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05

法界赞教授

《法界赞教授》
龙树菩萨着
观音尊者教授
朗望扎熙译颂
2003年蒋扬仁钦教授口译
2019年赖郁文校编
初转法轮—四谛法轮,次转法轮—无性法轮,即《般若经》,对
《般若经》的解释,有龙树菩萨的中观理聚六论。第三转法轮—无相法
轮,一般认为是《解深密经》,但是中观宗不这么认为,认为是《相续
本母》(宝性论)的根本经—《如来藏经》。仔细观察《如来藏经》的
内容,与次转法轮很接近。《如来藏经》是精华十经中之一,有说与
《解深密经》的意思一样。龙树菩萨所着的《法界赞》是属于第三转法
轮—《如来藏经》的解释。
礼敬文殊童子
1何法若未证 轮回于三有 恒住诸有情 法界我礼敬
首先礼敬文殊师利菩萨。《法界赞》的法界有二种涵义,一种是诸
法究竟性质的法性,一种是自性空的唯明唯知的体性。在此礼敬法界—
本文所诠的内容,本文主要是依所诠内容而命名为《法界赞》。
至于《法界赞》的解释,有位名隆登底嘉措大师,对慈尊的大论典
很有研究,我曾经看过他的《相续本母》注释,写得非常好;同样的,
对《法界赞》也做了解释,因为他是以偈颂方式,简明扼要的注释。之
后有位智海上师,也做《法界赞》的注释,比前面的更详细,但其中对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06

宗大师父子三尊提出一些反驳,不过释论还不错。之后就是已故的洛桑 嘉措院长,他也作过《法界赞》的解释。礼赞的对象是法界。一切法依他缘而有,唯名言观待而有,一切法 都是自性空,但是在此的“法界”,是针对心的法性解释。“法界”不只说了 心的空性,也指从凡夫到佛地的心是唯明唯知的体性—明光。尤其在无 上密中,有时也把这唯明唯知、能够到佛地的明光称为胜义光明。“何法若未证,轮回于三有”,因为不了悟诸法的究竟性质、无明,所 以在三有中轮回。无明有二,对事物未了解的无明,及对实相颠倒执着 的无明。此处是指对实相颠倒执着的无明,因为不了悟心的法性,颠倒 执着为真实而轮回。既然由不了悟法界而颠倒实执而轮回,所以了悟法 界则能获得解脱;因此,解脱和轮回,是由是否了解法界来安立的。法界是从无始至今都存在的,有情形成时,心也形成,心的空性— 法界—也形成,所以说无始以来跟随着一切有情,必定与有情同住,在 此我要礼敬法界。因为了悟心性空,就可以获得解脱,不再轮回。这是 一种解释。第二种就是心,此处的心并不是心王、心所的心,而是指意 识;能使唯明唯知体性的明光了解境的能力圆满发挥,就是佛果位。如 果随着无明转,就是轮回。因此,从无始至今、与一切有情恒安住的唯 明唯知体性的明光—法界,在此向它礼敬。第三种是说唯明唯知体性的 明光是“有法”,明光的性空是特征,有法和特征二者都是法界,于此法界 我礼敬。因为后面说到法界是智慧,所以就不是空性,空性不是智慧,所以 “法界我礼敬”之“法界”含有唯明唯知明光的意义。至于唯明唯知、没有任 何妄念的明光,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也就是《相续本母》的主要内 涵,称为如来藏,也称为普贤识。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07

