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正见 发表于 2012-1-8 21:59

请问佛教的“出离心”与世俗上的“热爱生活、乐观积极”“上进心、事业心”是否冲突?

请问佛教的“出离心”与世俗上的“热爱生活、乐观积极”“上进心、事业心”是否冲突?

其实这是一个 佛法与世俗法是否相违背的问题,或者说是出世与入世是否相违背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走入极端。也就是通常说的学佛“学偏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人观点。希望能听到各位前辈大德的解答。



补充内容 (2012-1-8 23:59):
请看我在四楼的补充说明。

bmdj 发表于 2023-4-2 22:27

如  《释菩提心论》中说:  “了知诸法空,复谨依业果,  此为最稀奇,此为最殊胜。”  了知一切法空的道理之后,又能对因果的道理非常合理地去安立——一切因果非常有序、非常顺理成章地在产生啊;对善恶的取舍亦非常用功。最稀奇、最殊胜的便是这样:空性和万法的因果现象互不相碍、反而相互有一种帮助。这样是最稀奇、最殊胜的事情。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5-11 14:57

本帖最后由 净峰119 于 2023-5-11 15:06 编辑

在烦恼、我执所控制下的生活唯苦;不在烦恼、我执控制下的生活也唯苦吗?果位上的菩萨,心也是无常的吧,所以菩萨的心相续也苦,是这样吗?
人活着,就有生活,为 何要把生活都否定掉,都被轮回所摄。喜欢修心去对治烦恼,也是生活啊。自私自利的生活是生活、无私慈悲的生活,也是生活,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4-11 21:15

本帖最后由 净峰119 于 2023-4-11 21:23 编辑

我觉得热爱生活、乐观积极,并不是和佛法违背的,出离心应该会对世俗的生活带来快乐,出离了烦恼的控制,当然会开心了,因为烦恼就是让我们痛苦的,这一点不好认知,长期的乐观积极,不能缺少出离心,圣者菩萨是永远的乐观积极,

龙吟 发表于 2023-4-6 16:52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4-6 09:20
佛法中所谓“善”,不是世间法中之善、或有漏福报,而是能成就无漏圣道之究竟善法。佛法中的善,应该包括 ...

是你说“善恶也是相对的”,我从佛法的角度提示你善恶不是相对的。

然而遗憾的是你又一次转移了话题,虽然如此我觉得还是有必要告诉其他人,什么叫做“相对的”?

比如高与低,前与后,长与短,这些概念是通过同一度量的比较而成立的。例如高相较于低才是高,高相较于更高就是低,其他情况类推。

但善与恶不是通过比较才成立的,善不用与恶比较才是善,恶也不用与善比较才是恶,有漏的善更不会相较于无漏的善就变成了恶。

作为佛教徒,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践扬善与去恶,我们就需要从无漏圣道的角度去理解善与恶的概念。

为什么需要从无漏圣道的角度去理解呢?

因为在格鲁派而言,我们所有功课仪轨中都会有皈依发心的颂文,如果有学有念诵,就应该知道我说的意思。

bmdj 发表于 2023-4-7 20:41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4-7 13:15
若善恶是相对的,那所有恶相对于更恶就是善,岂不成了行恶也是善了么?反过来,若所有行善相对于大善就是恶 ...

如何成善恶?能为损益作根本故。出于《俱舍论》十六卷。通俗讲就是,善恶主要观待对别人带来利益或者损害。既然是有观待,那么善恶的自性不成;但是有了对别人的利益或损害,那么善恶成立。中观应成派中重点说的,自性有和有的区别。

维强 发表于 2023-4-5 23:25

本帖最后由 维强 于 2023-4-5 23:28 编辑

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除了吃喝穿住拉撒睡这些基本生活,其他世俗法没有任何意义。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4-5 23:01

龙吟 发表于 2023-4-5 21:26
你说的关于火的比喻只不过是在证明我所说的正确性。

本来你说火有热性,我应亦说火有热性,我应随顺你的 ...

冷热是相对的没错,有的火燃点低,或许有的火就10度,这种情况是有的,但就一般来说,咱们经常接触到的火,是热的可以烫伤人,这没什么可破的。善恶也是相对的,但我们还是要造善业,因为善业感乐果,恶业感苦果。

bmdj 发表于 2023-4-4 19:21

问:你是怎么随顺世俗的名言安立因果的呢? 答:世人说某因是某果的因,我也说某因是某果的因;世人说某果是某因的果,我也说某果是某因的果。但我知道,此唯是世人安立的名言。问:那他们如果弄错了因果呢?世人如果都弄错了因果呢? 答:在他们错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错,在他们对的时候我和他们一起对。但我知道没有对错,唯是当下世人的共识。这个不就越学越傻,走上错路的样子吗?

