛傳戒)請問我是否得戒?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五堂课 15-20170727
主題:《略論》依師軌理(四)-念恩之理
口傳範圍:P32L11 – P33L10
講解範圍:P32L11 – P33L10
一、念恩之理
(一)解釋《十法經》與《華嚴經》引文
(二)特別念恩之理
1. 由思惟「今日求法不須如古人般艱辛」念上師恩
如①佛陀②藏系大譯師③玄奘大師④阿底峽尊者
2. 由思惟「最窮困潦倒時伸出援手之喻」念上師恩
3. 由思惟「上師一步步培養我成為法器」念上師恩
4. 由思惟「不必經歷艱辛便易知取捨處」念上師恩
5. 由思惟「助我速易累積福德資糧」念上師恩
6. 由思惟「助我速易淨除罪障」念上師恩
7. 由思惟「加持我心續」念上師恩
(註:上課時,老師把前四項歸為同一項中說明,故口譯時前四項為第一項,第五項為第二項,依此類推)
二、問答
1. 再次回答《掌中解脫》334頁中說「因為諸佛必須依賴上師,說明上師只能是佛」這句話,請問其意為何?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六堂课 16-20170801
※主題:《略論》依師軌理(六)-加行依止法、依止利益與未依過患、攝義
口傳範圍:P33L11- P36L10
講解範圍:P33L11- P36L10
一、加行依止之理
(一)辨明何謂「作師所喜」
(二)加行依止法中,以「依教奉行」為主
1. 以經證:①本生論②示無垢經③不可思議秘密經④悲華經
2. 以理證:依教奉行才能真正讓師長歡喜
3. 例:密勒日巴尊者以修行供養師長
二、依止利益
(一)趨近佛位
理由分五
1. 由如理依止而聞法得法、知取捨、知學處與修行方法、成為法器修口訣、由完整知道地道生起之法而修,從而得到修行成果
2. 由如理依止而得傳承、得加持,從而易於生起修行證量
3. 由如理依止而易於累積廣大福德資糧
4. 由如理依止而快速消除罪障
5. 由如理依止而殷重修行
★「趨近佛位」總攝:以《上師供養法》禮敬支總攝「孰以大悲剎那賜,大樂界中三身位,是師寶身金剛持,恭敬頂禮蓮花足。」
★補充:①龍樹菩薩《圓滿次第五次第論》②《賜誓言戒續》③修行者的經驗
(二)令佛歡喜
(三)終不匱乏善知識
(四)不墮惡趣
(五)不為惡業煩惱所傷
(六)終不違越菩薩行…
(七)盡除惡業
(八)勝過供養諸佛
三、未依過患
(一)不依之過患
(二)顛倒依止之過患
(三)附說:遠離惡友
四、攝義
(一)謹慎依師、恆常修持依師軌理
(二)對於曾犯的依師過失,應如何懺悔與防護
五、問答
1. 依師軌理證量分三層,請問中與上層的依師證量為何?
2. 若不能跟在上師身邊,應如何修依師軌理?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七堂课 17-20170802
※主題:加行六法(一)
口傳範圍:無
講解範圍:P36L11- P40L3
一、為何修加行法很重要
二、六加行(一)
(一)灑掃住處、安置身語意像
(二)端嚴陳設無諂供品
(三)於舒適墊…與皈依發心結合
1. 舒適墊
2. 坐姿
3. 附說:觀呼吸的方法
4. 自相續與皈依發心結合
(四)觀想資糧田
(五)七支供養
三、問答
1. 依師軌理證量產生,是對自己的其中一位師長生起即可,還是每位師長?
2. 「轉惡緣為道用」與「業果之理」之間的區別為何?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八堂课 18-20170803
※主題:加行六法(二)、修習軌理(一)
口傳範圍:P36L11- P40L13
講解範圍:P40L4- P41L14
一、補充:七支供養「供養支」
(一)供八供的觀想方法
(二)供五妙欲的觀想方法
(二)供曼達的觀想方法
二、由「如何念誦七支供養」談何謂「累積善根」
三、概述何謂「修」
(一)「修」的目的
(二)「修」的種類
(三)觀察修的幾種進程
四、「依師軌理」實修方法
五、問答
1. 《掌中解脫》說:「若不作回向,善根會被瞋恚摧毀。」請問,是否我只要回向了,就不用擔心善根被瞋恚摧毀了?