《释量论》曾说我们内心的功德,可以不断地增长,直到究竟圆 满,因为心的所依非常坚定。心的所依非常坚定,即意会着明光的续流 是无止尽的,只是没有明说。如果要详细了解,就要研读无上瑜伽续; 在无上瑜伽续说到心有多种粗细不同层次。尤其在密集金刚所说的四 空,空、极空、大空、皆空。这里的空不是空性的空,因为空性的所遮 一定是不存在的,此处空的所遮是存在的,它的所遮是粗分的意识,也 就是去除粗分意识之后,才能现起细微意识,细微意识现起时,粗分意 识空掉,所以把细微意识层次取名为空、极空、大空、皆空。首先遮挡 自性(八十种自性)的妄念,再遮挡了现相、增相、得相(空、极空、 大空)。把现增得及一切妄念完全去除,一切粗分意识空掉之后,唯有 一切都空,剩下细微的明光。一般而言,意识可以分粗、细、极细三 种,在第四空是属于极细微意识状态,因为前三空仍可以被遮挡,所以 是属于暂时性的,真正永久性的是第四空—具生原始明光,它是不可能 消失的。虽然密续有“明光被遮”一词,其意是指粗分意识现起时,细微的 意识无法显现。宁玛派的续经说一切意识都遍存着明光,就像胡麻油遍布于胡麻仁 一样;就是说一切意识都具有了解境的能力,这是由明光而产生,因此 在修学大圆满时,无需遮挡粗分的六根识,经由上师的指导和加持,能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08

让弟子直接认识明光。同样的,修学大手印时也说到明光。无上瑜伽最 究竟的内涵都说原始具生的明光。如果能够了解原始具生明光的定义以及性质,安住在此三摩地当 中,永远不再出定时,就是佛果位了。明光从无始至今都是存在,而且 是无止尽,以性质来说没有任何烦恼的污染,因而称为普贤识—普遍殊 胜及贤的意识。因为当烦恼现起时,是依粗分妄念而现,烦恼是在粗分 意识的情况下才有,当粗分意识现起时,明光被遮蔽,不会现起。以明 光性质而言,不会受到烦恼的污染;当明光现起时,烦恼会被遮挡,因 为粗分意识必先消除,细微的明光才能现起。明光本质不会受到污染, 所以称为普贤识,也是最究竟了解境的能力。了解境的能力可分为粗 细,最究竟、最细微的称为明光。我们不需特别去修一个明光,是无始 至今本身就具有的能力,所以烦恼是暂时性的,但明光的功德是永恒 的。明光及明光的空性,在此称为法界,所以说“法界我礼敬。”2三有轮回因 若经净除故 清净即涅槃 法身亦是此 之前说法界所诠的第一个内容是能依的空性,第二个是所依的唯明 唯知的光明体性。首先配合法界的第一个内涵—能依的空性—解释。“三有轮回因,若 经净除故”,其实轮回是自性空;了悟轮回自性空的道理,慢慢观修空正 见,令空正见增长,将会获得涅槃。了解轮回是自性空,净除了不了悟 自性空的无明、颠倒执着自性有的实执;因为破除了实执,在心原始自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09

本帖最后由 初学者2 于 2019-11-12 14:25 编辑

性清净中,净除了暂时污垢,得到涅槃。因为暂时污染断除,及原本自 性清净,因而获得了具二清净的自性法身,称为涅槃。“经净除”,是由了 悟空性而净除。未现证空性,令自己现证空性而净除。因为实执是执一 切法有自性,了悟与有自性正相违之无自性的道理,破除执自性有的所 执境—自性,断除暂时的污垢,证得具二清净的自性法身,所以“清净即 涅槃,法身亦是此。”《般若经》说:“于心非有心,心自性清净。”“于心”说到有法。这是 对佛陀在《十地经》说“三界唯心造”的解释。轮回及涅槃是以心为主,由 心取而成。所以,无论轮回或涅槃,三界或出三界,一切的作者是心, 除心以外并无其他。也就是说,如果内心调伏,则会得涅槃;如果内心 未调伏,就在三界轮回。因此三界轮转,或能不能解脱,是由于心有无 调伏而现;“三界唯心造”,心就是三界最主要的作者。“由心所现”指的是 个人,如果个人的心未调伏,个人就必须轮回,若个人的心调伏,调伏 者会获得涅槃。否则只是笼统地讲,心与个人毫不相干,那么,说“由此 而现轮回与涅槃”就太难了。“于心非有心”是说寻找心的本性,心并非在心的究竟性质中可以获 得。当我们提到心时,会觉得从境上存在,是常恒,但实际上每一刹那 都在转变。因有转变,表示它是变化无常。变化是因缘使它转变的,既 然依因缘而生,就不是本身自力而有。心若是心的自性,不需造作就能 成立自性,那么,心就是心的本质,但并非如是,心非心的本质,非自 性成立,非真实成立,非胜义成立,所以说“心非有心”。“于心非有心”说到“心自性清净”。“心自性清净”是暂时污染的清净。 因为心的性质是唯明唯知的体性,烦恼等污染并不是一开始与心融成一 体,心本身是自性清净的,并无暂时的烦恼污染,暂时的烦恼污染是可 以净除的。因此,前一句说到能依的空性原始清净,第二句说有法—明 光—是无污染的,说到暂时清净。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0