龙吟 发表于 2023-3-29 23:01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3-3-29 23:16 编辑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3-28 16:47
要说本质一样,两者都是自性空,但自性空并不破 热爱与不热爱,就像水和火,它们的本质也是自性空,空并 ...
不仅仅是贪著美有过患,就是不贪著美也有过患,只有不住于美和丑才无过患。

因为美与丑是戏论,而之所以是戏论是因为美与丑的对境通常是无常的色法。

色法是有为法,是无常,是空。就算是其他的法也是一样的,因为一切法无我,也是空。

针对一个空说美与丑,说热爱与不热爱,这就是戏论,是痴。

所以并没有缘起上的美丑,只有你认为的美丑,或者说这种“认为”本身也是一种缘起的方式。

那有没有缘起上能观察到的色法呢?比如火与水。

有,但是依缘起而唯名言有,这是甚深缘起。并没有一个水与火从它自身那边而有,而是人们的内心此刻在所依的诸缘上安立的水与火的名字。

如果水与火从它自身那边就能成立,而无需人们命名,那火就不会灭不会摇曳闪烁,水就不会蒸发不会流动渗透。

所谓空性不破世俗,是指诸法的空性并不破除诸法的缘起作用和人们在此缘起作用上安立的名言。

然而有为法的缘起作用是无常的,所安立的名言也是变化的,例如种子、苗、芽,就是在同一对境上针对不同阶段的缘起作用所安立的不一样的名字。

所谓“无常”不是变化,不是生灭,而是常不可得,是“没有常”的意思。就像“无我”,并非是指有一个我在变化,也不是指有一个我在生老病死,而是指我不可得,是“没有我”的意思。

因此不能将无常的缘起作用,当作是常来看待,也不能将一个暂时的名字,当作是可以指向某一个不变的对象来看待。

水与火是存在的,但其存在的方式仅仅是针对当前所观察到的某些缘起作用,而安立的名字。

龙吟 发表于 2023-3-23 18:27

热爱与不热爱是本质上相同的,理解这此二者本质是相同的,才有可能理解中道。

cibe 发表于 2012-1-8 22:52

等待高人

学无学 发表于 2012-1-8 22:58

末学以为正见师兄应该先搞清楚两个概念再回答你的问题,即"什么是生存的目的""什么是生存的方法”。

般若正见 发表于 2012-1-8 23:54

先谈谈我的个人见解:出离心是出离世间的心,是出离有漏的心,出离苦的心,出离有为的心。佛教虽然认为世界是“苦”的,但这个苦不同于我们通常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苦”。佛教说的“苦”有“苦苦、坏苦,行苦”三种,只有第一个“苦苦”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苦”。而“坏苦”指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认为快乐的事。而“行苦”是非常微细的苦,只有圣者才能觉察到,我们普通人根本觉察不到。佛教鼓励我们舍苦求乐,追求真正的乐,永恒的乐,当然这个乐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乐。以上应该是佛教提出要有“出离心”的缘由。

佛教虽然主张人们追求高于世俗快乐的大乐。虽然认为世俗的快乐是一种“坏苦”,但是并没有否定“坏苦”的存在,虽然认为“坏苦”在圣者看来很微不足道,甚至本身就没有“乐”可言。但并没有否定“坏苦”对世俗的普通大众的意义。

因此佛教虽然没有鼓励人们去“热爱生活,对生活要乐观积极”,没有鼓励人们“要有上进心,要有事业心”,但是佛教也并没有反对人们“热爱生活”。

因此佛教只是指出了一个高于世俗快乐的更大的快乐,并鼓励人们去追求这个更大的快乐,但是佛教并没有反对人们去追求世俗的“小乐”。

在追求世俗的“小乐”的同时,如果不过度的贪着“小乐”,不忘记“大乐”的存在,并力所能及的追求“大乐”的话。我想佛教应该也不会反对。

恐怕也没有证据表明对“小乐”的追求和享受会影响或损害对“大乐”的追求。因此佛教的“出离心”与世俗上的“热爱生活”不冲突,不矛盾!

菩提道次第廣論 发表于 2012-1-9 03:36

世俗上的“热爱生活、乐观积极”“上进心、事业心”如果屬於三苦的範圍,那必然會衝突.

俗人 发表于 2012-1-9 04:41

不冲突 可以是热爱清净自在的生活(比如出家)、乐观积极的追求解脱

学佛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吧

古语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无学 发表于 2012-1-9 07:57

般若正见 发表于 2012-1-8 23: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先谈谈我的个人见解:出离心是出离世间的心,是出离有漏的心,出离苦的心,出离有为的心。佛教虽然认为世界 ...

佛教的出离心是建立在对世事无常,轮回过患和因果不虚的认知上。“坏苦”是指即使有暂时的世俗快乐,也很快会失去。要知道无始以来我们有无数的轮回。若不思解脱,则后世还会有无数的轮回。即使今生世俗生活圆满,然人总是会死的。到时世俗中的一切都带不走,能带走的只有今世所造的业!至于来世在那一道,还能不能修行谁也没有把握。故此应该在还有些把握的今生,多做与解脱有关的事业。信轮回和信因果,应该是学佛之人最起码的认知!