翻譯修正-18
1. 01:45:36
原譯:不做觀察修,只做略修,無法生起證量。
修正:不做觀察修,只做止住修,無法生起證量。
2. 02:01:55
原譯:若沒有一一將上師列舉出來修,只是緣一個總的上師概念而修,搞不好你就會有修數論派總主的危險。…
修正:…若沒有一一將上師列舉出來修,只是緣一個總的上師概念而修,則你並沒有在心中真正現起真正的上師,而是勝論派所說的「總之他事」。在總與別的概念裡,「總」是依於「別」而安立的。但勝論派認為「總」不是依於「別」而安立,而是有自相的。所以,若我們沒有一一舉出上師而修,只是緣一個總的上師概念而修,就會有落入「總之他事」的危險。在不修別,只想總的時候,似乎有生起覺受;但在想別的時候,證量就沒有了。
3. 2:17:02
修正:一旦證了空性,證空性的善(即證空慧)似乎不會被瞋恚摧毀。宗大師之所以用「似乎不會」,應該是因為沒有清楚的根據。總之,瞋恚沒有能力摧毀證空慧。
譯註:第二個錯誤,錯得嚴重。汪傑老師會在今天的課堂中再次說明。非常對不起各位,也很感謝指正的同學。懇請各位繼續不吝指正。謝謝。吳翠雯敬上。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十九堂课 19-20170805
※進度:修習軌理(二)
一、前日課程補充
(一)實修時,勿落入「總他事」而修
(二)第六加行「三事求加」
二、與實修有關的幾項重要提醒
(一)長時修行時,在身體上要注意的事
(二)維持喜歡實修的心
(三)如何面對「努力修習卻證量不生」的情況
(四)如何面對「很辛苦」的感受(兼談菩提心利益)
(五)愈勇於承受辛苦,愈近佛果位(兼談對「即生成佛」的誤解)
(六)能學道次第,真的非常有福報
三、問答
1. 觀呼吸可以用念佛號代替嗎?
2. 拜三十五佛懺或做功課時常不能專注,該如何對治?
3. 我在不知情的狀況下,用別人偷來的花供佛,有罪嗎?
4. 我隨喜別人,別人卻因此生氣了,我有罪嗎?
5. 我一天只有兩小時可以用在佛法上,若要把3/4時間都用在淨罪集資上,意思是,我要花一個半小時持咒,剩下的半小時讀經或實修嗎?
6. 有人說,讀空性或菩提心的經論就是最好的淨罪集資。請問,那為何三大寺僧人每天要花那麼多時間課誦以淨罪集資?
7. 我選擇能累積較大的福田造業,這跟世人眼中的勢力眼有何差別?
8. 關於「瞋恚壞善根」一事,請老師再次詳加說明。
9. 您在之前課程中說到,某人修密不修空性,最後墮入餓鬼。請問為何他是墮入餓鬼道而不是其他惡道?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堂课 20-20170806
※進度:修習軌理(三)
口傳範圍:P36L11- P44止
講解範圍:P42L12- P48L5
一、座間應如何行
(一)依正念正知守護所緣行相,研閱示彼法經論,數數憶念其義
(二)多門集資
(三)多門淨罪
(四)清淨持戒
(五)飲食
(六)睡眠
二、須以二種修習之理修習之原因
(一)略述兩種修習之理(止住修、觀察修)
(二)駁斥「智者唯應觀察修,瑜伽士唯應止修」
(三)進入奢摩他正行之前,需要以觀察修做準備
1. 修止的兩個違緣
2. 如何以觀察修消除修止違緣
(四)整個道次第的修習,大多需要用觀察修
(五)破邪執
1. 辨明邪執
2. 說明何謂「分別」
3. 產生此邪執的根本看法
4. 破邪執的理路
5. 此邪見會帶來極大過患①障礙敬重諸大教典,是聖教隱沒極大因緣②愈修念力鈍劣、簡擇取捨意漸遲鈍。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堂课 21-20170808
※進度:暇滿(一)
口傳範圍:P45L1- P48 L5
講解範圍:P48L6- P54L4
一、略述「於閒暇身勸取心要」重點
(一)修習暇滿義大難得之利益
(二)不修習暇滿義大難得之過患
(三)明辨暇滿
(四)思其義大
(五)思其難得
(六)生起意樂之量
(七)思惟四法(補充一法成五法)
二、廣說「於閒暇身勸取心要」思惟內容
(一)「明辨暇滿」的思惟內容
1. 仔細思:若生於地獄,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2. 仔細思:若生於餓鬼,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3. 仔細思:若生於畜牲,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4. 仔細思:若生於邊地,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5. 仔細思:若生於無佛出世時,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6. 仔細思:若生為極愚之人,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7. 仔細思:若生於長壽天,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8. 仔細思:若生為具邪見之人,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9. 仔細思:若生為①極富之人②極窮之人③在沒有學習順緣的僧團出家之人④在不重視實修的僧團出家之人⑤體弱多病之人⑥短命之人⑦突然因中風等因緣得腦傷之人⑧由於某些因緣而瘋了的人⑨由於某些因緣而得憂鬱症的人…,那時,我會想得到法、能夠修嗎?