至于心的体性为明光,第七世法王有解释,以唯明唯知的性质来 说,是属于世俗的性质,心的体性—明光—的究竟性质是性空,有这二 种解释。体性明光是说心能了解境的性质,名为唯明唯知;能够见境, 能够明显境相的能力。这唯明唯知的体性,并无烦恼污染存在。如前说 到死亡时,现起最细微明光时并无烦恼。由此可见烦恼并非一开始就与 心的唯明唯知体性融成一体。唯明唯知的体性能够持续不断,没有任何 阻碍。烦恼因为所执与实际不符合,当了解实际状况后,自然就会对治 颠倒执,所以烦恼就有了对治力障碍。因为烦恼有障碍,所以烦恼可以 遮止,可以断除。唯明唯知的体性本身并无障碍,色法无法障碍无形的 唯明唯知体性,且烦恼本身也不是跟唯明唯知体性融为一体,所以唯明 唯知的体性没有任何的障碍。离系外道说:有心则有烦恼,所以烦恼断 心则断。但是内道以明光解释,没有任何障碍。所以,当讲心性时,可 以说心之性质—明光,或心之究竟性质—空性,有这二种意义。因为唯 明唯知的体性,本身不是具有暂时污染的性质,而且没有任何障碍可以 阻挡,所以可永恒持续。唯明唯知体性虽现起暂时的污垢,因为污垢可 以去除,《释量论》说:心之性质为明光,但烦恼污染为暂时,是可以 断除的。如是,心的世俗性质—明光、唯明唯知的体性,本身没有被暂时烦 恼所污染;轮回因—无明—也是意识,因为是意识,所以现起时是从明 光而现。《金刚顶续》中说“轮回是依明光续流安立”。其实解脱也是依续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2