学无学 发表于 2012-1-9 08:32

当然,不具出家因缘的在家人,难免要在世俗中生活和打拼。但要分清孰轻孰重,工作和事业是我们生存的方法,希求究竟解脱是我们生活的最终目的。所以对生活中的享受不宜过度执着,世间名利都是不究竟的,暂时的,无常的。若能时时刻刻对这些起正见,则离出离心不远矣~

明雀扎吉 发表于 2012-1-9 10:14

看上进心,事业心怎么定义了。如果上进心,事业心,是与人争夺,竞争的心态。出离心可能帮到的很少。
如果是希望上进,事业成功。出离心倒是可以帮助到不少。
有出离心的人应该就没有私心了,因此可以不藏私的帮助自己的同事,甚至友好的帮助自己的竞争对手。
从因果角度来说应该就会有事业顺利的果。

炫飞侠 发表于 2012-1-9 10:30

本帖最后由 炫飞侠 于 2012-1-9 10:30 编辑

明雀扎吉 发表于 2012-1-9 10:14
看上进心,事业心怎么定义了。如果上进心,事业心,是与人争夺,竞争的心态。出离心可能帮到的很少。
如果 ...

果还没来,怕己被对方结果了

我觉得有矛盾,所以修道者还是低调生活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3-15 21:52

出离心要遮除什么境?热爱生活是要成立什么? 我的认识:就现世来讲,是要遮除对朋友、家庭、名利、吃喝。。。这些的贪心,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热爱利他,热爱众生。

龙吟 发表于 2023-3-15 23:52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3-15 21:52
出离心要遮除什么境?热爱生活是要成立什么? 我的认识:就现世来讲,是要遮除对朋友、家庭、名利、吃喝。 ...

我觉得你这种思考很值得借鉴,
但我的观点正好反过来:出离心要成立什么?热爱生活要遮止什么?

我的认识:就现世来讲,出离心要成立出离世间乃至出离六道轮回,而达成究竟解脱的愿;热爱生活,要遮止除了为众生而成佛,以及承办成佛以外的所有热爱。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明确出离的以及要达成的到底是什么,同时将世俗上的“热爱生活、乐观积极”“上进心、事业心”等等所有一切心行,全部都转为了成佛的道用。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3-16 22:27

本帖最后由 净峰119 于 2023-3-16 22:30 编辑

龙吟 发表于 2023-3-15 23:52
我觉得你这种思考很值得借鉴,
但我的观点正好反过来:出离心要成立什么?热爱生活要遮止什么?


出离心:我觉得要遮止对有漏乐的贪,因为有漏乐是苦性的,本质是苦,六道轮回的乐,周遍是有漏的,不值得贪,你要非要说成立什么?出离心不贪有漏的乐,成立对无漏乐的欲求。热爱生活乐观积极:要说遮止,只能遮止对轮回生活的热爱积极,但这里不是这个意思,是成立对善行、利他、利己、对治烦恼的热爱,这两方面并不相违。为什么热爱工作:工作可以发工资、保证我们的温饱,可以发现我们的烦恼,可以修感恩,可以修利他,遇到问题可以修忍辱,智慧。同样消极的工作:使烦恼增加。

龙吟 发表于 2023-3-18 23:22

本帖最后由 龙吟 于 2023-3-18 23:23 编辑

净峰119 发表于 2023-3-16 22:27
出离心:我觉得要遮止对有漏乐的贪,因为有漏乐是苦性的,本质是苦,六道轮回的乐,周遍是有漏的,不值得 ...
出离心的出离是离开,而非遮止却不曾离开,因此须成立要离开的处境和达彼岸的归途。

遮止之功在于对治,有漏的贪,你遮止不完,此起彼伏,而且贪并非是不能出离的因,愚痴才是,所以遮止贪并不能让你出离,更不能让你达彼岸。

唯有成立离于此岸(六道轮回)并达于彼岸(究竟解脱)的愿,再辅以慈悲和斩断愚痴的智慧,才能有望达成出离之果。

热爱生活的热爱也是贪,凡热爱都是贪。从大乘说,除了为众生而愿成佛的“贪”,其他的贪都是有漏的,而有漏的都须遮止。但这里的遮止并非一一对治,而是以为众生而愿成佛的“贪”遮止世俗的一切贪,让一切心行转为道用。

龙吟 发表于 2023-3-19 07:27

其实,遮止和成立在逻辑上都说得通,但有差别,有差别既面临选择。

我说:出离是臻达清净的出离,热爱是离于烦恼的热爱。
你说:出离是遮止烦恼的出离,热爱是成立清净的热爱。

我说的意境是“菩提本无树”,你说意境是“时时勤拂拭”,虽然殊途同归,但行履迥异。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请问佛教的“出离心”与世俗上的“热爱生活、乐观积极”“上进心、事业心”是否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