10. 做出決斷
三、問答
1. 我已七十多歲,現在才接觸《廣論》,請問我該如何學才安全?
2. 我已是老年人,想往生極樂世界,但要學的功課很多。在僅剩的生命裡,我應如何學習與準備,才能往生極樂淨土?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堂课 22-20170809
※進度:暇滿(二)
口傳範圍:P48L6- P54L4
講解範圍:P48L6- P54L4
一、廣說「於閒暇身勸取心要」思惟內容
(一)「明辨暇滿」的思惟內容
1. 將「十圓滿」統攝並加以補充
2. 延伸說明:反思「我並未獲得具量的圓滿」而策勵自己要更加努力
i. 五他圓滿中最難具足的條件
ii. 五自圓滿中最難具足的條件
(二)「暇滿義大」的思惟內容
1. 暫時義大
2. 究竟義大
3. 剎那義大
(三)「暇滿難得」的思惟內容
1. 從體性(果、數量)的角度思惟
2. 從因的角度思惟
3. 從喻的角度思惟
二、結語:暇滿人身筏要善用,也要善加保護
三、問答
1. 《略論》53頁:「僅生善趣,亦須修戒等一淨善。」從字面上來看,似乎不一定要持戒,靠著其他的善也能生於善趣。若是如此,則與49頁《攝功德寶》:「由戒斷諸畜道體」似有相違。
2. 欲得暇滿之身需要的「無垢淨願」的「無垢」為何意?
3. 對於「依於福田力能得廣大福德資糧」一事,除了以佛經為根據外,是否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對此事產生更大的信心?
4. 實修時,在格西拉講的眾多經論、理路與喻中,選擇自己較相應的運用,結果有產生感受。在繼續修第二座時,請問①我應該繼續運用剛才能產生感受的經論、理路或喻修嗎?②若這樣做,會不會有落入追求感受之過?
5. 能否請格西拉示範,追問自己:「經典裡這麼說,真的是這樣嗎?」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堂课 23-20170810
※進度:於道總建立生決定解
講解範圍:P54L5- P62L10
一、三士道總攝一切經典之理
(一)名相解釋:士夫、三士夫
(二)由「佛說法是為調伏所化機而說」的角度解釋
二、由三士門依次引導之原因
(一)因為下中道次第是生起菩提心的「俱生緣」,故應依三士門次第引導
(二)因為下中道次第是生起菩提心的「近取因」,故應依三士門次第引導
(三)因為下中道次第是生起菩提心的「速效法」,故應依三士門次第引導
(四)統攝:下中士諸法類,是發菩提心支分。
(五)補充
1. 修學菩提心與受菩薩戒的次第
2. 由其他角度談一切道都統攝在道次第中
①三學②方便智慧③福智資糧④二諦⑤廣大甚深道次
3. 進入密乘次第
三、由三士門依次引導之目的
四、由三士門依次引導之根據
五、問題
1. 無法清晰觀想資糧田,應該怎麼辦?
2. 對於「修七支供養,比幫助別人或供養僧人更能累積福德資糧」一事似乎不夠相信,所以覺得助人或供僧累積福資較實在。此時我應該怎麼辦?
3. 修暇滿時應思惟的四法,在實修暇滿這個科目時,應放在哪裡修?
4. 菩提心是色身的近取因、證空慧是法身的近取因,是嗎?
5. 若我已學過並熟悉《廣論》,實修時亦應從頭按次第修嗎?
6. 成佛是否一定要修密?若不需要,則想著「密乘教法對我而言不需要」是否是謗法?
 楼主| 发表于 2017-8-11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课程参考的略论版本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社区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社区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格鲁教法集成

GMT+8, 2024-4-23 21:19 , Processed in 0.034694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