本帖最后由 初学者2 于 2019-11-12 14:26 编辑

流而成立的。也就是,明光的续流未净除暂时污染,这明光的续流称为 轮回;依由对治力净除暂时的污垢,这清净续流称为解脱。轮回和解脱 是这样安立的。“三有轮回因,若经净除故”,“轮回因”就是无明。唯明唯知的明光续 流,依对治力净除了暂时的污垢。“清净即涅槃”,明光续流因对治力断除 了暂时污垢,使其续流成为清净。此处“法身亦是此”之“法身”就不是自性 法身,因为是针对明光而言,所以是“智慧法身亦是此”。前面解释为自性 法身,是配合空性解释,现在是配合明光配合解释。前面依空性解释为自性法身,在能依—空性—成为自性法身的同 时,能依空性的所依—原始明光,将成为佛陀的智慧,称为智慧法身。 第七世法王解释时曾说到因为自心了解空性而断除了污染。当自心彻底 断除二种障碍—烦恼障与所知障,这颗心就智慧圆满,所以称为智慧法 身。心的究竟性质—空性,是由性空中断除了一切障碍,所以空性本身 就成为灭谛。灭除二种障碍的灭功德,称为断功德,佛陀圆满的断功德 称为自性法身。因此,佛陀的法界与凡夫的法界,只是有无暂时污染的 差别而已。以法界的性质来说是相同的。为什么呢?无论是佛陀或凡 夫,一切法界是无始以来就存在,而且无止尽。凡夫的明光无自性,佛 陀的明光—智慧法身—也是无自性,所以以无自性来说是一样的。以法 界唯明唯知的体性来说也是一样的,差别是有无被污染,也就是凡夫的 明光有暂时的污垢存在,无法成为一切遍智。但是暂时污垢以对治力对 治净除后,即可成为一切遍智。因此,佛果位不是从其他地方去寻找, 是就自心上安立的,是由自心慢慢演变而成,只要净除自心的暂时污 垢,即可以成为佛陀。所以应该努力精进呀!《密集金刚续》说:“菩提 并非他人赐给,也并非由加持力获得”。是自己了解自心的究竟性质,就 自心上去证得菩提。因此,凡夫的心有了转化,可以成佛。只是就转变 中,安立凡夫与佛陀的界限。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3

因为我们都拥有成佛的基础—心,所以把明光称为如来藏。第七世 法王的解释中,以显教的角度,如来藏有三种解释。因为一切众生都能 获得佛陀事业的加持,而称为如来藏。这种解释与《相续本母》“凡夫的 心可以获得佛事业的加持”很相似。以米旁仁波切的解释,就是从自心上 可以成就佛陀事业。是从自心作的解释。其他续经说:我们可以获得已 成佛(过去佛)的事业加持,因此我们内心具有佛陀的加持。总之,第一, 我们内心之明光能够接受如来事业的加持,所以称为如来藏。第二,心 的空性称为如来藏。明光究竟性质是无自性,我们的明光的性空与佛陀 的心性空无差别,所以称为如来藏。第三,我们自心将来可以成就如来 的三身,所以把我们的明光称为如来藏。成就三身的近取因是有为法。在《相续本母》中说成佛的如来藏,所谓的种性也就是这个内容。 因为佛性分自性佛性和庄严佛性二者,到底属于那一种佛性,我不能作 决定。《现观庄严论》说“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于正性正观,正见 而解脱”,《相续本母》中也提到同样的偈颂。虽然二者用语一样,可是 在解释有所不同。以我的想法,《现观庄严论》主要是讲自性佛性的内容,就是断除 烦恼污垢自心上的空性,空性的所遮是自性。自性是未曾有的,所以说 “此中无所遣”。并不是本来有自性,之后空性成立,再去遮挡自性,是无 始来没有所遮的自性,所以说“此中无所遣”。“亦无少可立”是说空性的安 立,并不是遮挡自性后再安立空性,或瑜伽者了解空性后,空性才新的 显现,不是如此,空性是诸法的性质。“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若能 了解这真实(诸法究竟性质),将能够断除一切过患,获得解脱。同样的偈颂,《相续本母》的解释却不同。《相续本母》主要是针 对明光—唯明唯知的体性—而说,明光的所遮属道之所遮,即粗分的意 识或暂时的污垢。“此中无所遣”,明光无所遮遣。明光本身并无融入烦恼 污垢,因此明光性质中无所遮的暂时污垢或暂时烦恼,所以说“此中无所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4

遣”。“亦无少可立”,成佛之后,依十力的功德,佛陀可以了解一切法, 能了解一切法的原因是有明光—唯明唯知的体性,能了解境的能力。这 能力显现圆满,使佛陀了解一切。如果没有明光能力,佛陀不可能具有 十力功德,如瓶子不具有十力功德,因为其没有明光的能力。明光的能 力是原本就有的,并非佛陀证得十力后才培养得到。明光的能力是具有 了解境的能力,只是是否圆满而已,并不是新安立的,所以说“亦无少可 立”。“于正性正观,正见而解脱”,明光圆满了解真实相,即可获得解 脱。如果再去除了现增得三相,了解明光真实,将会获得一切遍智。阿 阇黎龙菩提曾说:若能遮除现增得三相,一定会获得一切遍智。现增得 三相是细微意识的前三阶段,四空的前三空。没有去除前三空—现增得 三相,即使菩萨长久修行,累积无量福德资粮,也无法得到一切遍智。 唯有在遮除现增得三相,才能圆满了解具生原始明光,获得一切遍智。最详细解释如来藏—能成办佛陀三身的近取因的明光,是在无上密 续中。尤其密集金刚续论里说了如何透过最细微原始明光成办佛陀三身 的完整内容,其内容是如此深奥。为成办果位三身而说道位三身;成办 道位三身的基础而说基位三身。基三身是凡夫就有的,如何借由凡夫所 有的基三身成办道三身,得果三身,是龙树菩萨的口诀。其最主要是依 于具生原始明光的教授而说。“明光”在密续典籍常可见到,在《般若经》 也有用到。同样说到“明光”,意思却有粗细之别,原始明光意识,在显教 是指唯明唯知的体性,但以密续来解释,是指遮除现增得三相后,剩下 的最细微的状况。“三有轮回因,若经净除故,清净即涅槃,法身亦是此”已包含《相续 本母》的主要内容,也是《法界赞》最主要的偈颂文。“法身亦是此”的“法 身”有二义:自性法身、智慧法身;以空性的角度解释,“法身”是自性法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5

身;以明光—空性的所依—的角度解释,“法身”是智慧法身。先认识此, 后文中,“法界”有时是指明光,有时指空性,意思为何应以颂文的内容去 判断。3如牛乳混淆 不见酥醍醐 烦恼混惑故 法界亦不显 4如是搅拌乳 醍醐成无垢 净除诸烦恼 法界极清净 我们的心自始就是无自性,可是因为烦恼杂染,无法见到自心的究 竟性质—空性。例如牛奶本身具有成办酥油的质存在,却无法见到酥 油,除非搅摇牛乳,酥油才会浮现;因为有暂时烦恼污垢,法界亦不 现。5如是瓶中灯 尔时不能照 住烦恼瓶中 法界亦不见 6瓶身任何处 若是有穿孔 由彼穿孔处 照耀光明体 前说到的能成就三身的能力,为什么无法现起?因为有暂时污垢遮 挡。我们现在没有办法现证空性,是因为有暂时污垢遮挡,当暂时污垢 慢慢去除,去除了见道所断的烦恼、修道所断的烦恼,断除了一切遍计 执及具生执,现证自心的空性,此是“照耀光明体”的内容。 7尔时定金刚 摧灭此宝瓶 彼时虚空中 无边遍照耀“定金刚”就是金刚喻定。从初地到第七地时,以现证空性之智断除了 实执;实执所留下的习气,由第八地到第十地空正见断除;最后,以金 刚喻定断除了实执所留下的最细微所知障,在正断所知障的第二刹那, 获得一切遍智。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7

8法界不是生 绝非有坏灭 恒时无烦恼 初中后离垢 “法界不是生”说原始明光的内容。也就是说具生原始明光首先在污染 的烦恼中,因由对治力对治,转变成智慧法身。所以是每一刹那都在转 变,每一刹那都在坏灭,是由因缘而坏灭转变的。大圆满说到“普贤识”, “普贤识”其实就是具生原始明光。如同之前所说,在大圆满的教义里,把 “心”、“识”做不同的解释,“识”或“名”是暂时性的,“心”是成无始至今, 且无止尽。总之,具生原始明光是无始以来到现在都存在的,并不是有 一个因缘让它以前未有而后产生的,所以说“法界不是生”。原始明光并非由其后因缘新生,故也非新灭,所以“绝非有坏灭”。因 为可以改变,可以成为一切遍智。每一刹那都在坏灭,但是这种生灭, 并不是以前未有而后新生或新灭,所以“绝非有坏灭”。因为明光并不是由 新的因缘新生,它无始以来就存在,是恒常久住的,所以在某些经典会 说是“无为法”,也有称为“常遍”。“恒时无烦恼”,在最细微的状态当中,都没有任何烦恼污染。“初中后离垢”,凡夫地时,明光现起时,因为烦恼属于暂时性的,是 粗分意识,所以这时没有烦恼的污染。同样的,修道对治烦恼,具生原 始光明现起时,也不会有烦恼,更何况是成佛后,当然完全没有烦恼, 所以““初中后离垢”。“法界不是生”也可以以空性的角度解释。因为空性是无为法,所以没 有生,也没有灭。如果空性的有法灭,其特征—性空—将会一起消失, 但它并不是由因缘而生,由因缘而灭的法。9如是琉璃珠 恒时光照曜 若是置石中 其光不能见 10纵使烦恼覆 法界仍极净 轮回中不显 涅槃则光明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8

“如是琉璃珠,恒时光照曜”,具生原始明光虽然自性清净,但被烦恼 障蔽,如吠琉璃“若是置石中,其光不能见”。这个譬喻的内容就是“纵使烦恼覆,法界仍极净,轮回中不显,涅槃 则光明”。这二句用法性解释或用明光解释都可以。11有界而作业 可见体纯净 无界纵造作 唯是生烦恼 此处的“界”是指如来藏,就是法界。法界的暂时污垢,以对治力净 除,法界就显明。黄金具有金的本质,无论外表是如何污染,只要经过 冶炼,金的光明就会呈现。同样,我们具生原始明光本质是纯净的。“无界”,没有如来藏,没有法界存在,我们再怎么集资净障也没有意 义。如果法界不存在,污染不能去除,就没有办法改变。一个会生气的 人就永远在生气,没有办法改变,但是实际状况不是如此。一个生气的 人应该可以了解生气的过患,思惟观慈心的功德,思惟利害得失后,他 可能在上辈子容易生气,下半辈子却觉得内心非常平静,不容易暴躁。 这并不是因为他上半辈子没有心,下半辈子心忽然跑出来,是他内心的 原始明光是无始以来就有的。如果这种瞋心的污垢与具生原始明光融合 为一体,那么,下半辈子就不可能改变,事实不是如此,可思惟利害而 转变暂时的污垢。所以,烦恼像包覆在具生原始明光外面的皮,具生原 始明光是非常纯净的。同样的,我们可以就原本不知道的内容,经过学习,让自己了解, 因为明光具有了解境的能力。如果明光本身没有了知境的能力,无论如 何学习,终究无法了解境。虽然明光有不了解的部份,这并不代表明光 的性质是无明,如果明光的性质是无明,我们再怎么学习都不可能了 解。也就是说,具生原始明光是非常纯净的,当我们给它涂上一种颜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19

色,涂好的颜色,它就变得很漂亮,涂坏的颜色,它就像受到污染。好 的颜色是如慈心、悲心等,是属于暂时性的;坏的颜色是如瞋心、贪心 等,也属于暂时性的。我们可能会问:既然好的慈心和坏的瞋心都是暂 时性的,为什么我们可以使慈心至究竟,而瞋心不能至究竟呢?这就要 以空性的道理来回答。因为一切烦恼是由实执产生的,而慈心或悲心不 是依赖真实执着生。空正见能辅助慈心和悲心增长,又能破除瞋等烦恼 及执着。因为一切烦恼的根本—真实执着—与实际不符合,没有正量为 依靠,不能够持续,虽然短暂的因缘使其看起来非常有力,但仔细寻找 后,它没有任何依靠,所以它会灭,不能恒久存在。慈心和悲心却不 同,观修空正见,空正见不仅与实际的情况符合,而且还能帮助慈心和 悲心的增长;再加上所依—明光—是恒久的;且心有一种功德,经由串 习的力量,可使心不需努力而自然现起;所以持续修学慈心、悲心将可 以至究竟。12犹如不追求 被糠裹之米 如是烦恼覆 不安立为佛 因为被烦恼所障覆,无法现证二清净的法身。13如谷去其糠 米体自然见 若远离烦恼 法界极明显 14芭蕉终无实 世间作是喻 然果实甘甜 世间享用之 15若离无义轮 烦恼之竹笼 其果成佛位 有情之甘露 虽然轮回如此痛苦,可是都暂时的。“若离无义轮,烦恼之竹笼”,能 成为有情之甘露—佛果位。16如是诸种子 生果似其因 何智者能立 无种而有果 17许彼种子界 是诸法能依 由次第净化 能证佛果位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21

一切外在事物都是能改变的有为法,且是同类因而生的果,有那位 智者主张无因而生果?既然如此,法界是成就佛果位的同类因、基础,“是诸法能依,由次 第净化,能证佛果位”。18日月虽皎洁 被云晨雾烟 罗喉面尘等 五盖所遮覆 19如是光明心 贪害心懈怠 掉举以及疑 五盖所遮覆 日月具有光明,但因为有五种障碍,所以光明无法显现。同样的, 因贪瞋等障碍,使明光本具有的功德无法显现。20譬如火浣衣 若有众污染 置放于火中 垢焚衣犹存 21如是光明心 智慧火能焚 贪欲等染垢 非是光明体 有一种特殊质料的衣服,若衣上有污垢,把它丢入烈火中,只有衣 上的污垢会被焚烧,衣服本身不会被烧坏。以此为喻,说以空正见之智 慧火焚烧具生原始明光上的暂时污垢时,对明光本身不会产生任何伤 害。我们并不是以等待的方式让烦恼自然的消失,是透过生起对治力断 除烦恼。22世尊诸演说 诠述空性经 彼等尽烦恼 非令界衰退 观修饰世尊所宣说深奥空性的内容。我们了解空性时,与空正见所 执正相违的实执,或是实执所生的烦恼,或是与实执相应的烦恼,这一 切都将会衰退的;但是与空正见不相违的具生原始明光,并不会衰退。 因为空正见是由明光而现的,所执又不相违,所以空正见只会损害与空

初学者2 发表于 2019-11-12 14:22

正见所执相违的意识,却不会损坏明光的存在。“非令界衰退”的“界”是法 界,非令明光之意识衰退。23地中之水泉 清净无污染 如是染中智 亦是无污染 水和土混在一起,水看起来很混浊,但是水的性质不会被泥土染 污,表面上看起来污浊,但经过一段时间,污浊沉淀后,水的清澄性就 会呈现。同样的,我们凡夫的具生原始明光,在此取名为“智慧”。凡夫没 有了解空性前,其智不是了解空性的智慧,此处是因立果名,即因为将 来会成就空正见,所以在此先把它取名为“智慧”。虽然它被贪瞋痴三毒的 烦恼包围,但是明光没有受到烦恼的污染,所以“亦是无污染”。24因法界非我 非女亦非男 远离诸所取 岂能计是我 法界由无始以来延续到现在,而且也没有止尽,是无始无终的。“因 法界非我,非女亦非男,远离诸所取,岂能计是我”,说缘法界不会生起 实执戏论。如果是思惟普贤识的内涵,其性质是无始的、自性成就。在具生原 始明光显现的当下,没有粗分意识实质的存在,因此远离了实执戏论。25无贪之诸法 男女不可得 为贪所苦者 示慧于男女 “无贪之诸法,男女不可得”,也是说法界远离了一切实执的戏论。 “为贪所苦者,示慧于男女”,为了调伏贪瞋等烦恼,以名言宣说空性理。26以无常苦空 三事净化心 最胜净心法 是无有自性
页: [1] 2 3
查看完整版本: 法界赞教授